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剛踏入水族飼養的新鮮人來說,可能會常常聽到或看到一些水族業者或資歷較深的水族玩家對話中,出現一些讓人摸不著頭緒的陌生術語,以下列舉出幾個常見的水族界「專有名詞」來稍微解說一下,讓水族新手可以更快融入觀賞水族這個生活圈喔!
1. 養水:
「養水」這個名詞大概是每個養魚人都會碰到的。所謂的「養」,是在一開始飼養水族生物之前,須事先預備好牠們生活必需的「水」。由於自來水廠常會在自來水中添加氯來消毒,特別是在颱風後水質較為混濁時期,而餘氯與水中有機物所形成的三鹵甲烷,會對生物具有毒性,所以並不適合直接拿來養魚。通常解決的方式是將水盛裝起來在水中放入氣泡石,用打氣馬達曝氣,加速水中的氯氣驅散;而最快的方式是加入市售的水質處理劑來快速中和自來水中的有害物質。不僅如此,水族生物一旦進入水族箱中,很快便會因為代謝而產生氨和亞硝酸鹽等含氮廢物,對水中生物具有毒性,因此需要「硝化細菌」來將亞硝酸鹽分解成毒性低的硝酸鹽,最快的方式是將另一缸(可能是其他魚友的)的過濾棉放入新的過濾器中運轉,並添加硝化菌。
在自來水中加入市售的水質穩定劑,是最快消除氯氣的方式。
2. 兌水:
「兌水」一詞有許多意思,在水族界通常也用「對水」表示,指的是從水族館或其他地方帶回魚隻移入另一缸的處理過程。魚隻要適應另一個新環境時,除了適應不同的水質(酸鹼度與硬度)外,必須先適應水溫。首先將未開封的魚袋放入新缸中約 30 分鐘,待袋中的水溫和缸中的水溫一致後,再將袋口打開,將缸中的水舀一些進入袋中,幾分鐘後將袋中的水舀一些出來(不要倒入缸中,以免減少病菌感染機會),再將缸水舀入袋中……如此循環數次後,便可將袋子沒入缸中,讓魚自行從袋中游出即可完成兌水動作。
3. 水草缸:
水草缸也稱水草造景缸,即是以淡水水草為主角、水生動物為配角的水族箱,且多半著重於水草造景上。為了維持水草生長的良好條件,因此需要特別注重燈照、二氧化碳、肥料、水質、水溫等要素配合,形成一個生態平衡的淡水水族生態。
水草造景缸,即是以淡水水草為主角、水生動物為配角的水族箱。
4. 燈魚:
「燈魚」的定義,從字面上便可一窺端倪,亦即身上具有霓虹燈般亮麗光澤的魚類,以霓虹燈魚(Neon tetra)為代表,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日光燈或紅蓮燈等南美小型脂鯉科魚類(Tetra)。
燈魚的代表魚種之一,霓虹脂鯉屬中的紅蓮燈。
但是在華語世界中,燈魚也泛指其他體色亮麗的亞洲或非洲小型鯉科,如櫻桃燈、小丑燈;俗稱燈眼類的卵生鱂魚如藍眼燈;大洋洲產的小型藍眼類彩虹魚如珍珠燕子;或是稻田魚如女王燈之類體長不超過10公分,且身上會散發霓虹光芒的小型魚類,也被包括在燈魚的範疇內。
小型藍眼類中的七彩霓虹也被認為是廣義的燈魚種類。
來自西非喀麥隆的燈眼類鱂魚--黃背女王鱂,也是廣義的燈魚之一。
5. 煮魚湯:
在水族愛好者口中的「煮魚湯」,其實並不是真的在煮魚湯,而是可能因為加溫器的故障或溫度感應器未正確放入水中,使得加溫棒持續加溫,使得缸裡的魚因水溫過高而導致死亡的憾事。
6. 翻缸:
翻缸並不是真的將魚缸倒過來的意思,通常指的是將舊有的水族箱重新設置,例如把缸中的動植物全數移出,更換底砂(土)或清洗底砂,再重新放水、養水、放魚的動作。
此留言已被刪除
0 / 250
此留言已被刪除
0 /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