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議題是年度大事:少女漫畫新樣貌
2019臺漫回顧,讓我們從年度最受矚目的漫畫大獎「金漫獎」談起。
金漫獎盛大步入第十屆,從入圍作品即展現豐富多元的創作能量,其中最令人振奮的,莫過於與年度臺灣社會大事--「同志婚姻平權法案通過」同步,性別議題也成今年金漫獎最熱門的主題。
金漫獎設有少年、少女、青年漫畫等獎項,然而隨漫畫主題或類型多樣化,早已無法被這些類別定義。今年入圍少女漫畫獎的三部作品不再是狹義的「少女漫畫」,其中MAE《記憶的怪物2》是描述淡淡兄弟情愫的BL作品,D.S.《百花百色》及同時獲少女漫畫獎與年度漫畫大獎的星期一回收日《粉紅緞帶》,皆是探討性別認同、描繪女性之間愛情的作品。
百花百色 / 蓋亞出版社提供
粉紅緞帶 / 東立出版社提供
漫畫新人獎得主吳宇實的《海色北極星》、單元漫畫獎入圍作品 A ee mi《紅配綠》,以及青年漫畫獎得主之一HOM在其另一部曾數次入圍金漫獎的《大城小事》中,也不約而同地從各面向探討同志與多元性別議題。
金漫獎之外,《CCC創作集》也持續發表描繪性別議題的作品。十月底出版的小峱峱《守娘》上集,藉民間女鬼傳說深刻描繪清代臺灣女性在傳統束縛中的艱難處境,小說家楊双子和星期一回收日合作連載的《綺譚花物語》系列,則以日治時期女性間隱微的情感為主題。
今年臺漫作品清楚反映性別議題,BL與百合在少女漫畫這個類別中成長茁壯。隨性別意識覺醒,少女們逐漸擺脫傳統樣貌,甩開僵化的性別二元區分,追求多元的自我表現與情感自由。
紙本出版與數位漫畫的消長I:「日更計劃」退場
紙本出版持續衰微雖不是新聞,但今年臺漫的紙本出版作品數較去年略少,果然還是讓人遺憾。原因之一,或許跟「日更計劃」的退場有關。原名「日更Comics」的漫畫平臺,由愛尼曼數位科技與中國公司合作,於2015年七月創立,隔年五月改名為「日更計劃」,集結臺灣、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等地漫畫家,以連載長篇頁漫為主,作品優秀,完成度高,至去年為止陸續出版多部單行本,也是書店榜單上的常客。
在日更計劃連載的臺灣作品,如運用民間信仰與多元族群元素的No《無常鬼》,曾入圍2017年金漫獎「漫畫新人獎」與「少年漫畫獎」,其他作品如∞0無限零《七月半》、BARZ Jr.《龍朝大都》、霖羯《退休的勇者們》、不理不理《魔法婚約》、澈總《我是獨角獸》等亦廣受好評,可惜平臺於去年底停止更新,連載皆移轉到電子書平臺「BookWalker」並被迫提前完結,單行本也停止發行並從商業通路下架,作者群自行向公司批貨販售已出版的單行本,在社群平臺掀起議論。
許多優秀的臺漫作品因線上平臺結束而受到影響。
紙本出版與數位漫畫的消長II:數位平臺大洗牌
此外,其他數位平臺在今年也有相當變化。手機條漫平臺comico決定撤出臺漫經營,對臺漫作者與讀者而言,不啻為重大打擊。原本在comico上連載的臺灣原創作品,包括《W》、《大城市小女子》、《難道長得不帥就只能當個好人嗎?》等近十部,陸續於今年九月結束連載,並於十月底下架,僅剩《復仇要冷冷端上》和《月亮的少年》兩部仍在連載,過往高人氣作品《北投女巫》,則於十月在LINEWEBTOON重新上架。
不過,臺漫也在其他數位平臺找到新的發展空間。蓋亞文化數位平臺「GO原漫基地」於八月一日正式開站,除陸續新增連載作品,過去發行的漫畫單行本也可透過平臺試閱、購入。
主打女性向漫畫「亂搭!租書網」來自日本的「Renta!」,今年加入臺灣原創漫畫連載,目前推出連載作品以BL為主,有職場主題《里程數》、歐美風異色情慾幻想《格雷森解禁中》、直白談論性器官的《還珠哥哥》等,口味偏重,不過取向偏好明確,可吸引特定客群。
威向文化同以女性向為主的「米國度創作平臺」,原經營華人小說創作,今年也邀請兩位資深少女漫畫家在此連載,包括林玉琴《仙境迷蹤》、七朵芸(張蘺)《神狐將軍》,不僅增加漫畫家創作與展現空間,也讓追隨多年的忠實粉絲有更多機會閱讀老師們的最新作。
隨著科技進步,數位漫畫在未來無疑會成為趨勢。今年金漫獎國際論壇特以「數位漫畫」為題,參與論壇的LINE WEBTOON臺灣事業部總經理李仁植認為,透過數位3C產品,閱讀變得更加便利與即時,改變了人們閱讀、消費漫畫的習慣。與會者們皆樂見運用聲音、GIF動畫、3D效果甚至VR、AR等元素來開拓數位漫畫創作模式,但另一方面仍肯定紙本的創作、閱讀和收藏價值。
科幻、妖怪生力軍:多人企畫聲勢旺
今年臺漫出版進行的新嘗試,首推東立出版社多人合作企畫,邀集旗下四位漫畫家,重新詮釋阿推1985年的科幻作品《九命人》,並於九月發行企畫成果,包括星期一回收日《溺光》,致怡+ZEI+《家庭訪問》,薪鹽《Hangry Girls Club》以及常勝《時之輪迴》,像這樣的企劃,讓人期待看見台灣不同世代漫畫家之間更多的對話與傳承。
「九命人計畫」共有四本,其中之一為常勝的《九命人-時之輪迴》。
東立出版社提供
另一個多人合作企畫則是大辣出版社的《妖怪森林外傳》。延續近年來臺灣妖怪文化熱潮,大辣集結六位臺灣圖像小說新銳曾耀慶、羅甯、黃正、李瑋恩、Elainee和筆頭,從動畫電影《妖怪森林》衍生,分別以不同風格的短篇漫畫詮釋六種臺灣妖怪,並集結成冊,讓臺灣妖怪傳話說透過圖像表現更鮮明的形象。
進軍 2.5 次元:臺漫跨界與運用
今年本土影視同樣成果豐碩,除社會話題性高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改編自散文作品並大受好評的《俗女養成記》,九月上映並票房持續攀升的電影《返校》改編自赤燭的恐怖電玩遊戲,以白色恐怖時期為背景;同時,本土漫畫《用九柑仔店》以豪華陣容推出電視劇,質感精緻,感情細膩,被網友封為「今年最催淚臺劇」,還原懷舊場景柑仔店的復刻快閃店也在華山文創園區展出,吸引不少矚目。
此外,漫畫家左萱的《神之鄉》也將由「映畫製作」改編成影視劇集,前往桃園大溪實地拍攝漫畫描繪的關聖帝君繞境,製作團隊也希望以臺灣在地文化特色為亮點,將作品推向國際市場。
上圖:王淨飾演《返校》遊戲中的方芮欣,在驚悚校園走廊中揭開謎團。 / 影一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授權
下圖:赤燭遊戲提供
左萱於安古蘭漫畫節的《神之鄉》簽書會,讀者大排長龍。
影視合作外,臺漫開始跨足舞臺表演領域。《陰間條例×冥戰錄》號稱結合八家將、Cyberpunk與民間信仰元素的舞臺劇,以Salah-D《陰間條例》為故事架構,加入韋宗成《冥戰錄》的人物,同時請來兩位原作者客串神祕角色,故事情節和演員精湛演出都相當具話題性。
今年另一部「二點五次元」音樂劇《雨港基隆》,八月於基隆文化中心演出,改編自臺灣團隊的同名戀愛冒險遊戲,故事背景設於二二八事件前後,描寫不同族群和階級的情感關係。在日本,以音樂劇或舞臺劇形式重新演繹ACG作品的風氣早已相當普遍,今年此波嘗試,也可期待未來更多臺灣傑出IP登入舞臺表演藝術領域。
《陰間條例×冥戰錄》華麗的舞臺表演,為臺漫打開了新的紀元。 / 開拓動漫提供
鹿言工作室將《北城百畫帖》改編為同名桌遊,以日治時代的臺北城榮町作為舞台背景。募資達標1335%,是一次成功的跨界合作計畫。
政府機關宅起來!
除了跨界發展,漫畫更是以圖像吸引目光,傳達訊息的強力媒介。近年政府單位開始跟上,各部門臉書專頁成功運用圖像創作宣導政策,玩梗之餘也引發民眾關注。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去年十一月開始推出疾病擬人企畫「DISEASE」,邀請臺灣優秀插畫家羅培珊、蚩尤賦予流感、登革熱、日本腦炎等疾病的擬人形象,精緻的角色設計甚至受到日本網民關注。而今年十一月一日起開放預購的千份桌曆馬上銷售一空,顛覆大眾對政府宣導品的印象。
由蚩尤所繪的桌曆封面為疾管署的形象角色白靜。 / 疾病管制署提供
而今年九月時,教育部也與漫畫家合作短篇漫畫《這樣的課綱我可以》,以幽默的風格,宣傳課綱政策,充滿創意的劇情獲得廣大迴響,貼文讚數翻倍。總統蔡英文的競選團隊也推出網頁文字冒險遊戲《總統府大冒險》,由簡訊設計製作,將臺灣時事和歷史置入遊戲中,添加年輕人有感的對話、AVG遊戲慣用的多線結局。這種大量起用ACG文化進行政績宣傳的方法,比起傳統方法,可以觸及到更多群眾,讓網友留言表示對政府的ACG政策非常有感。
大力扶植!漫畫產業相關政策與措施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臺灣漫畫產業發展,「漫畫基地」去年開始試營運,於今年一月正式落成,並推出開幕展「臺漫六十∣尋找軌跡」,集結臺灣漫畫老中青世代共三十多位漫畫家的作品,彙整介紹臺漫六十年來的發展歷史,包含漫畫審查、盜版日漫、同人誌等議題。基地也舉辦多場產業媒合活動、提供漫畫家進駐並發表成果。頻繁的活動與展覽,加以一樓「基地書店」,讓漫畫基地成為漫畫家與漫迷們聚會、觀光或補貨的最佳選擇。
漫畫基地的開幕展。 / 王佩廸提供
除此之外,由於臺灣社會長期對漫畫的不重視,造成臺灣漫畫研究和資料文獻貧乏,文化部也於九月推出「臺灣漫畫研究計畫補助作業要點」,填補臺灣漫畫研究之匱乏,鼓勵更多研究者及團隊投入,積累研究成果,期望作為未來國家漫畫博物館典藏與展示之參考。
而另一個與文化政策相關的機構「文化內容策進院(簡稱文策院)」也於今年成立,並將原來在中研院的《CCC創作集》編輯團隊納入編制,未來也會延續過往模式,繼續進行臺灣文史研究的轉譯及漫畫製作。
走進群眾:盤點漫畫展覽與活動
今年國際最知名的漫畫展覽,應屬大英博物館「日本漫畫展」(The Citi exhibition Manga マンガ)。早在幾年前羅浮宮就曾以第九藝術之名,邀請漫畫家進入羅浮宮創作,並以成果進行世界巡迴展,2015年亦曾到臺灣展覽。這次大英博物館的特展以日本漫畫歷史傳統與當代發展為主要核心架構,集結日本各大漫畫出版社的作品圖像與手稿,是迄今日本漫畫在海外最盛大的主題展。
國內這幾年除商業性質濃厚的知名漫畫展覽,各級政府部會或文化相關機構也積極推動相關活動。漫畫基地除了開幕展和駐村漫畫家成果展,九月更舉辦「2019漫畫藝術節~跨域漫遊」,邀請基地附近的旅館與漫畫家跨界合作。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整年陸續推出「懷舊記憶」、「這。不會考:課本漫畫塗鴉展」、「熱帶季風:亞洲紀實漫畫原稿展」等漫畫展;坐落於臺南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在年中也舉辦「民主學笑:政治漫畫在臺灣」特展,從歷史與民主化歷程的角度展現臺灣漫畫的影響力道。
「民主學笑」特展以政治漫畫為主題,讓觀眾們看到政治也可以幽默呈現。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而除了單純看展,不少展覽結合同人誌販售會,以市集或嘉年華的形式吸引更多人潮。九月底大辣出版社在臺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為期兩天的「圖像小說祭」,除了華文圖像小說特展,也舉辦市集、沙龍、書展;十月底松菸文創園區辦起第三屆「臺灣漫畫節」與「CWT原創嘉年華」,十一月初邁入第十屆的「Comic Nova 10」結合「非典型專家博覽會」等綜合場次在臺北花博爭豔館持續推廣原創能量。其他原創與二創主題的同人誌販售會,今年也精采多元,展現臺灣創作的活躍盛況。
「超臺灣」參戰!跨界運用走向國際
今年臺灣漫畫也積極走向國際。組團參加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已成每年慣例;四月底CCC編輯部企畫參加日本最大網路平臺祭典「NICONICO超會議」,打造「超臺灣」館,將臺灣本土文化以生動精美的聲光效果包裝。「超機車」體驗取自李隆杰短篇作品〈愛在機車之海〉,利用VR效果讓群眾感受穿梭機車瀑布中的奇景;《神之鄉》中的廟會慶典與傳統樂音,更透過體感音樂遊戲跨海重現。此外,漫畫家蕭言中十月開始於日本展開國際巡迴展「出神入化」,將他獨創的「指劍畫派」禪意漫畫帶上國際舞臺。
NICONICO超會議的臺灣館舞臺上,活動代言人Ely身著融合官將首民俗元素的服飾,與三太子們同臺演出。
跟去年相比,我們能看到臺灣漫畫累積多年的底蘊慢慢開花結果,然而更重要的是,這些能量和成果如何長久持續,並得到更多群眾的認同與支持。因此,如何制度化、永續經營並推廣漫畫,甚至將研究與作品加以保存、重構臺灣人與漫畫相關的歷史與記憶,將會是未來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作者/王佩廸
紐約市立大學社會學博士,主編《動漫社會學》系列書籍,於國立交通大學與中央大學開設動漫、性別與社會學相關課程,長期關注御宅族、BL文化與性別議題。漫畫基地2018前導展「臺漫時光機-畫武談俠」及2019開幕展「臺漫六十-尋找軌跡」策展人。
本文原刊載於2019年11月27日出版之《CCC創作集20號:臺漫正著時!2019大回顧》。
到現在還記得當時得知comico 退出台漫市場那種絕望感,慶幸有些作品在其他平台復活
0 /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