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是漫畫迷,一定也耳熟能詳《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這部知名的推理漫畫,甚至可以琅琅上口一句主角金田一的名臺詞。但讀者可能不知道的是,《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的原作者天樹征丸,其實只是樹林伸所擁有的七個筆名之一,其他筆名還有《神之雫》的亞樹直、《閃靈二人組》的青樹佑夜、《感應少年EIJI》的安童夕馬、《血色星期一》的龍門諒……不同的筆名,一樣暢銷的作品,都是樹林伸在背後一手打造。
到底是怎樣的神人,用不同筆名創作不同主題的故事,卻還是可以屢次締造銷量佳績?這次CCC編輯部有幸造訪樹林伸位於東京的住處,帶讀者一起了解日本漫畫編劇大師的創作之道。
從漫畫編輯做起
樹林伸的漫畫編劇人生,是個勵志的故事。攤開他歷年來的漫畫原作,著有多部動輒二、三十集以上的長篇作品,光是《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系列作品的累積銷售量就已超過一億本,很難想像他在大四求職期間,並沒有被任何出版社錄取。在那之後,他延畢了一年,利用這段時間寫小說投稿文學獎、當自由撰稿人,磨練筆力、累積作品,一年後終於如願進入講談社工作。
那個時候,沒人知道這個年輕的小伙子會成為日後講談社王牌漫畫編劇,更是幫助《週刊少年Magazine》在 1999 年打敗集英社《週刊少年Jump》銷量的重要功臣。
《足球風雲》為樹林伸擔任責任編輯的作品。
©Tsukasa Oshima / Kodansha Ltd. 東立出版社提供
樹林伸以不同筆名發表作品的原因之一是可以避免讓讀者有先入為主的想法。
©Seimaru Amagi / Fumiya Sato / Kodansha Ltd. 東立出版社提供
樹林伸是個做事有計畫的人,他規畫在講談社內學習編輯技巧與累積人脈,打算工作五年就離開公司,做自己從學生時代就嚮往的寫作工作。剛入社時,編輯部的前輩會指導他關於臺詞上字與排版等技術性的工作,但並沒有傳承任何分鏡技巧,因為在80年代末期的講談社編輯部裡,能夠從分鏡開始與漫畫家一起思考、提供建議的編輯大約只有五人,而每位編輯都非常忙碌,沒有辦法向他們請教,於是樹林伸只好回想小時候喜歡的漫畫作品有哪些優點,從中思考創作優秀漫畫的法則。
同時,他也會透過去漫畫家楠通春和蛭田達也的工作室收取原稿的機會,觀察他們工作的方法,和他們討論作品,從中學習。當負責的作者都進入線上連載,等於累積了一小筆資料庫,也讓他能以編輯的角度分析、研究這些漫畫作品在市場的反應,受歡迎或需要改進的原因等等,這些經驗對他日後的創作也很有助益。
小撇步讓漫畫更好看!
擔任編輯約三、四年左右,樹林伸已經掌握了漫畫編輯的技巧,有一次總編輯五十嵐找他討論在集英社《週刊少年Jump》上連載的作品《城市獵人》受歡迎的原因,他們發現《城市獵人》一頁有七格左右,而《週刊少年Magazine》上連載的漫畫一頁約只有五格,樹林伸也觀察到《週刊少年Magazine》中人氣下滑的漫畫,每頁格數有變少的趨勢,他認為其中必有玄機,便和那時在連載《湘南純愛組》的藤澤亨一起實驗了增加格數的做法。
然而若是格數變多,導致格子變小的話,讀者也可能不喜歡,於是他選擇縮減頁緣和畫格之間的留白邊框,如此一來,能作畫的版面變大,畫格也不致於變得過小。每頁多加一、兩格,以每一話的連載頁數二十頁來算,就是增加十到二十格,等於每回多了兩、三頁,既保留了漫畫的易讀性,也能讓讀者感覺到更多趣味,成效立竿見影。這個由樹林伸所發明的手法,至今也在講談社的漫畫中傳承下來。
除了分鏡格數的革新,在臺詞字體上,樹林伸也下了不少功夫。當時漫畫臺詞中的日文漢字,通常使用無襯線的「哥特體(GOTHIC)」,平假名、片假名使用襯線的「明朝體」,但他所負責的漫畫作品臺詞較多,比較不好閱讀,他便去研究文字量更多的文學雜誌,發現文章中的小標、重點,會有不同的字體和字級,因此他在自己負責的漫畫作品中導入這個設計,以不同字體和粗細來做出臺詞的變化,在90年代帶動了漫畫業界的改革,成為現在的常態。
樹林伸認為日本漫畫從戰後發展至今僅有六、七十年的歷史,漫畫形式並不需要墨守成規,可以隨著時代變動自由地進行改革。如今日本漫畫發展到全世界,之後若是由海外漫畫家帶來改變也完全可行。樹林伸也說,像現在電子漫畫出現,挑戰了傳統的紙本漫畫,雖然與紙本相比,必定會失去一些東西,但同時也得以打造出新的可能,因此他認為電子漫畫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Masashi Asaki / YumaAndo / Kodansha Ltd. 東立出版社提供
©Rando Ayamine / Yuuya Aoki / Kodansha Ltd. 東立出版社提供
漫畫臺詞運用不同字體,增加易讀性,也是樹林伸擔任漫編輯時發想的手法之一。圖片出自《麻辣教師GTO》。
©Toru Fujisawa / Kodansha Ltd. 東立出版社提供
取材沒有任何技巧,重點是不要只是坐在電腦前,而是走出戶外多與各種人交流,獲得更多情報。
暢銷漫畫鍊成術
在訪談中,可以了解到樹林伸對各方面都抱持著開放的態度,不管是站在協助漫畫家的編輯角度,抑或是作為創作者。本來只打算在講談社待五年的他,因為工作愉快,結果足足待了十二年,在最後的五年中,他也開始撰寫劇本、擔任漫畫原作,此時的樹林伸,已經是講談社的王牌編輯兼原作者,在編輯部的影響力僅次於總編輯。
樹林伸自己創作時,會在第一話做出整理,例如《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或《麻辣教師GTO》,都是第一話就建立了穩定的敘事模式,並持續以這樣的模式發展下去。但他觀察《七龍珠》或《幽遊白書》,發現也有從溫馨日常轉變成宇宙或魔界大戰的路線,只是重點在主角的魅力不能改變,無論進化到什麼程度,角色人格都不會扭曲,悟空就是悟空、幽助就是幽助。在他的作品中,大多也遵循這樣的原則創作,唯一的例外是《閃靈二人組》,一開始主角有點像不良少年,但隨著後來的戰鬥,才開始展現不同面貌。因此樹林伸認為要成為暢銷漫畫,各種模式和要素都有可能。
創作過這麼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主題跨越了不同的專業領域,手頭上同時有複數作品在連載的樹林伸,在進行一部作品之前,絕對會進行徹底的調查。有時候他會訪問專業人士,例如為了創作《BLOODY MONDAY 血色星期一》中天才駭客高木的角色,他便透過朋友介紹,訪問了一名駭客;若是犯罪題材的作品,他則會向警察取材。
對於取材的建議,樹林伸向我們強調了「人脈」的重要性,例如在創作《神之雫》時,他認識了各行各業裡的紅酒愛好者,像是醫生或工程師等,他會盡量與這些人保持聯絡,以持續拓展人脈,這麼做不管對激發靈感或者揣摩角色性格,都很有幫助。
以天才駭客為主角的《Bloody Monday 血色星期一》中出現許多駭客術語,也是樹林伸透過訪問取材而來。
©Ryou Ryumon / Kouji Megumi / Kodansha Ltd. 東立出版社提供
樹林伸為了不同作品所做的取材,最後也有可能成為其他作品的創作材料。圖片出自《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中的〈侍酒師明智健悟之事件簿〉,便是樹林伸利用紅酒知識結合推理情節的例子。
©Seimaru Amagi / Fumiya Sato / Kodansha Ltd. 東立出版社提供
緊緊抓住客群的心
除了擅長在故事中運用各種專業知識,漫畫編輯出身的背景,也讓樹林伸掌握客群的功力十分精準。雖然所寫的劇本跨足各種媒體,從小說、漫畫、連續劇、歌舞伎到最近的遊戲劇本《Job Tribes》,但他說不管什麼媒體,構思劇本要注意的基本原則是共通的。他會思考不同媒體的客群在哪裡,以遊戲或漫畫為例,要考慮作品刊登平台的調性、目標對象是青年或少年?接著以吸引百萬以上讀者為目標去構思。
若是小說,讀者群可能是漫畫的十分之一,作品類型也會導致差異,但不論如何,他都會在標題與開頭就想辦法抓住讀者的目光。要是連續劇,會以演員為基準去判斷觀眾是什麼樣的族群(編註:有些日劇是先決定演員再開發劇本),再投其所好,努力讓不同的客群都能夠享受作品。如此以受眾角度去思考,也許就是他可以創作出多部熱門作品的原因。
而工作滿檔的樹林伸,除了十月四日會有與紅酒相關的電影《Tokyo Wine Party People》在日本上映,今後也想挑戰VR或是音樂劇劇本,以及可以改編為音樂劇的漫畫。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能看到樹林伸的作品化為歌聲和舞蹈,在舞臺上重現。
《神之雫》的原作者亞樹直是樹林伸和姊姊樹林ゆう子共用的筆名。姊弟曾獲法國政府所頒發的藝術與文學勳章,為了表揚他們對推廣紅酒文化的貢獻。
©Tadashi Agi, Shu Okimoto / Kodansha Ltd. 尖端出版社提供
紅酒是樹林伸家中不可或缺的收藏。
樹林伸擔任遊戲劇本的《Job Tribes》,是一款以書籍《日本薪水&職業圖鑑》為基礎遊戲化的卡牌對戰作品,遊戲體驗版將於今年10月推出。
©Digital Entertainment Asset Pte. Ltd.
《Tokyo Wine Party People》改編自樹林伸的同名小說,描寫女主角在紅酒宴會上所發生的故事。
©2019「東京ワイン会ピープル」樹林伸/文藝春秋/製作委員會
受訪者/樹林伸
1962年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政經學部畢業,曾任職於講談社《週刊少年Magazine》,擔任過《麻辣教師GTO》、《足球風雲》等作品的編輯,離職後繼續以原作者的身分與講談社合作開發多部漫畫作品,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擅長處理不同主題的故事,劇本作品除了漫畫原作,也跨及日劇、遊戲及歌舞伎。
採訪協力/吳塵罡
「総合マンガ誌キッチュ」責任編集、フリーの編集、出版企画。嵯峨美術大学専任講師。
本文原刊載於2019年9月25日出版之《CCC創作集18號:漫畫╳專業領域》。
尚無任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