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名單之後】繁華熱鬧的祭典畫—施玉山

【名單之後】繁華熱鬧的祭典畫—施玉山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2021-07-02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施玉山的《朝天宮的祭典》(1929)∕來源:第三回台展圖錄(局部)

 

施玉山 入選      台展第3、5、6回

 

漫畫/魏真彥

 

雖然跟林玉山(1907~2005)有著同樣讓人耳熟能詳的名字「玉山」,也是同時代的東洋畫畫家,目前僅知施玉山於1928年加入林玉山於當年所創辦的春萌畫會,為創始會員〔1〕。此外,就是他於1929、1931、1932年分別以《朝天宮的祭典》、《魚菜圖》、《秋色》等三件作品,入選第三、五、六回台展的東洋畫部。其中,《魚菜圖》與《秋色》係以近景寫生的方式,將草木花果魚蟲巨細靡遺地描繪,其主題手法,不難在同一時期如林東令(1905~2004)或黃水文(1914~2010)等人的東洋畫作品裡看見。而其首度入選台展的《朝天宮的祭典》,則是將當時北港朝天宮前的街景及廟會當下發生的情景,以重組與剪貼的方式「照像般」的記錄下來〔請參考圖1~7〕〔2〕。

圖1:施玉山的《朝天宮的祭典》(1929)∕來源:第三回台展圖錄

圖2:施玉山的《魚菜圖》(1931)∕來源:來源/第五回台展圖錄

圖3:施玉山的《秋色》(1932)∕來源:來源/第六回台展圖錄

圖4:林東令《(小)蕃鴨》(1933)-來源/第七回台展圖錄

1985年核定為國家二級古蹟的北港朝天宮、始於1694年樹璧和尚自福建湄洲朝天閣迎請媽祖金身到古笨港(今天北港一帶),1700年在當地立了小廟,1812年改名為今天的「朝天宮」。歷經多代的修建。到了日治時期,因週邊鐵公路交通建設的完成、總督府權力的介入等因素,人們紛紛前往北港進香、迎請媽組,「讓北港朝天宮成為台灣最富盛名的媽祖廟,日人更喻之為台灣媽祖信仰的總本山」。此外,始自1912 年廟宇重修落成舉行建醮大祭,仿效嘉義街上元慶典神明繞境活動,而舉辦三天的神明繞境,衍變成現今著名的「北港迎媽祖」,以及「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白沙屯媽祖進香」、「七媽會」等跟北港朝天宮有關的慶典,成為全國性的重要文化資產〔3〕。

圖5:現代北港朝天宮與四周街景(2021.03)∕來源:林榮燁拍攝

圖6: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與四周街景∕來源:北港文化工作室臉書

明朝末年就有漢人聚集的北港老鎮,於1918年間進行市區改正,拓寬了朝天宮周邊的道路與腹地。《朝天宮的祭典》畫面左半邊1∕3,約略可看出於1912年完成修建的華麗拜亭、三川殿等宮廟建築〔4〕,右半邊2∕3則是以多點的透視方式,呈現出宮廟周遭現代化後的樣貌。此外,街道上充滿了漢和衣著各異的行人,以及參與聖駕巡遊的人員,家家戶戶門前懸掛日章旗,並以日本的丹頂鶴為旗幟、軍隊般的隊伍為前導,各式各樣的將爺隨其後,另一條街上並有漢人迎神賽會常見的舞龍押後,其畫面或有某種象徵意味,但也展現出當時台灣常民生活的趣味、新文化元素的融入,以及漢民俗的流傳。其畫幅與內容,雖然不及北宋名畫家張擇端(1085~1145)描繪當時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以及汴河兩岸繁華的街景與優美的自然風光的《清明上河圖》〔5〕,但其以宮廟為龍首、以曲折的街道為龍身,在有限的空間裡將繽紛多姿的元素,栩栩如生地安排出繁而不亂,且富含韻律的構圖,巧妙地比擬(analog)出慶典的繁華與熱鬧。

圖7:當代北港朝天宮前祭典隊伍∕來源:北港文化工作室臉書

歷史悠久的北港朝天宮,在日治時期因種種現代化的建設與政治權力的介入,形成了關鍵性的轉變。施玉山以其巧妙的元素安排與寫實技法,幫我們記錄下了那個華麗轉變的片刻,雖然,原作品可能已經佚失,我們依然可從數位影像中,想像出那一片珍貴且富歷史意義的生活場景。

參考來源

  1. 參考白適銘編著,《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的〈春萌畫會〉篇,2019年,頁124。
  2. 參考安野光雅著,黃友玫譯,《安野光雅寫給大家的七堂繪畫課》在「寫實主義的時代」章節裡說:「雖說是寫實,但並不是像照片般描寫,而是在構成畫面的同時,加入寓意或戲劇性的時間經過,顛覆了以往繪畫的方式。」頁42。
  3. 本段內容參考:(1)北港朝天宮的官方網頁介紹:http://www.matsu.org.tw/。(2)鄭螢憶,〈日治時期的進香旅遊:以北港朝天宮為例〉,《臺灣學通訊》第79期【庶民生活史】專欄,28~29頁。(3)李佳洲,《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地位崛起之考察》,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7~9頁、119頁。(4)蔡侑樺,〈日治時期北港朝天宮媽祖繞境活動之變遷〉。2015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閩南文化的流動,2015年,245頁。
  4. 《本段內容參考郭怡佩著,《台灣北港朝天宮枋心畫作史實性之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18頁。
  5. 參考國立故宮博物院官方網頁的「清明上河圖特展」,張擇端的原圖寬長為38x673.4 公分:https://theme.npm.edu.tw/exh105/RiverQingming/ch/index.html

作者/林榮燁


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原刊載於「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名單之後 專題

台展的法蘭西印象風—楊三郎

港都美術教育推動成員之一的綱島養吾

✔ 繁華熱鬧的祭典畫——施玉山

土木技師的摩登試驗:夏秋克己

有馬周三的作品聯想——1940年是什麼顏色?

作者 /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整理了近萬件的陳澄波作品、文件史料後,為了讓基金會員工脫離失業的危機,且在時間與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我們開始面向陳澄波那個時代的畫家們,以臺灣島上最大的文化活動「臺府展(1927-1943)」六百多位入選畫家為主,再到處勸說不同領域的老中青寫手們,一起來共同書寫入選畫家的故事。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土木技師的摩登試驗:夏秋克己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港都美術教育推動成員之一的綱島養吾

相關文章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西門內的天才畫家:吳天華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臺南藝壇的疊字姊妹花」——妹妹張珊珊篇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在南國留下蹤跡的詩畫人瑞——高木昌壽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雙棲才子趙雅祐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古都貴公子畫家──湯川臺平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藍鵲落腳臺灣島──呂汝濤與〈やまむすめ〉(山娘)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習畫的畫室──在林金鐘首次入選臺展之後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蘊藏畫家交誼的明信片:張昆麟與他的交友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尚無任何評論。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