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漫談台灣黑幫影視作品:尋找一個無聲的所在

漫談台灣黑幫影視作品:尋找一個無聲的所在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真實與夢幻的極道題材 2021-04-29 鄭秉泓

2021年已經過了一百多天,台灣電影圈迎來第二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邱澤和許瑋甯主演的《當男人戀愛時》自3月26日上映後口碑票房雙贏,成為2021年繼《角頭-浪流連》之後又一部票房破億台片。《當男人戀愛時》上映不到1個月,全台票房已正式突破3億元(台片上次突破3億票房,已是2015年的《我的少女時代》),由於票房穩定上升,目前已超越《總舖師》、《陣頭》和《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等片,擠進台片影史票房第7名。

 

如果要幫《當男人戀愛時》和《角頭-浪流連》這兩部台灣電影找出共通之處,那麼最大的交集就是黑幫。邱澤在《當男人戀愛時》演個為幫哥哥解決債務只好轉而幫黑道收帳的混混阿成,因為愛上許瑋甯飾演的欠債女子浩婷有了退出江湖的打算,但他想脫離黑幫的念頭被老闆「蔡姐」知道後,卻遭對方設局侵吞一大筆錢,將自己推入萬丈深淵。無獨有偶,《角頭-浪流連》中鄭人碩飾演的黑幫份子阿慶,因為愛上謝欣穎飾演的文青攝影師小淇,人生開始出現劇烈變化。同為黑幫份子,阿慶和阿成在幫派中的等級、地位大不相同,阿成頂多算是地痞流氓,平時工作是討債嗆聲踹桌椅;阿慶則是真黑道,他是「北館」實際主事者仁哥的心腹大將,是必須砍砍殺殺拿槍狙擊別人的那種黑道。

《當男人戀愛時》和《角頭-浪流連》票房鼎盛,是否意味著黑幫片是台灣賀歲檔票房萬靈丹?回想一下這幾年的賣座國產電影,《角頭2:王者再起》和《艋舺》是黑幫,兩部《大尾鱸鰻》是黑幫,就連《雞排英雄》、《大稻埕》、《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開戰》內容也有觸及黑幫,大過年呼朋引伴扶老攜幼一齊進戲院,為何黑幫題材特別受青睞,是太喜歡「前賀歲片之王」豬哥亮,不管他演什麼題材、有無涉及黑幫都會進戲院支持?還是黑幫片有奇觀有兄弟義氣有砍殺生離死別,就是比其他片型拍得更好?

《當男人戀愛時》。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黑幫題材是賀歲檔的票房萬靈丹?

豬哥亮稱霸台灣賀歲檔的那些年,獨具魅力的喜劇節奏加上結合自身傳奇經歷,再加上一點黑幫元素,發展出無可取代的「國民老爹」草根形象,他是銀幕ICON,也是串起台灣不同世代觀眾的唯一交集,豬哥亮三個字自成一個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泛指以智慧創作出來且具娛樂開發價值的文本、元素或人物)。豬哥亮死後,一度有人期待這個位置可以由《花甲大人轉男孩》的「國民長孫」盧廣仲接棒,可惜電影票房雖然如願破億,但「國民長孫」這個ICON單憑一套劇加上一部電影建立得可不夠踏實,反倒《角頭2:王者再起》和《角頭-浪流連》這兩部黑幫片在春節檔破億,除了正在籌備中的「角頭宇宙」電視劇集,這個「國民兄弟」五虎將ICON儼然成型。

「五虎將」是以鄭人碩飾演的黑幫份子阿慶為首的5個新生代黑幫角色,他們首度登場是在2018年賀歲檔上映的《角頭2:王者再起》。與其將這部續集視為2015年《角頭》的續篇,不如說它是針對前集一次充滿誠意的修正。

那麼《角頭》當初是拍錯了或失誤了什麼才需要被修正?這必須回到2015年暑假檔上映的《角頭》,嚴格來說該片是台灣黑幫電影一次力有未逮的嘗試。當年,《角頭》導演李運傑野心勃勃,有意另闢本土黑幫類型片的新局面,極力避免像鈕承澤的《艋舺》那般過於向韓國電影傾斜,搞出一個不台不本土的BL版青春黑幫,在企劃之初即預定要將「後海角年代」賣座電影基本元素如草根鄉土、搞笑熱血、兄弟情誼等一網打盡,讓《角頭》成為貨真價實的台灣角頭,成為理直氣壯的台灣黑幫,既有兄弟之義,也有男女之愛和父母之情,動作、搞笑和溫情更是一應俱全。

 

《角頭》。巧克麗娛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當然,李運傑知道通包的結果可能淪為大雜燴,所以黑幫主軸一定要拍得到位,且看全片先是以一場不甚精彩的鬥毆往事草草交代男主角阿雄(黃鴻升飾)如何為朋友兩肋插刀入監服刑,再以這名昨日浪子刑滿出獄卻驚覺人事已非做為這個故事的開端,乍看頗有向義式「通心粉西部片」大師賽吉歐‧里昂尼(Sergio Leone)橫跨半個世紀的美國黑幫史詩《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致敬的態勢。不然也瞧瞧它的預告片好了,最精彩的一幕莫過於由孫鵬飾演的「頂莊」大將清楓率領一班弟兄手拿棍棒在窄巷與對手黑幫對幹,那股草莽粗野的土味,是否有點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拍《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的神采呢?

可惜《角頭》導演李運傑想法豐富,海內外黑幫片名導名作被他致敬了一輪,但是在那些華麗豐富的表象背後,整個敘事結構支離破碎,角色情感與動機邏輯渙散不清,那種先是將《雞排英雄》的夜市與土地正義和《大尾鱸鰻》的笑虧黑白兩道綜合起來除以二,再惺惺作態地安上一個「歹路不可行」的道德訓示,然後草率宣告全劇終了的投機心態和淺薄層次,尤其令人厭惡。再者,李運傑對於動作場面的調度失能以及技術環節的掌控不力,小如市井鬧事,大至片尾的公路撞車和港邊械鬥,證明台灣電影和類型片之間依舊存在一段非常遙遠的距離。別說《四海兄弟》跟《紐約黑幫》了,《角頭》就連香港《古惑仔》系列成績最差一集的水平打個八折都還比不上。

所以3年後,當出品人張威縯為《角頭2:王者再起》受訪時,豪氣干雲地說要把《角頭》沒有完成的東西通通拍出來「還給觀眾」,筆者觀影前,對他的說法是持保留意見的,沒想到看完後我再無任何疑惑。嚴格來說這部續作雖然冠上「角頭2」這個IP,但就內容及角色方面算是重新啟動,只有少數客串角色如蔡振南飾演的勇桑、孫鵬飾演的清楓與前集有所關聯,事實上少了這些首集就出現的角色,劇情完全不會受影響。

如果說《角頭》是諄諄教誨歹路不可行的「教化片」,那麼這回《角頭2:王者再起》則是感嘆現實永遠比夢想還要殘酷的「失落片」,從教化到失落,關鍵應該與擔任導演的顏正國有很大的關係。

顏正國沒有辜負自己曾經的黑道經歷。在專業技術團隊(姚宏易攝影、姜瑞智擔任執行導演)與強力後盾(兄弟臨演)支援下,《角頭2:王者再起》靠著開場三溫暖狙殺和影片中段林森北路械鬥兩場重頭戲,證明了一部黑幫電影所能達到的極限。這樣說也許有點誇張,但我真心覺得這部片是繼1988年蔡揚名執導的《大頭仔》及1992年徐小明執導的《少年吔,安啦!》之後,最好的國產黑幫片。

「反英雄」的質疑與省思:《角頭2:王者再起》

當然,《角頭2:王者再起》和《大頭仔》、《少年吔,安啦!》的好,是截然不同的。

《大頭仔》之所以好看,在於吳念真的劇本自始至終聚焦於吳進成(萬梓良飾)和女友阿君(恬妞飾)的愛情,兩人吵吵鬧鬧分分合合的關係起伏,甚至凌駕於吳進成和黑道大哥武雄(陳松勇飾)、跟班金錘(蔡岳勳飾)、對手三郎(陳震雷飾)彼此情誼和衝突之上。相信所有看過《大頭仔》的觀眾,都會永遠記得阿君和吳進成在法院擁吻,趁機以口舌偷傳鑰匙伺機逃獄那一幕。既然黑不黑幫、犯不犯罪、坐不坐牢都不重要,蔡揚名索性將這個故事的結局停格在這對緊緊相擁根本不在乎屋外層層警力圍繞的黑道鴛鴦身上,因為他根本是假借驚心動魄的黑道人生來成全一段堅定不移的愛情呀。

《少年吔,安啦!》之所以好看,在於導演徐小明和監製侯孝賢,以一種既寫實又「漂撇」的方式,去拍幾個鄉下混混的悲歌,影片在敘事上充滿標準黑幫類型片的趣味,它的台味是質樸而非明艷張揚的,它對於黑幫的呈現是企圖在平凡寫實中去找到一種虛幻的浪漫,甚至帶著一點悲憐的。雖然這部片的導演是徐小明,但是就創作脈絡來看,卻充滿監製侯孝賢的影子,幾乎是上承《風櫃來的人》下啟《南國再見,南國》,而從頭貫穿到底的主角「阿兜仔」(譚志剛飾)的旁白,林強、吳俊霖(即伍佰)、BABOO聯手打造的配樂,加上侯孝賢首度為電影獻聲的主題曲〈無聲的所在〉,在在讓這部電影成為九十年代台灣電影很獨特的一個存在。

而《角頭2:王者再起》的好看,除了沒有成為一部充斥文青不切實際浪漫想像的打手槍電影——「氣口」對,草根性足夠,幫派打架像真的,電影最後傳達的訊息可以勸世但要避免流於刻板,最重要的是勝在格局。這是一個難以用三言兩語說完的複雜故事,有別於《角頭》首集只有黃鴻升飾演的阿雄出獄之後想離開江湖卻走不出江湖這條主線,由孫法鈞操刀的劇本為電影擘畫出一個時代局面,表面上看似將敘事重心放在仁哥(王識賢飾)和他年少時代的夥伴劉健(鄒兆龍飾)的對決上,但仁哥底下五虎將各有發揮,就連角頭大哥「貴董」(高捷飾)都寫了幾場好戲。應該說,這個劇本其實是想要傳達非常宿命論的「世代交替」。仁哥是面臨內外夾殺的務實中生代,除了要慎防虎視眈眈的對手,還要想方設法安撫躁進衝動的新生代,搞定作風老派的上一輩……,這已非單純的黑幫物語,反倒超越黑幫,成為一個普世命題了。

必須注意的是,《角頭2》的力有未逮,也是因為格局。因為「人設」開得太大,最終受限影片長度,就定剪的127分鐘版本來看,很多伏筆、很多構思、幾經刪減拼湊,好幾條線有頭無尾,有佳句而無佳篇。就連從海外請來助陣的鄒兆龍所飾演的劉健,也只呈現了他的邪惡透頂,卻犧牲了他的天真浪漫。劉健行事風格向來單刀直入,他想要的就一定要達到,骨子裡卻是害怕孤單渴望友情的大男生,這樣的角色設定,依舊太流於一廂情願的文青味,其實需要更多的細節和篇幅去豐富這個角色的戲肉與情感,他的悲劇性才會出來。可惜並沒有。於是從未現身的「老闆娘」下令處理劉健這個安排,就沒了悲情,也少了如杜琪峯在《黑社會2》所要傳達的政治訊息那般充滿批判性的震撼力道。

不過,我還是相當欣賞《角頭2》——因為它的「反英雄」論,這點與曾是更生人的演員張再興所飾演的五虎將之一宗保非常有關。宗保堪稱整部電影中最有趣的角色,他在前半段很容易遭到忽略,以為只是多了幾句台詞的混混N號,類似蔡昌憲扮演的白猴在《艋舺》的位置。但是到了影片中段,眾虎將抽籤決定由誰去刺殺敵方,抽到籤的宗保臨陣脫逃,導致頂替他執行任務的兄弟潘帥(唐振剛飾)的悲劇命運,兩相對照,我這才發現顏正國或許是有意以此反思銀幕上黑幫形象過度美化的問題。

看起來驍勇善戰的宗保,原來是個貪生怕死的嘴炮王,本來就非流氓咖而是為了兄弟情誼才留在黑幫的潘帥,無法忍受逃亡的孤獨而跳樓自殺,前者太過懦弱,後者太過脆弱,這兩個黑道遜咖的眼淚,既可笑又可悲,徹底顛覆了傳統黑幫類型片裡或是忠肝義膽或是逞兇鬥勇或是背骨求利的兄弟設定。莫非,這才是顏正國為自己曾經身處的江湖歲月所做出最真切的自我投射?而正是這樣帶著質疑和省思的抽離與嘲諷,令《角頭2》走出另條岔路,成為一部不尋常的黑幫電影。

 

《角頭2:王者再起》。巧克麗娛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文青黑幫片的優勢與侷限:《角頭—浪流連》

綜觀黑幫片自2010年起稱霸賀歲檔,其實《艋舺》不是嚴格定義的黑幫片,它骨子裡是青春成長片,偶像劇元素多過黑幫類型元素;兩部《大尾鱸鰻》是以黑幫題材為背景的胡鬧喜劇,故事真正要探討的是親情,是刻劃家庭關係,說穿了《大尾鱸鰻》的情感內核與《花甲大人轉男孩》、甚至《孤味》、《大釣哥》、《雞排英雄》、《陣頭》相去不遠,都是關於不同世代的衝突與和解;至於《艋舺》,它的中心思想非常接近偶像劇《鬥魚》,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所鼓吹的同樣是「致青春」三個字,而《角頭—浪流連》事實上也是在致青春,致鄭人碩演的阿慶和謝欣穎演的小淇那段有緣無份的青春戀曲。

《角頭—浪流連》雖然情節和角色是承襲《角頭2:王者再起》,時間軸設定在《角頭2》之前,但它並非「角頭宇宙」正傳,頂多算是番外。有別於《角頭2》顯露想要拍出台版《教父》的企圖心,《角頭—浪流連》編導姜瑞智一路從《角頭》副導、《角頭2》執行導演,這回終於扶正獨立執導,以「前傳」的概念,娓娓道來女性視角的黑幫不歸路,不確定這個切入角度是否與姜瑞智擅拍偶像劇有關,但這回他透過謝欣穎飾演的文青攝影師及曾莞婷飾演的出身黑道世家議員,去看待她們對於生命中的男人的愛戀與不捨,的確是相形突出的點子。即便影片因受限戲份及敘事技巧的平庸,無法更深入刻劃兩個女角的天人交戰,但姜瑞智把拍偶像劇慣用的場面調度拿來套在文青女和黑道男身上,把他在電視劇近作《天堂的微笑》娓娓道來女性罹癌心路歷程的細膩感移植到片中,面對立場相對的父親與丈夫而倍感為難的女議員身上,那種浪漫與細膩感對於觀眾的新鮮感,是在前兩集《角頭》中沒看過的,與其他黑幫片講到「大哥的女人」,就只能呈現一種刻板印象的扁平有著天壤之別。《角頭—浪流連》賣的不只是打殺,更是情懷,它在票房上的勝出正是贏在這一點。

 

《角頭—浪流連》。巧克麗娛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情懷與集體記憶:《鬥魚》電影版

無獨有偶,2018年暑假檔上映的電影版《鬥魚》,賣的也是情懷。

當安以軒扮演的熟女燕子在電影版《鬥魚》尾聲驚喜現身,與藍正龍扮演的更生人單子無言對望,然後她轉過身走進屋內,鏡頭停留在她背上的鬥魚刺青,伴隨著已然成為時代眼淚的〈Lydia〉那句「他走了你可以把夢留下,總會有個地方等待愛飛翔」在耳邊響起,我必須承認,這一刻我非常願意原諒電影裡眾家新演員們的差勁表現、以及對於燕子心境成長的膚淺刻劃,我決定要以十足愛屋及烏的心態,好好相挺這個連平行時空都稱不上的新版本。

對我來說,這場電視版《鬥魚》老班底的重逢戲碼,是整部電影版《鬥魚》存在的最大意義。瘸著腿的阿奇(張勛傑飾),找到剛出獄的單子,以招牌哭腔要對方來參加自己婚禮,那個激動的情緒是真的,在電影版中不像電視版會死掉的紅豆(陸明君飾)抱著單子喜極而泣的表情也是真的,即便電影版最後這幾分鐘,只是導演柯翰辰(也是電視劇版的導演)奉送給當年劇迷的bonus,但它們無疑是整部電影版《鬥魚》最真實的存在,真實到讓徹頭徹尾賣弄青春與時代風情的正宗本片顯得太過空虛。

 

《鬥魚》。圖片來源。

洛心的《小雛菊》是一本沒啥特別的言情小說,不過14年前依此改編而成的偶像劇《鬥魚》卻出乎意料地精彩,除了演員是一時之選,勝在切入的角度相當不俗,從一個保守乖乖牌女孩的視角來看幾個加入幫派逞兇鬥勇的男孩們的青春、墮落與死亡,不僅浪漫化了打打殺殺的黑道生涯,由始而終的女孩成長主題更是讓目標觀眾充滿共鳴。

十多年後,《鬥魚》不似《痞子英雄》以前傳方式推出電影版,也未如《犀利人妻》、《花甲男孩轉大人》那般將電影版設定成電視劇的延伸大結局,它非常忠於原著、忠於電視劇,幾乎是將原來的故事以濃縮刪節的方式再講一次,唯一更動的是背景年份,從電視劇設定的21世紀之初提前到1987年,因為電影中有提到畢業典禮,也因此故事合理推斷恰好發生在解嚴(1987年7月15日)前後。

更改故事發生的年份,仿效《艋舺》、《我的少女時代》販售懷舊感和集體記憶,出眾的美術陳設如眷村、MTV場景,證明有經費有用心就能重現舊時空。不過,電影版《鬥魚》所面臨的一項難題,在於戮力做到時代外殼的重製之後,卻無能更進一步深掘出1980末期那股內在騷動,空有形而無神,完全辜負了1987這個大議題。再者,王淨過於當代的氣質和單薄的表演,也全然說服不了觀眾,這個女孩何以在距今30年前,有勇氣離開舒適圈,走出校門走出家門,毅然決然成為黑幫兄弟的女人。

就算不苛求時代,從不到5萬字的中篇言情小說擴充成為20集連續劇,如今濃縮成兩小時的電影,電影版《鬥魚》真正的硬傷在於,導演柯翰辰始終下不了決心,究竟是要從燕子還是幾個男生觀點來說故事。

在燕子和于皓私奔之前,也就是電影的前半段是圍繞著燕子打轉的(在此順道稱讚紙飛機飛越校園那場重頭戲拍得不錯,生動地傳達了燕子的心境),但是就劇情比重來看,實在耗費太多篇幅描述燕子如何愛上于皓,被激出體內反叛因子繼而離校離家,以致於從她身為黑社會女人的心境轉折到遭性侵而引發連串悲劇的整個後半段,在節奏上顯得非常匆促,一逕趕著交代誰死了誰傷了誰怒了誰去幫誰復仇的結果,就連燕子將鬥魚刺在背上,這段全片最重要、具有成年禮儀式感的戲都無暇顧及。到底該要好好見證小燕子從女孩蛻變成女人的過程,還是如電視劇版的處理,深入刻劃于皓和單子的黑幫悲歌,柯翰辰並沒有想清楚。

撇開最後安排老班底重逢的時代性意義不提,電影版《鬥魚》製作認真,處處可見細節,幾個大場面執行得頗具水準,說是誠意之作並不為過。只是,在高度壓縮時空背景的情況之下,製作團隊沒能找到一個更有趣的切入角度和敘事觀點,向觀眾提出更充分的重拍理由,加上幾名年輕演員表現不佳(口條真是致命傷),角色被賦予的悲劇性完全出不來,青春、成長和死亡三大主題只成全了青春而忽略後兩者,幻滅感沒有出來,最終令電影版顯得空洞。還真是可惜了。


偶像劇的黑幫之路

首播於2004年的電視版《鬥魚》,不是唯一涉及黑幫的偶像劇,早其3年推出的《吐司男之吻》(2001)就已涉及黑幫題材,俊美的黑道太子爺愛上很有個性、長相平凡的小ㄚ頭,言情小說、漫畫向來喜愛描繪這類天之驕子的任性、獨佔心態,到了台灣編劇手裡幾乎如出一轍。

人稱豆導的鈕承澤是《吐司男之吻》的導演,他本人也在劇中飾演黑幫老大一角。鈕承澤對於黑幫想必是有所憧憬的,他當演員時演了太多的混混角色,等到自己當上導演,便順理成章演出片中的黑幫大佬。鈕承澤從偶像劇時期就一再碰觸黑幫元素,一旦有機會跨足電影,黑幫題材的《艋舺》便是首選,奈何與周杰倫的合作破局,所以先以低預算拍了挖苦台灣電影圈夫子自道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2007),然後才遇到伯樂李烈,協助他完成《艋舺》。

 

鈕承澤很聰明,他對黑幫有幻想,但是拍不了像《少年吔,安啦!》或者《美麗時光》那樣的寫實黑幫片,他想要把黑幫片拍出時代格局,但沒辦法如侯孝賢的《悲情城市》、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那般,從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將黑道元素放進歷史的現場,既然他的長處是偶像劇,那麼就狠狠地讓黑道份子愛得死去活來吧!所以《艋舺》的主軸除了致青春,便是歌詠愛與死,而且還開風氣之先,摻入BL元素,讓阮經天飾演的「和尚」深愛鳳小岳飾演的台客黑道太子,這個破格的設定為電影最後的高潮帶來巨大的悲劇性,也令阮經天拿下一座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實至今日,BL當道,給黑幫太子爺安排一場男男戀已經不用大驚小怪,HIStory系列的《圈套》(2019)讓黑幫太子爺和立場敵對的警察談起戀愛便是一例。

歷史黑幫也好,寫實黑幫也罷,從文青黑幫到BL黑幫,再到品牌特色鮮明的「角頭宇宙」,台灣的黑幫影視作品雖然尚未拍出比擬《教父三部曲》(The Godfather Trilogy)、《四海好傢伙》(Goodfellas)的經典之作,這些年來倒也逐漸擺脫香港《古惑仔》系列的影響,擺脫煩人的教化課題跟萬變不離其死的老套宿命論,緩步開出一條條豐富熱鬧台味滿點的康莊大道。本文最後,請容我以〈無聲的所在〉這首描述黑道份子心境的神曲作結,這首曲子是《少年吔,安啦!》主題曲,由侯孝賢和林強演唱,伍佰作曲,《愛殺十七》金鐘獎最佳編劇陳世杰作詞。如果要用一段話總結台灣的黑幫電影,那麼〈無聲的所在〉歌詞是我唯一的答案。

 

無聲的所在  

作詞 陳世杰
作曲 伍佰

「行這呢久 是不是感覺有淡薄仔累
趕緊找一個無聲的所在 
一個會凍喘大氣的所在 
緩緩仔躺落來

撐這呢久 險險嘛地要忘記仔要衝啥咪
趕緊找一個無聲的所在 
一個會凍放輕鬆的所在 
慢慢仔想看嘛

惦在這座銅牆鐵壁的深山林內 
紛紛擾擾 吵吵鬧鬧的日子活下來
安怎艱苦的心事 顛倒愛吞落腹肚內

惦在這座漂流之島 沒情的世界 
生生死死 分分合合的日子看過來
安怎摻血的目屎 
得愛一擺擱流一擺

痛這呢久 親像浮在無底的大海
趕緊找一個無聲的所在 
一個真正無聲無息的所在 
惦惦仔  一個人 哭悲哀」

 

作者/鄭秉泓

高雄人,寫影評,策劃影展,也在大學教電影,著有《台灣電影愛與死》、《她殺了時代:重訪日本電影新浪潮》、《台灣電影變幻時;尋找台灣魂》。

作者 / 鄭秉泓
高雄人,寫影評,策劃影展,也在大學教電影,著有《台灣電影愛與死》、《她殺了時代:重訪日本電影新浪潮》、《台灣電影變幻時;尋找台灣魂》。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天涯孤獨一匹狼:日本黑道作品的暴力美學與黑道漫畫
已經是最新文章
已經是最新文章
漫談台灣黑幫影視作品:尋找一個無聲的所在

相關文章

真實與夢幻的極道題材

黑道萌得起來嗎?BL中的黑道之戀

真實與夢幻的極道題材

天涯孤獨一匹狼:日本黑道作品的暴力美學與黑道漫畫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尚無任何評論。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