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名單之後】有馬周三的作品聯想——1940年是什麼顏色?

【名單之後】有馬周三的作品聯想——1940年是什麼顏色?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2021-07-02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有馬周三,《集會》,1940。第三回府展圖錄。(局部)

 

有馬周三 特選      府展第2回
                 入選      府展第1、3回

 

漫畫/GAGA!

 

「我們看不見風,只聽見風帶來的;我們聽不見風,只看見風帶走的。」——在繪本書《風是什麼顏色?》裡,一名無法視物的小小巨人,在旅途中到處詢問風的顏色。(註1)

有馬周三,於府展第二回獲得特選的《盲人と子供(盲人與小孩)》,在畫面裡的盲者,衣著整齊而合身,有尊嚴地挺立端坐在凳子上;小孩蹲坐在一旁地面,抬頭仰望。而畫面後方的香蕉、美人蕉及柵欄等常見的農園景象,看來安靜祥和。我們雖然聽不見對話,卻可以感受角色間彼此陪伴的關係。他們在等待什麼嗎?是不是也在感受風的顏色?

有馬周三,《盲人と子供 (盲人與小孩)》,1939。第二回府展圖錄。

 

留著一分頭的孩子,乍看之下像是穿越了,同時存於有馬周三的三幅入選府展的作品中。這些孩子,或許也是他分派教師後,遇見的第一批學生。剛從台北師範學校畢業(1937年),就被分派到新竹沙坑公學校的有馬周三(註2)。當時,要前往沙坑公學校,需要從竹東市區再輾轉步行而入。遠離市區的環境,或許讓人與人的關係更為單純且緊密,使學生形象留入畫中。也或許,沒有喧囂干擾的生活,讓畫中人物都變得善於凝視,靜靜地凝視等待將來之事。

然而,在有馬周三待在沙坑作畫的時代,卻也是世界局勢動盪、不曾停歇的時代。報紙上屢屢刊載日軍再次佔領了新的城市,廣州、漢口傳來捷報,各式團體接二連三的動員、組織,彷彿社會氣氛即將沸騰。這些來自別處的消息,或許也如風一樣,影響著遠離戰場的鄉村。為了提取航空機械所需的潤滑油,自昭和十二年(1937年),政府推動遍植蓖麻於農家、學校,各間學校需栽種150株以上(註3)。

有馬周三,《蓖麻園》,1938。第一回府展圖錄。

蓖麻植株。來源:維基百科。https://reurl.cc/pyqMOl

 

昭和十三年(1938年),政府推動蓖麻政策的隔年。蓖麻田隱含著世界局勢的發展,植向台灣各地。有馬周三的作品《蓖麻園》,在這一年入選府展第1回。雖然名為《蓖麻園》,讓人注視的重點卻是畫中央的孩子,他凝視著比他稍長的男子,表情嚴肅似在聆聽教誨。而模糊的背景,也許是在風裡搖晃不止的蓖麻田。不曉得孩子們是否知道?是不是也會從課本中得知(註4)?這些比人還高,葉片掌狀、比臉還大的蓖麻,種子將會被提煉成油,被灌注到飛機的零件裡,飛往遠方的天空。

昭和十五年(1940年),有馬周三任職沙坑公學校已滿三年。他的作品則第三度入選府展第3回。在《集會》中,畫裡十一位有面孔的人物,他們凝視的,全是不一樣的方向。他們的年齡、身份、穿著都有所不同。留著一分頭的孩子,仍然蹲坐在地上。令人不禁好奇,究竟是什麼樣的集會需要召來大大小小的民眾?為什麼這些人總感覺若有所思?

有馬周三,《集會》,1940。第三回府展圖錄。

也正是在這一年,戰事演變讓政府持續加深在台的皇民化運動。開始推展連結於地緣組織的一部落一集會所(註5)政策。以集會所為中心,在大大小小的社區中召開集會,施行更加緊密的推行國語普及等運動。

「我們看不見風,只聽見風帶來的;我們聽不見風,只看見風帶走的。」書中的小小巨人從每個人、每件東西那裡都得到不同的答案,最後,他遇到了一位大大巨人。大大巨人跟他說:「風的顏色?什麼顏色都有。這整本書都是。」小小巨人感覺到書頁翻動吹起的風,聞到書的芬芳。書的風(註6)。

《盲人と子供(盲人與小孩)》中的盲人,看不見任何東西、顏色,但在畫家的鋪陳之下,盲者開始可以感受,感受風。我們已經遠離了戰事沸騰的年代,但在歷史文獻、報章及各類創作的陳列,指尖翻飛的過程裡,也開始可以感受到時代的氣息。時代的聲音。時代的風。

 

註釋

  1. 安・艾珀 著,楊雯珺 譯,《風是什麼顏色?》,遠流出版,台北市。
  2. 台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
  3. 王學新,〈日治末期的愛國蓖麻栽培運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來源: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181/2547
  4. 1939年3月15日所發行之第四期公學校用國民讀本第六卷第三課「ヒマ(蓖麻)」,即有介紹可作為航空用潤滑油原料。來源:曾令毅,〈日治時期台灣的學生航空教育〉,台灣文獻第五十八卷第三期。來源:https://reurl.cc/j5XGNL
  5. 〈一部落に一集會所 羅東郡の計畫着着實現〉,臺灣日日新報,1940年6月3日,日刊4版。
  6. 安・艾珀 著,楊雯珺 譯,《風是什麼顏色?》,遠流出版,台北市。

參考資料

        邱大昕,〈盲流非盲流:日治時期臺灣盲人的流動與遷移〉,2015

作者/黃博鈞

磚木取夥故事劇場編導


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原刊載於「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名單之後 專題

台展的法蘭西印象風—楊三郎

港都美術教育推動成員之一的綱島養吾

繁華熱鬧的祭典畫—施玉山

土木技師的摩登試驗:夏秋克己

✔ 有馬周三的作品聯想——1940年是什麼顏色?

作者 /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整理了近萬件的陳澄波作品、文件史料後,為了讓基金會員工脫離失業的危機,且在時間與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我們開始面向陳澄波那個時代的畫家們,以臺灣島上最大的文化活動「臺府展(1927-1943)」六百多位入選畫家為主,再到處勸說不同領域的老中青寫手們,一起來共同書寫入選畫家的故事。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港都美術教育推動成員之一的綱島養吾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上路囉~郭福壽帶你去郊外讀空氣

相關文章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裱具店見習的畫家—楊萬枝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選在大時代裡編織時間的玉岡久肪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錦繡下的畫筆:繡都朴子與在地畫家吳天敏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原來,「你」真的是鄭安眼裡最美的風景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爬一座山──片山仙羽與〈高山爽秋〉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獨步於藝術畫境──灣生畫家吉田吉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百年前地方創生的實踐者——陳庚金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愛麗絲的惟一老公:滯歐畫家高橋惟一的臺灣淵源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尚無任何評論。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