陳敬輝 入選 臺展第4、6-10回;府展第2-6回
終生執教於淡江中學(註1)的前輩藝術家陳敬輝(1911-1968),一生有幾項傲人的成就:他擅長女性人物繪畫,作品獲選十次臺、府展,並榮獲特選、臺日獎、推薦等多項榮譽;他設計淡江中學大教堂、臺灣神學院禮拜堂,是畫家參與建築設計的經典之作;他一生奉獻美術教育,如傳道士般循循善誘,啟發許多傑出學生,在各領域表現卓越。
陳敬輝生於1911年,由其母舅陳清義牧師與偕媽連(馬偕博士長女)領養,使其成了馬偕博士的外孫,進入馬偕家族。
他四歲就寄居日本中村家,自幼即展露繪畫的天份。1929年自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畢業,將畢業作品〈女〉(圖1)送回臺灣參加臺展並獲入選,開啟他輝煌的參展經歷與成績。該作品是以中村家的長女春子為模特兒,後來兩人結為連理(圖2)。
圖1. 陳敬輝,〈女〉1929,第四回臺展(1930)入選。 圖片來源:《第四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圖2. 陳敬輝家人合影,1931。左起:父陳清義、陳敬輝、母偕媽連、妻中村春子、妹夫吳天命、妹陳碧雲(抱其子)。 圖片來源:《嫋嫋‧清音‧陳敬輝》,頁23。
京都美術工藝學校畢業後,陳敬輝進入京都繪畫專門學校繼續深造,並逐漸建立起他獨特的女性人物畫特色。畢業作品〈少女〉(圖3),細膩描繪兩位青少女嬉戲互動的情形,此作也入選了第六回臺展(更名〈少女戲圖〉),在人物姿態、神韻、衣物質感等,都有了更自然流暢的展現。
圖3. 陳敬輝,〈少女戲圖〉,1932,第六回臺展入選。 圖片來源:《第六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1932年,陳敬輝偕同妻子返臺,進入淡水女學堂及淡江中學任教。隔年,他以四連屏大作〈路途〉(圖4)榮獲第七回臺展「特選」,此作完全發揮他擅於女性人物畫的特長。他細膩觀察描繪臺灣女性的生活面貌,並呈現女性間微妙的互動心理。畫中人物衣著色彩多明亮繁複,毛色黑亮單純的獵犬成了畫面焦點,戲劇性效果因而倍增,想必是當年展場引人注目的焦點之作。
圖4. 陳敬輝,〈路途〉,1933,第七回臺展特選。 圖片來源:《第七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陳敬輝對待學生如己出,學生也樂於與他親近,自然成了他畫中最佳的模特兒。曾和他學畫並一同入選臺展的學生陳玉珠就回憶,獲得特選的〈餘韻〉(圖5)是以南洋來臺就學的「惠子」為模特兒,她和陳玉珠當時都借住在陳敬輝家裡,可見師生之情甚篤。(註2)
圖5. 陳敬輝,〈餘韻〉,1936,第十回臺展特選。 圖片來源:《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府展期間,日軍在太平洋的戰事呈現吃緊,陳敬輝參展的作品內容也有了轉變。他連兩年再以女學生為主角,創作了〈朱胴〉(圖6)和〈持滿〉(圖7)兩件大作,分別描繪學生學習長刀術、射箭的武術課程,應是對政府戰事動員的呼應。〈朱胴〉一作還被校方佈置於武道館(圖8),作為師生學習的典範。
圖6. 陳敬輝,〈朱胴〉,1939,第二回府展推選。 圖片來源:《第二回府展圖錄》。
圖7. 陳敬輝,〈持滿〉,1940,第三回府展入選。 圖片來源:《第三回府展圖錄》。
圖8.〈朱胴〉作品置放於淡江中學武道館。 圖片來源:《嫋嫋‧清音‧陳敬輝》,頁67。
陳敬輝一生除了奉獻於繪畫與教學,他在美學上的素養也備受馬偕家族器重,並受邀投入相關建築設計,他的人物繪畫極重視線條美感,在建築設計上也充分展現此特色。馬偕博士創設的「理學堂大書院」,後續演變為臺灣神學院,在遷校時委託陳敬輝與留日建築師林慶豐共同設計禮拜堂,該建築融合東方建築樣式與西方簡練的線條結構,白牆、朱柱、綠瓦、塔式鐘樓,美麗莊嚴的形象,至今仍是臺灣神學院最美的標誌(圖9)。
圖9. (左)完工於1965年的臺灣神學院禮拜堂。(右)神學院發行以禮拜堂為圖的各式紀念品。 圖片來源:筆者自攝,2022-11。
淡江中學大教堂,則是該校「本土文化時代的象徵」,由陳敬輝造型設計,成功融合教堂旁的淡江精神堡壘「八角塔」(圖9)。他採用現代簡練的線條結構卻又保留古典樸雅的塔樓形式,使校園新舊建築能和諧並存,堪稱臺灣近代建築的典範。(註3)
圖10. (左)1966年完工的淡江中學大教堂。(右)1925年竣工的淡江中學八角塔。 圖片來源:筆者自攝,2022-11。
陳敬輝一生繼承其父祖之志業,以傳道士的精神奉獻於藝術與教育,晚年更將所長化為傳世的經典建築,是對學生至愛、信仰至誠的最佳體現。
#名單之後238
註釋
- 淡江中學原分為淡水中學校與淡水女學校,因法令致校名迭有更易,至1956年合併為淡江中學,詳參見柯賜賢主編,《淡江中學校史》,新北:私立淡江高級中學,2016,頁222。
- 見施慧明,《嫋嫋‧清音‧陳敬輝》,臺中:國立台灣美術館,2019,頁56-59。
- 見《淡江中學校史》,頁145-146。
參考資料
- 施慧明,《嫋嫋‧清音‧陳敬輝》,臺中:國立台灣美術館,2019。
- 私立淡江高級中學社會科教學研究會,柯賜賢主編,《淡江中學校史》,新北:私立淡江高級中學,1997年5月初版,2016年8月六版。
撰文者/王德合
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原刊載於「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名單之後 專題
此留言已被刪除
0 /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