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九五 入選 臺展第3-5回
1927年,臺灣歷史上的第一次官辦美展「臺灣美術展覽會」,於樺山小學校展出。19歲的郭雪湖橫空出世,與林玉山、陳進三位年輕畫家,竟打敗眾多知名畫師而獲入選,報紙稱其為「臺展三少年」,成了臺灣美術史上閃耀的三顆星。其中「意外」落選的名師,就包含他的老師蔡雪溪。第二回臺展,郭雪湖進一步以〈圓山附近〉(圖1)拿下特選大獎,老師仍鎩羽而歸。直到第三年,老師終於以〈秋日圓山〉(圖2)獲評審青睞入選。
當時報紙記者就以此發表評論,論及蔡雪溪是北部半老畫師,徒弟郭雪湖連兩年獲特選,他只得學習徒弟「向自然開生面」而終獲入選;評論再議:「勿令可畏之後生,笑中年以上之人,為老手頹唐,不可與語者也」。(註1)一個新的文化美學強勢掌握了詮釋權,民間傳習的水墨傳統,瞬間成了食古不化的頹唐之物。蔡雪溪面對創作轉型、社會評論的難堪處境,絕非個案。本文要介紹的主角——蔡九五,正是此時代浪口的代表畫家之一。
圖1. 郭雪湖,〈圓山附近〉,1928,第二回臺展特選,臺北市立美術館藏。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圖2. 蔡雪溪,〈秋日圓山〉,1929,第三回臺展。圖片來源:《第三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根據《臺灣書法家小傳》一書記載:蔡九五(1887-1958),字秉乾,臺北蘆洲人。幼時學漢文並自習書畫,壯年從事實業,曾至中國拜師吳松。擅長畫鯉魚、老虎,被譽為「東洋第一人」,堪稱臺灣畫鯉魚第一把交椅。(註2)
今日所見蔡九五遺世之作品及圖像,分成兩線截然不同的風格脈絡,一是上段記載所讚譽的鯉魚等傳統繪畫,另一線則是入選臺展的細密寫實風景畫題材。這樣的雙線、矛盾畫風,和只長他三歲的蔡雪溪堪可謂同病相憐,兩人同樣到第三回臺展,才勉強改變畫風而得以擠進入選之列。
蔡九五分別以〈關渡附近〉(圖3)、〈成子寮〉(圖4)、〈西雲岩風景〉(圖5)連續入選第三至五回臺展。細讀這三件作品,顯然也深受郭雪湖〈圓山附近〉獲得特選的影響,同樣以生活周遭的風景入畫,樹木、房舍、人物等均細筆刻畫,務求寫實細膩,符合審查委員喜好的臺灣特色。
圖3. 蔡九五,〈關渡附近〉,1929,第三回臺展。圖片來源:《第三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圖4. 蔡九五,〈成子寮〉,1930,第四回臺展。圖片來源:《第四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圖5. 蔡九五,〈西雲岩風景〉,1931,第五回臺展。圖片來源:《第五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筆者特別造訪位於觀音山上的「西雲岩」(今名為「西雲禪寺」),比對此三件作品與實景照片(圖6),推測三作均以此古寺入畫,取材角度逐漸由遠而近,頗有「西雲岩三部曲」的意味。(註3)〈關渡附近〉是隔著船隻點點的淡水河遠望觀音山,半山腰上的西雲岩居於聚落高點,頗為醒目;〈成子寮〉則跨過了淡水河,描繪船隻在管制河口繁忙的景觀,近景的船隻、房舍、人物、「內務局」的立牌等,都頗為寫實考究,右後方的觀音山及院落,讓空間視野有了更寬闊的延伸;〈西雲岩風景〉則帶我們登上了觀音山,由近處民居沿著山徑拾級而上,寺廟美麗的燕尾屋脊,巧妙掩映在蓊鬱的山林之間。
圖6. 上左:〈成子寮〉局部、下左:〈關渡附近〉局部、上中:〈西雲岩風景〉局部、右上及右下:西雲禪寺實景(筆者攝)。
蔡九五入選臺展的作品已不知去向,如今得見的有典藏於國美館的〈九如圖〉(圖7)、〈魚躍龍門〉(圖8)等作品,均是他真正擅長的傳統水墨。鯉魚繪畫具有吉祥和諧、如魚得水、魚躍龍門等吉祥寓意,在中日兩國均為民間所雅好收藏。蔡九五作品中的鯉魚身形、鱗片光影等,均極為寫實靈動,畫面簡潔淡雅卻具空間感,兼融了中國水墨與日本風格影響。國美館藏有日籍畫家池上秀畝的鯉魚畫作(圖9),他在日本帝展曾多次獲獎,並受邀擔任帝展及第五回臺展審查委員。比較兩人作品中的鯉魚畫法,不難發現相似之處,可見證繪畫上彼此的交融與影響。
圖7. 蔡九五,〈九如圖〉,1935,140.5×84.5cm,國立臺灣美術館藏。圖片來源:翻攝自《臺灣美術兩百年(上):摩登時代》,臺北:春山出版,頁79。
圖8. 蔡九五,〈魚躍龍門〉,112.8×40.5 cm,國立臺灣美術館藏。圖片來源:國立臺灣美術館。
圖9. 池上秀畝,左:〈悠游相隨〉、右:〈鯉魚躍〉,1930,國立臺灣美術館藏。圖片來源:國立臺灣美術館。
蔡九五奮力的在臺展舞臺展露頭角,蘆洲庄民引以為榮,還因此演戲慶賀並贈匾「天然妙筆」(註4),由此可見入選臺展受重視的程度。但蔡九五在接連入選三屆之後,卻在臺展舞臺上完全消失,是厭倦、看透了競賽的本質而放棄?或參賽作品未能再入評審之眼?此有待進一步研究。唯一肯定的,是他繼續畫他擅長的鯉魚並因之傳世,或許正是畫家順應本心的抉擇所致吧!
#名單之後243
註釋
- 〈臺展入選二三努力談 呂鼎鑄蔡雪溪諸氏是其一例〉,《臺灣日日新報》,1929-11-14(夕刊4版)。
- 鄭國瑞,《臺灣書法家小傳(1662-1945)》,高雄:高雄復文,2009,頁177-178。
- 〈成子寮〉右方所畫之建築樣式雖為傳統民居院落,但與〈關渡附近〉所畫之廟宇樣式、觀音山相對位置,均極為相似,推測〈成子寮〉之民居應是脫胎自〈關渡附近〉所畫之廟宇。
- 《臺灣日日新報》,1930-02-07(夕刊4版)。
撰文者/王德合
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原刊載於「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名單之後 專題
此留言已被刪除
0 /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