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延柳萠 入選 台展第6、7回
漫畫/劉瓊文
太平山是日治時期台灣三大官營林場之一,其林業的經營,始自1914年10月總督府營林局技師中里正、技手矢田英輔入山進行林野調查,再根據中里正的報告擬定開發計畫,其範圍主要在現今宜蘭縣大同鄉及南澳鄉(圖1)。此後,1916年,成立了宜蘭出張所及貯木場,次年便有太平山木材運抵貯木場,1918年,規劃森林鐵道,1924年1月,起自羅東竹林、終至土場的森林鐵道全線通車。〔註1〕
圖1:太平山事業區位置示意圖,繪製者:李恩照∕來源:台灣歷史文化地圖(http://thcts.ascc.net/kernel_ch.htm)。原刊登於李恩照撰,《日治時期太平山地區的林業開發》,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頁6。
日本的營林事業,除了伐木、兼營森林鐵道運輸,也造林。太平山鐵路沿線最遲自1923年起,便以林木更新為目的執行造林,到了1935年,該區的「官行砍伐跡地」及「森林鐵道沿線」造林達到了2520.73甲。〔註2〕1933年,末延柳萠入選台展第7回的《太平山之秋》(圖2)正是太平山開發將近20年後的營林景象。此圖一分為三,前景是整理過的林跡地,中景依其樹型樹貌,或許仍是保留的原始森林,背景則是清朗的雲空,其內涵取向與稍早於太平山寫生的作品(圖3),以及三上金彌入選府展第1回的《太平山之晨》(1938)(圖4)所展現的純然自然風光略有不同。
圖2:末延柳萠《太平山之秋》(1933)∕來源:第七回台展圖錄
圖3:末延柳萠於太平山寫生的作品(1932)∕來源:《臺灣日日新報》1932年1月17日
圖4:三上金彌《太平山之晨》(1938)∕來源:第一回府展圖錄
《臺灣日日新報》曾在1927年8月27日刊登了臺灣八景、別格二景及十二勝的決選名單,太平山入列十二勝。當時,該報記者九臯生於決選前曾與審查委員井手薰等六人,搭乘森林小火車上太平山勘查,九臯生並寫下5篇〈太平山の探勝〉,刊登於1927年8月22日到26日的《臺灣日日新報》,當中便讚美「此景稱為日本第一都不為過」。〔註3〕畫家喜愛大自然,或將其婉轉壯麗,或因異地氛圍所產生的新奇感描繪下來,是自然之事。此外,台灣的山林人文,歷經官方的綏輔、討伐等手段,以及林野調查與森林事業區的設置、開發、觀光轉型等漫長的治理,逐漸形塑出現代化的樣貌,其目的除了觀光探險、強健體魄、山林資源的探索,或許,也隱含有帝國形象與其權力展現的文化味道。〔註4〕
圖5:末延柳萠《鯉》(1932)∕來源:第六回台展圖錄
1921年在日本畢業於美術學校的末延柳萠,事師過曾任帝展審查員的日本畫名家蔦谷龍岬及都路華香,作品主題以山水花鳥為主,並為寫生之故來台,寓居台北東門町。〔註5〕從《臺灣日日新報》與其相關的報導來看,〔註6〕末延柳萠大約在1931~1935年滯台,主要繪畫事蹟,除了前述《太平山之秋》和入選台展第6回的《鯉》(圖5),1932~1935年間有幾件作品刊登在《臺灣日日新報》(圖6~8),亦曾於1935年8月以魚畫參加台灣日本畫協會第四回展。由木下靜涯、鄉原古統、國島水馬等人於1922年組成的台灣日本畫會(1927年更名為台灣日本畫協會),「該會推動寫生創作的現代東洋畫,…」,「並規定研究的主題,包括魚類、鳥類、蟲類、獸類、季節物等主題,…」〔註7〕末延柳萠在台期間的畫風及主題與該畫會所強調推動者相近。此外,筆者蒐藏了一件署名及用印為「柳萠」的水墨小品(圖9),係筆者祖父在日治時期的蒐藏,個人不知其原始來源,亦難以判斷是否就是末延柳萠的真跡。〔註8〕但觀其畫面內容,寥寥數筆,展現出臨場寫生的逼人氣勢,堅韌的山頭迎面而來,翻騰的雲海在眼前湧動,山形走勢頗像新高山(圖10),風格上接近1932年那件在太平山上的寫生作品。或許,來台旅遊寫生、參與畫會的末延柳萠來過嘉義,也搭上了阿里山森林小火車到達阿里山,以及更高更遠的新高山。
圖6:末延柳萠《勒題》(1933)∕來源:《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1月1日
圖7:末延柳萠《朝海》(1933)∕來源:《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1月4日
圖8:末延柳萠《池畔鶴》(1935)∕來源:《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1月9日
圖9:可能為末延柳萠的水墨作品(年代不詳)∕來源:作者蒐藏。其簽名極接近圖8的簽名
圖10:日治時期新高山(即玉山)照片(年代不詳)∕來源:維基百科
註釋
- 李恩照撰,《日治時期太平山地區的林業開發》,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頁47~57。
- 同註1。
- (1)《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8月27日報導:臺灣八景決定二十五日鐵道ホテルに於ける最後の審查委員會で 同時に別格二景及十二勝も決る。(2)《臺灣日日新報》1928年8月22日到1928年8月26日一連五天的報導。另可參考網路《健行筆記》的【臺灣日日新報】太平山の探勝(1)~(5),發表於2017年7月26日 、2017年8月1日、2017年8月9日、2017年8月23日、2017年8月30日。
- 林玫君著,《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登山活動》〈序章〉,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2004,頁1~10。
- 《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7月9日、1931年9月1日、1932年10月21日等報導。
- 《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7月9日、1931年9月1日、1932年1月17日、1932年10月21日、1933年1月1日、1933年1月4日、1934年8月3日、1935年1月9日、1935年8月7日、1935年8月11日等報導。
- 白適銘編著,《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台灣日本畫會〉篇,初版,台北市: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10,頁48~49。另外,《臺灣日日新報》1934年8月3日曾報導末延柳萠將出席於次日(4日)舉辦的佐久間將軍追悼會,其列舉其他參加者姓名,大多也是台灣日本畫協會的成員。
- 同註7,頁49中說:「以及舉行式紙(制式用紙)短冊(短箋)席上揮毫畫會。…自1928年後,…販售會員的小品畫作,並在1932-1937年間舉行五回展覽會。」個人猜測此小品水墨作品來源或許與此有關。
作者/林榮燁
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原刊載於「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名單之後 專題
尚無任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