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天涯孤獨一匹狼:日本黑道作品的暴力美學與黑道漫畫

天涯孤獨一匹狼:日本黑道作品的暴力美學與黑道漫畫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真實與夢幻的極道題材 2021-04-29 張資敏

日本的黑道作品這個類別,可以追溯到1960-70年代初日本流行的「任俠電影」。任俠指的是懲惡揚善、行俠仗義的精神,但主角通常是那些救助他人、懲惡揚善的底層人民,甚至是犯罪者,而不是享有官職的「武士」等上層階級。1990年代後由於打擊黑道的暴力團對策法實施,任俠電影的公開播映和分級受到限制,然而這個類別仍舊存在於漫畫等娛樂創作之中。

其中《人中之龍》系列遊戲便繼承了諸多任俠電影的經典魅力,這系列遊戲以日本黑道為題材,自2005年由SEGA推出後,十多年來在日本獲得許多遊戲玩家支持。2015年該系列首度中文化後,也帶領許多華語圈玩家進入日本黑道的世界。本文以《人中之龍》為例,淺談日本黑道作品的魅力,以及在ACG作品中的各種演變。


極道的魅力

《人中之龍》1代的故事中,主角桐生一馬原本是東城會堂島組的成員,被稱為「堂島之龍」。然而桐生卻在要晉升幹部時,為了袒護犯下殺人罪的親友錦山而入獄10年。由於錦山殺害的是堂島組組長──也就是錦山和桐生的老大,桐生因此背上殺害老大的惡名,不僅被東城會除籍,在獄中也被東城會成員追殺。桐生出獄後,耳聞心愛的女人疑似跟東城會遺失的一百億元有關,並且留下名為「遙」的女兒後失蹤。年僅6歲的遙因為似乎握有一百億元的線索,遭到各方勢力追捕,桐生為了保護她,選擇單槍匹馬與各方勢力為敵。

其後桐生還多次被捲入其他事件,但不變的是他單槍匹馬與大批勢力為敵的「一夫當關」英勇傳說。這樣的「天涯孤獨一匹狼」,可說是黑道作品的經典風格。

那麼這樣的作品,究竟有什麼魅力呢?

 

©SEGA  本文所使用之「人中之龍0 誓約的場所」圖像、受世雅股份有限公司或其相關公司之著作權保護。
未經版權許可,禁止一切複製與轉載行為。

(一)舞台是充滿原始慾望的都市叢林──地下社會的暴力美學

有別於以法治為主的一般社會,地下社會另有一套以「人」為核心的運作規則。這些規則往往圍繞著「力量」(權力或武力)與「慾望」(金錢或女人),並為此展開爭奪。在脫離世俗法治規則的地下社會中,武力、財力、權力的作用增強,「人」本身的特質也更容易被突顯。例如《人中之龍》1代中,東城會會長遺囑指定桐生一馬為下任會長,桐生多年來被組織除籍,自然有許多人不服,然而桐生壓倒性的實力,讓他獲得了血氣方剛的組織成員認可。這種對原始力量的崇拜,是日本黑道作品的一大重要因素,也需要法治外的舞台才得以發揮。

既然同樣擁有超群的力量,黑道作品跟超級英雄漫畫有什麼不同?

超級英雄的「暴力」基本上用來懲惡揚善,有其正當性。然而黑道作品崇尚「暴力美學」,暴力卻是展現力量及獲得他人臣服的手段,理由是否正當不僅不是重點,甚至還會出現許多「不合理的訓誡」。我們可以在作品中看到許多透過「不必要的暴力」來展現權力的方式,不僅對外用來威脅敵人,對內也透過暴力來使人恐懼,樹立權威。大至要求切小指來負責,甚至只因為幫大哥點菸的動作太慢,就會挨上耳光。

以《人中之龍》為例,遊戲中的戰鬥採用各種擬真的街頭暴力行為,例如把敵人的臉按在柏油路上磨擦,或是拔掉對手牙齒、指甲。而一般的格鬥漫畫、英雄漫畫中,暴力不過是一種阻止暴行的制裁手段,只要分出勝負、讓壞人付出代價就好,一般主角方還會很有運動家精神,不會動輒把人打殘打死,對對手施加無意義的折磨(這麼做的通常是反派)。

可以簡單地說,暴力是「暴力美學」作品的主旋律。

(二)理想男性形象與俠義精神

但是,只要單純展現暴力就會獲得消費者喜愛嗎?任俠作品經常透過主角來描繪「理想」的男性形象,例如《人中之龍》的主角桐生一馬,就帶有任俠電影典型的男主角風格。他的性格簡單堅毅,不擅言詞,雖有交心的朋友,但不熱衷於逢迎拍馬、攀結權貴,為了貫徹自己的信念,即便孤身一人,也不害怕迎戰數量龐大的敵手。

其中重要的條件,在於主角是否抱持「信念」。在虛構的黑道作品中,這股信念多半就是日本黑道經常宣稱的「極道精神」。關於日本黑道的起源有許多說法,但一般認為源自民間組成的警備武裝組織,或保護商行、賭場利益的武裝集團,甚至在武士迫害百姓時與之對抗的集團。而現代的日本黑道多半會光明正大揭示組織地點,擁有組織章程及類似家徽的「組織代紋」,以主張自己並非地下秘密犯罪組織,並多自稱「極道」,表示貫徹了俠客精神。

日本最大幫派山口組曾在阪神大地震、311大地震等天災時動員賑災,甚至會在萬聖節發糖果給小孩,然而這些道上人士仍普遍被視為從事不法及暴力犯罪行為的反社會組織,日本政府稱為「暴力團」,一般人多稱之為八九三(ヤクザ,語源有諸多說法,但大致上是指稱「無用之人」,泛指流氓等沒有正經工作的人,賭徒也包含在該定義中)。

而虛構的黑道作品為了塑造能讓消費者共鳴的角色,自然更傾向於美化主角,讓主角抱有仁義之心。例如《人中之龍》的主角桐生,雖然對黑道下手毫不留情,卻不會加害無辜的一般人、小孩。該系列作品的製作原則也包含:「不出現小孩的死亡及禁藥使用畫面」,以及「只會對主動來挑釁的對手施加暴力」兩項。

此外,組織成員間的緊密關係,也是黑道作品中經常美化的黑道特色,正如台灣幫派也強調兄弟間的「義氣」,日本黑道組織以模擬家族成員的方式鞏固組織,不僅和關係好的人結為兄弟(類似歃血為盟,日本是喝交盃酒),小弟也會稱老大為「老爹」、稱老爹的拜把兄弟「叔叔」。組織有非常嚴密的上下關係,不得隨意越界,也不能隨意背叛家人。

雖說黑道作品是以崇拜力量、追求慾望的原始叢林法則為核心,但背棄恩義的人同樣會遭到唾棄,為了兄弟赴湯蹈火,是黑道作品中經常描寫的人性光輝面,《人中之龍》的桐生一馬為保護兄弟而背負殺害老大的罪名,身為「兒子」(小弟)卻殺害自己的「父親」(老大),在故事中被組織唾棄。但另一方面,玩家知道桐生是為了兄弟不惜入獄10年,因而會對他產生同情與好感。

不屈於強權、金錢、暴力,仁、義、勇三全的信念及實力,加上不被美色所誘的硬漢風格,便是任俠電影中的「理想男性」形象。當然,這些選擇性美化後的黑道形象,跟現實中的黑道還是有著落差。

 

《昭和残侠伝 吼えろ唐獅子》,巨星高倉健主演的極道電影代表作。

Flickr Photo by 出處:Takayuki Miki (CC BY-ND 2.0)

(三)「英雄」的孤獨與不幸

不管是任俠電影還是《人中之龍》,黑道作品的主角經常是孤獨的。

拍攝多部任俠電影的名導演北野武曾說自己「沒有要贊揚黑道,劇本中揮舞著暴力的人也不會獲得幸福」。《人中之龍》系列也淋漓盡致展現了這個概念。主角桐生一馬雖被道上兄弟視為傳說來崇拜,但卻失去了如家人般的拜把兄弟、情人,也經常將周圍的人捲入危險,因而感到痛苦。《人中之龍》系列的兩位主角都是孤兒,沒有享受過太多的家庭溫暖,僅能在黑道組織中尋求類似家庭的歸屬感。而在5代遊戲劇情中,桐生為了讓自己一手帶大的養女遙可以追求夢想,不跟黑道扯上關係,他刻意隱姓埋名,跟養女切斷了關係。這些劇情都像是要強調「刀口舔血的人,無法獲得平凡人的幸福」。

這樣的設定倒也不一定是想勸世或說教,有時單純只是因為獨自承擔所有苦痛的悲劇英雄更有魅力。此外,主角孤身對抗龐大組織,也更能展現出主角超群的力量及堅定的信念。

當然也有反其道而行的黑道作品,例如《人中之龍》7代的主角春日一番,就是個樂觀開朗,召集許多夥伴一同對抗反派勢力的陽光男兒,但也因此讓很多系列粉絲認為該作沒有貫徹一匹狼的硬派美學。

以上這些以《人中之龍》為例所介紹的特色,便是繼承自任俠電影的經典黑道作品風格,而任俠電影本身後來還衍生出「極妻」(黑道的女人或妻子)、賭徒等分支的作品類型,同樣描繪帶有悲劇浪漫色彩、波瀾萬丈的地下社會人生。

 

《昭和殘俠傳:破傘》巨星高倉健主演的極道電影代表作。

Flickr Photo by Fabian Reus (CC BY-SA 2.0)

 

漫畫中的黑道

正統黑道青年・女性漫畫

青年漫畫由於題材上的限制較小,可以直接描寫地下社會題材,在1960-70年代的任俠電影顛峰時期,就已經有《骷髏13》這樣的殺手漫畫,雖然並非日本黑道,但主角孤獨寡言的硬派風格與當代男性的陽剛美學相符。

以暴力為主題的黑道漫畫類別一直都沒有斷絕,如《狩獵極道》、《極道兵器》、《JINGI仁義》、《殺手阿一》、《土龍之歌》、《LOSERS》(山本隆一郎),其中許多會與和警察勾結或臥底、禁藥等犯罪主題扯上關係。而著名的青年漫畫《聖堂風雲》(舊譯《聖堂教父》),雖然主角之一為黑道老大,但卻不是以暴力美學為核心,而是想透過黑白兩道達成政治理想。

 

《聖堂風雲》(原譯名聖堂教父)。東立出版社提供。

 

前文提及「八九三」並不只涵蓋中文意義的黑道,賭徒也包含其中,也有以賭徒為主角的任俠電影,自然也有青年漫畫以賭博、賭場為主題,如:《賭博默示錄》、《鬥牌傳說》、《噬謊者》、《賭博霸王傳  零》、《麻闘傳鵺》等。雖然主題是賭博,但仍有使用暴力手段來造成恐懼,進而取得優勢的劇情,或是在落敗後施加暴力、放火報復等不擇手段的行為,甚至賭局本身就是施加暴力的藉口,並非單純的智力比拼。

 

以賭博為主題的青年漫畫。張資敏/ 攝。

 

然而隨著日本社會改變,1989年泡沫經濟加上1992年實施的暴力團對策法,現實中的日本黑道受到很大衝擊,不僅犯罪方式逐漸轉型,組織也有逐漸縮小的傾向。當「暴力美學」成為舊時代黑道的風格,也開始出現高利貸這類地下金融題材漫畫,如:《難波金融傳・南街帝王》、《浪花金融道》、《銀與金》、《黑金丑島君》、《無間地獄》,這類作品未必強調傳統黑道的暴力美學,反而經常關注社會底層的人,因金錢而導致人生破滅的人生百態。

以女性為主角,或是以女性為市場的青年漫畫中,黑道作品數量不算太多,但題材類型倒是相當豐富,有以女性黑道老大為主題的《夜叉之舞》、女性賭徒《昭和・緋牡丹賭徒》、女性犯罪者《獄中結婚之女~極愛・高牆中的情書~》、特種行業女性《歌舞伎町的少女們~沉溺於錢、男和藥物的青春~》等。當然也有以極妻(黑道的女人)為題材的作品,如:《極妻刑警》、《新・極妻母親的吵鬧日記》,這些作品赤裸裸呈現出地下社會的女性生活,內容多有性、暴力、藥物等描寫。

以戰鬥為主題的少年漫畫

以青少年為客群的少年漫畫,或許是考量對讀者的影響,主角通常不會是真正的黑道組織成員,而是不良少年,雖然內容常帶有色情及暴力,但不太涉及真正的賣淫、詐欺賭博、毒品等黑道犯罪。即便少數主角成為黑道的漫畫,如:《認真!》(立原步),犯罪描寫也頗為克制。

不良少年漫畫出現的時期與任俠電影相近,如:《男兒當大將》、《愛與誠》、《男坂》、《魁!!男塾》等。這類作品大多保有經典任俠電影美學,主角經常是寡言的硬漢,獨來獨往或者只有少數好友,並用其壓倒性的力量讓眾多對手臣服、單挑大群敵人等。

與「獨行俠」主角相對的是1980-90年代前半盛行的暴走族漫畫,主要描寫聚眾飆車、鬥毆,以及與警察周旋的不良少年,如:《湘南爆走族》、《湘南純愛組!》、《BAD BOYS 搞怪少年》等,由於暴走族為總長率領成員的集團行動,角色不一定帶有孤獨性格,而可能是張狂、開朗的。內容也較易演變成集團對抗、爭取組織的認同等,可說是繼承了任俠電影的「組織性」、「出人頭地」等面向。

與真正喋血爭鬥的黑道犯罪漫畫相比,不良少年漫畫雖然也以打架、爭地盤為主軸,但還是更像年少輕狂的青春故事,只繼承了部分任俠電影的元素。直到1990年代都還有許多以不良少年為主角的作品,如《幽遊白書》、《JOJO的奇妙冒險》(三、四部)、《橫行太保》(舊譯《神行太保》)、《明稜帝》等,甚至連《灌籃高手》、《感應少年EIJI》這類主題並非格鬥的漫畫,主角也設定為不良少年。

 

80-90年代盛行的少年漫畫,主角群多為不良少年、或者將背景設定在海外的黑幫。東立出版社。

 

而到了1990年代中期左右,或許是因為性別觀念變化,男性不再將陽剛視為唯一的理想形象,主角的性格、外型也逐漸脫離傳統寫實的日本男兒形象,有了更多變化,如《閃靈二人組》、《JOJO的奇妙冒險》(五部)、《企業傭兵》、《家庭教師HITMAN REBORN!》。

此時期的作品幾乎都未呈現日本黑道的傳統美學,也開始出現一些較有距離感、足以產生幻想的故事設定。雖然前文提及少年漫畫的主角一般不太設定為黑道成員,然而或許是因為海外的黑手黨、跨國犯罪組織較沒有真實感,將主角設定為海外黑手黨成員,反而可以安全過關。此外,或許是因為女性讀者增加,人物外型也普遍變得較為美形。

以人物情感為主的少女‧BL漫畫

以地下社會為題,又以女性為讀者的作品,如果描寫帶有地下社會危險氛圍的戀愛故事,或是男主角英勇帥氣救人的場景,一方面與黑道作品的孤獨美學相悖,而日本黑道的刺青等傳統外表形象,可能也與多數女性讀者的口味不符。因此這類作品多以帶有異國色彩的黑幫為背景,並時常描繪普通人跟黑幫份子相戀的糾葛,如《BANANA FISH》、《覇王愛人》。

日本黑道背景的少女漫畫,通常會將焦點放在女主角身處黑道世界的心情。然而與任俠電影的極妻系列不同,極妻身為組織的一員,可能會代替丈夫處理一些組織事務,少女漫畫的女主角通常只是黑道成員的親屬或情人,類似台灣言情小說中描寫的黑道老大情婦,在組織中沒有實質地位,也不涉入組織的犯罪行為。

 

《極道鮮師》。尖端出版社提供。

 

這類故事的切入點通常是女主角夾在一般人與黑道之間的特殊身分。如《極道鮮師》的女主角祖父是黑道老大,卻想當普通老師,而《唯願來世不相識》描寫黑道家庭出身的女高中生與黑道相戀的故事。而同樣以女性為主要客群的BL作品,由於兩名主角皆是男性,較有機會描寫屬於男性的陽剛社會與黑道犯罪,也因此黑道主題的BL漫畫除了普通人與黑道份子相戀的故事外,也有黑道人士之間的戀愛故事,例如《鳴鳥不飛》。不過BL漫畫與少女漫畫相同,主要仍是描繪角色的情感。

 

《唯願來世不相識》。青文出版社提供。

《鳴鳥不飛》。尖端出版社提供。

 

也有一類以辣妹、不良少女為題材的少女漫畫,跟黑道犯罪通常沒有什麼關聯。雖然也有如《花之飛鳥組》這類繼承黑道組織要素,並進行性別反轉的太妹戰鬥漫畫,但數量並不多。

以黑道題材進行搞笑的漫畫

由於黑道作品的風格強烈,也有很多以此來搞笑的作品。這類作品多半利用黑道社會與一般社會的文化差異來形成新鮮感,較早的作品如《內衣教父》,主角因黑道老大的父親過世,不得不繼承黑道組織,然而他原本的女性內衣設計師工作也依然持續,顛覆傳統黑道老大的硬派形象。此外像《聖哥傳》的龍二,因宗教相關知識的缺乏,誤以為耶穌是黑道老大之子,入獄三天就透過父親關係而出獄,也一再誤會佛祖與耶穌的事蹟是黑道人士的豐功偉業。

也有以黑道特有的忠誠和上下關係來發揮的搞笑漫畫,例如《後街女孩》描述黑道成員犯錯後,沒有用傳統的切手指方式賠罪,而是變性並以女偶像身分賺錢,然而他們骨子裡的黑道本性,卻不停與女偶像的外表產生衝突。而《老大與老二》則是組織二把手在老大的命令之下,透過催眠術讓自己看起來像個美麗女性,身兼左右手與老大的情人。雖然十分忠心感人,然而在外人眼裡,兩名黑道人士的甜蜜畫面卻是一言難盡。

 

《極道主夫》、《後街女孩》、《老大與老二》。東立出版社提供。

 

此外,也有透過外表反差造成誤會的作品,例如前黑道變成家庭主夫的《極道主夫》,還有經常被誤認是黑道人士的一般人,最有名的或許是《蠟筆小新》中的幼稚園長,除了外表,又因日文將「班級」稱為「組」,與黑道的組織相同,因此每當小新稱呼園長為「組長」時,就會引起一般路人的誤會而產生笑料。


從任俠電影演變至黑道漫畫,除了青年漫畫之外,描寫地下社會的少年、少女‧BL、搞笑漫畫,多半不會過度深入描寫地下社會,也很少將現實中的黑道犯罪作為故事核心,著重描寫毒品、人口販賣等不道德題材。除了不提倡犯罪以外,也因為多數消費者並不是真的對犯罪細節有興趣,也多半不在意黑道生態是否寫實,只是地下社會有著不同於法治社會的規則,透過這個看似野蠻原始的地下舞台,「英雄」也更容易脫穎而出,產生精彩的故事與異色火花。
 

參考書目:

北芝健(2008):《ヤクザの裏経済学―元刑事が明かすワルの錬金術》,日本文芸社。
北芝健(2012):《マル暴―警視庁組織犯罪対策本部vs暴力団》,バジリコ。
溝口敦(2011):《暴力団》,新潮社。

 

作者/張資敏

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碩士,多年漫迷及文字創作者,現為文字工作者,著有專書《宅經濟誕生秘話:日本漫畫產業告訴我的事》。

 

作者 / 張資敏
國立政治大學日本研究碩士,多年漫迷及文字創作者,現為文字工作者,著有專書《宅經濟誕生秘話:日本漫畫產業告訴我的事》。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黑道萌得起來嗎?BL中的黑道之戀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漫談台灣黑幫影視作品:尋找一個無聲的所在

相關文章

真實與夢幻的極道題材

黑道萌得起來嗎?BL中的黑道之戀

真實與夢幻的極道題材

漫談台灣黑幫影視作品:尋找一個無聲的所在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尚無任何評論。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