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名單之後】爬一座山──片山仙羽與〈高山爽秋〉

【名單之後】爬一座山──片山仙羽與〈高山爽秋〉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2023-09-26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片山仙羽,〈高山爽秋〉(局部),1927。 圖片來源:《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片山仙羽 入選 臺展第1回

爬一座山,事前要做多少準備?

可能包含有路線選擇、行程安排、行政報備、食糧採買、交通接駁等各種的待辦事項。當然,還有一項不可或缺的事,必須走得上去。

那麼,如果想渡海攀登一座南方島嶼上的最高峰呢?也許事情會稍微複雜一些。舉例而言,若此時此刻,訂好目標,半年後要攀登菲律賓境內的最高峰?或是印尼?若是現在的我們,可能已經在搜尋引擎鍵好關鍵字,正閱讀著頁面上關於阿波山、查德山等的各種紀錄、介紹。

但是對生在一百多年前明治時代的九州熊本人而言,想渡海來臺灣島,並攀登島上最高峰?要面對的,就不再只是將資訊收齊而已了。

片山仙羽(本名片山定)出生在明治11年(1878年),在18歲的那年,決定從九州熊本轉赴臺灣。從他接下郵便電信局的工作之後,開始了他在臺灣至少30年的生活。工作地點多在中部地區的片山仙羽,直到50歲左右,有了機會親眼目睹新高山的風采,隨後,他留下〈高山爽秋〉這幅入選臺展第一回的繪畫作品。

圖片 1

圖片 2

片山仙羽(本名片山定)履歷表。圖片來源: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當時,1927年,《臺灣日日新報》曾刊登一則片山仙羽的訪談。

片山仙羽說:「而就在今年夏天我從阿里山口攀登新高山時,拖著疲累的腳步,終於在下午四時以後到達新高山下。想到終於將在明天就要征服日本第一高山時,閃著希望的雙眼不禁仰視這座主山,就在此時,被薄霧覆蓋住的山頂,迎著夕陽的餘暉,受到西山、北山、南山環繞周圍,巍然聳立的這般山容,至今仍停留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所以把這當作攀登新高山及第一回臺展的紀念,我決定出品這幅畫作,而現在正努力作畫中。」

圖片 3

臺灣日日新報訪談剪報,下圖為片山仙羽。圖片來源: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訪談裡提到的那幅畫,或許正是日後入選臺展的畫作〈高山爽秋〉。

雖然在日本治理臺灣後,明治三十年(1897年)天皇便將島嶼的最高峰命名為新高山,取代了1845年首次出現在海圖上的Mt. Morrison(莫里森山、モリソン)。1900年,治理臺灣五年內,即留下了鳥居龍藏、森丑之助新高山首登的紀錄。但新高山要成為一般人也能親近的山峰,則要到1924年,起始於水裡坑口的新高山登山道路開闢之後。至於,片山仙羽形容的路線,阿里山口新高登山道路,則是在1926年舉行道路開通儀式。

圖片 4

新高山命名記事,1917,〈明治三十年七月新領土臺灣島第一ノ高山ニ新高山御命名ノ記(藤井包總)〉。圖片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圖片 5

臺灣總督府報公告新高山之名〈モリソンヲ新高山ト改稱〉,1897。圖片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一條大眾登山道路的開通,反映著對土地細節高度掌握的成果,諸如地形、距離、休憩點、往返交通、治安狀況等內涵。治理臺灣島的日本政府花了近30年的時間,讓片山仙羽及其他畫家、攝影師、中學生走向登山口,以觀光遊覽之姿進入山區領略新高山。

圖片 6

阿里山新高山登山口。圖片來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新高山登山口〉網址:https://collections.nmth.gov.tw/CollectionContent.aspx?a=132&rno=2004.020.0109.0044(點閱日期:2023-03-13)。

這條走了近30年的路,片山仙羽一直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從土地調查開始,到了1905年,臺灣土地調查工作告一段落,一直隸屬在政府部門的片山仙羽,此刻人在南投廳正參與其中。

包含他在內的許多地政、測量、繪圖、稅務等工作人員,綿密地建立起政府日後對臺灣土地利用的重要基礎。同時間,對山區資源的調查,也已累積了成果,關於開採阿里山森林資源的鐵路建設方案,正在東京的帝國議會中被激烈討論著。

「就如當時執筆的竹越氏所說的,『內則使田制安全,外則使資本家放心投資於田園,其效果可謂永遠無限』如此,土地調查就是臺灣資本主義化、我(日本)資本征服臺灣的必要前提、基礎工程。 」——矢內原忠雄 《帝國主義下的臺灣》

後來,花了十年左右時間,阿里山森林鐵路開通。再過了五年,開放載客服務。又再過了六年,才有了這條阿里山口新高登山道路。然後,片山仙羽走進這條山道,在他腦海裡揮之不去的美麗山景,讓他留下了〈高山爽秋〉一畫。此時,是首辦臺展的1927年。

 

 

左圖:片山仙羽,〈高山爽秋〉,1927。 圖片來源:《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右圖:林久三,〈前山ヨリ新高山ヲ望ム〉,《阿里山新高山景色寫真帖》,1927,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館,網址:https://dl.lib.ntu.edu.tw/s/photo/item/1089788#?c=&m=&s=&cv=&xywh=-571%2C0%2C2893%2C1182(點閱日期:2023-03-13)。

臺展第六回常久常春的〈新高山〉,1932年;臺展第九回陳澄波的〈春の阿里山〉,1935年;府展第六回杉岡上苑的〈阿里山〉,1943年;以及攝影師岡田紅陽的攝影作品《臺湾国立公園写真集》,1939年。入山的創作者們對山的描述更加細膩,雖然來自各地,但最終同樣走入這條山道。在其中,他們獲得了山林賦予的創作能量。這些飽含著山的容顏的創作,在展覽會、書籍或不同場合,將山嶺的樣貌帶給社會大眾,讓更多人受到感動、被吸引,進而起心動念,想要造訪山林。

一張含有 文字, 室外, 雪, 山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常久常春,〈新高山〉,1932。圖片來源:《第六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圖片 10

陳澄波,〈阿里山之春〉,1935。圖片來源: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一張含有 文字, 舊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杉岡上苑,〈阿里山〉,1943。圖片來源:《第六回府展圖錄》。

最後。爬一座山,事前要做多少準備?

圖片 12

岡田紅陽,〈新高主山〉,《臺湾国立公園写真集》,1939。圖片來源: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臺湾国立公園写真集〉,https://tm.ncl.edu.tw/article?u=008_103_000039&lang=chn(點閱日期:2023-03-13)。

#名單之後242

註釋

  1. 上河文化,〈Mt. Morrison的名稱由來〉,網址:https://reurl.cc/a11qL7(點閱日期:2023-03-08)。
  2. 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の臺灣》,東京:岩波書店,1929,頁 18。
  3. 竹越與三郎,《臺灣統治志》,東京:博文館,1905,頁 214。
  4. 吳密察,〈臺灣總督府「土地調查事業(1895-1905)」的展開及其意義〉,《師大臺灣史學報》,第10期,(臺北:2017-12),頁5-35。
  5. 邱琳婷,《1927「台展」研究——以《台灣日日新報》前後資料為主》,國立藝術學院美術史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論文,1997,頁174。
  6. 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阿里山林業鐵路大事記〉,網址:https://reurl.cc/lvvQz9(點閱日期:2023-03-08)。

撰文者/黃博鈞


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原刊載於「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名單之後 專題

作者 /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整理了近萬件的陳澄波作品、文件史料後,為了讓基金會員工脫離失業的危機,且在時間與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我們開始面向陳澄波那個時代的畫家們,以臺灣島上最大的文化活動「臺府展(1927-1943)」六百多位入選畫家為主,再到處勸說不同領域的老中青寫手們,一起來共同書寫入選畫家的故事。
#日治時期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藝術之眼.體育之心──船曳實雄的繪畫之路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鯉魚與風景的抉擇——蔡九五

相關文章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男子高校生的日常:素木洋一與他的臺高生活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灣生農學家的藝術夢──遠藤太郎與〈小茶館〉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陳隆春的馬拉松與繪畫人生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結城素明與歷史畫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東洋畫界的南國女力──村澤節子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菲律賓群島戰役中歸來的士兵:石原紫山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獨行的下坡路──在陳慧坤畫下〈無題〉之後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課後的靜物排列──淵上末生的臺展作品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gillianwallis749 2023-10-29

此留言已被刪除

回覆 00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