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名單之後】臺灣八景八仙山與本田日露史

【名單之後】臺灣八景八仙山與本田日露史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2023-04-06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吉田初三郎 〈八仙山〉(局部), 1935。圖片來源:「聚珍臺灣」復刻版,筆者攝。

本田日露史 入選 臺展第10回

圖/鄭辰穎

「一二三到臺灣,臺灣有個阿里山」這句順口溜曾傳遍臺灣街頭,老少均能琅琅上口。阿里山的成名,與日治時期的伐木產業息息相關。當時臺灣有三大林場,除了阿里山,另兩個就是八仙山與太平山。阿里山林鐵因伐木需求於1912年完工通車,八仙山的開發則稍晚於阿里山。1914年,總督府針對八仙山林業資源進行調查測量;1915年,開始計畫性伐木;1916年,營林局於佳保臺設置八仙山出張所,掌理伐木事業;(註1)1923年,運材的輕軌與索道系統完工,兼具林業經濟與觀光發展的雙重功能,八仙山也變得更易親近,成為名流仕紳必訪的景點之一。(註2)

1927年,《臺灣日日新報》辦理了一場轟動全臺的「臺灣八景」票選活動,該活動先由民眾投票一個月,再由各領域專家組成的審查委員會,決選出「臺灣八景、十二勝」(註3)。查閱當年報載的票選結果,不論是民眾投票(圖1)或委員會決選(圖2),八仙山都高居八景的第一名,足見當年八仙山受歡迎的程度,絕對不亞於阿里山。

圖1. 〈臺灣八景投票數〉,《臺灣日日新報》,1927-07-27(5版)

圖2. 〈臺灣八景決定〉,《臺灣日日新報》,1927-08-27(5版)

1935年,日本政府為宣傳其治臺成果,辦理「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臺灣八景」免不了再成宣傳重點。知名的「鳥瞰圖繪圖專家」吉田初三郎(後文簡稱吉田),即於當年受邀來臺,實地走訪並繪製了「臺灣雙絕、八景、十二勝」等名勝地景,日日新報將其作品發行了〈雙絕臺灣八景〉10枚一組的明信片(圖3、圖4),於該報社全島各支局販售,讓「臺灣八景」更深入人心。

圖3. 吉田初三郎繪製〈雙絕臺灣八景〉明信片組,《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發行。圖版來源:「聚珍臺灣」復刻版 筆者攝

圖4. 〈『雙絕臺灣八景の』美しい繪葉書〉,《臺灣日日新報》,1935-10-12(9版)

1936年,畫家本田日露史(後文簡稱本田)受日本高野山的委託,來臺繪製鹿港的媽祖廟。來臺之前兩年,本田即曾離開日本,至中國華南、南洋等地區長期旅行寫生,累積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八仙山與鹿港均隸屬臺中州,有著地利之便,林鐵也附帶發展了觀光運輸功能,加上榮登「臺灣八景」的推波助瀾,本田當然不會錯過此臺灣美景,就近前往旅行寫生,實屬自然。他把握時間,積極創作出高七尺、寬六尺(約210×180公分)的大作〈溪谷之秋〉(圖5)。果然不負眾望,該作入選第十回臺展,在臺灣美術史留下了美麗的足跡。(註4)

圖5. 本田日露史 〈溪谷之秋〉,1936,第十回臺展。圖片來源: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圖6. 吉田初三郎 〈八仙山〉,1935。圖片來源:「聚珍臺灣」復刻版,筆者攝

與吉田所繪畫的〈八仙山〉(圖6)比較,兩者同樣以八仙山的嶙峋峭壁、湍流溪谷為描繪景緻,構圖景深的安排形式也有著幾分神似,但取景地點卻明顯不同。筆者曾親自走訪八仙山,找尋兩位畫家的繪畫地點,本田的〈溪谷之秋〉,與筆者所見之十文溪、佳保溪匯流之處極為相似(圖7);吉田的〈八仙山〉落款「八仙山佳保之溪勝」,應是更往上游的佳保溪、佳保臺聚落的鳥瞰圖,該路線因天災毀損嚴重,已封閉無法進入。

圖7. 十文溪與佳保溪匯流之處。筆者攝於2022.7。

臺展評審約為10月中旬,推測本田造訪八仙山及作畫的時間,應落於8、9月之間,正是山區雨勢充沛、氣候由夏將轉秋的時節,〈溪谷之秋〉描繪的正是此刻的八仙山。畫中溪流水勢充沛蜿蜒,與山嵐雲霧連成一氣;峭壁節理繁複而分明,松林神采奕奕地叢生其間,高低錯落而有致;沉厚的山石與掩映而來的霧嵐,形成虛實對比、黑白交錯的空間層次;岸邊雪白蔓蔓的山芒花、寒江孤飛的雉鳥,讓畫面染上了濃濃的秋意(圖8、圖9)。

圖8. 〈溪谷之秋〉局部。

 

圖9. 〈溪谷之秋〉局部。飛鳥頗似帝雉,然依其頸部白色環狀羽,判斷應為臺灣原生的環頸雉。

 

註釋

  1. 台灣山林悠遊網,〈八仙山林場發展史〉,網址: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Front/Forest/RA?typ_id=0300002。
  2. 蔡金鼎,〈追憶八仙山森林鐵道遺跡〉,《文化臺中》,No.46,(臺中:2022-01),頁23。
  3. 審查委員會決議將「臺灣神社」(已拆除,現址為圓山飯店)列為「神域」,「新高山」(玉山)列為「靈峯」,以示其高於八景的特殊地位,兩者也合稱「雙絕」。
  4. 〈發表を見ず逝く 二點入選の林華嵩君〉,《臺灣日日新報》,1936-10-19(7版)。

撰文者/王德合


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原刊載於「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名單之後 專題

作者 /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整理了近萬件的陳澄波作品、文件史料後,為了讓基金會員工脫離失業的危機,且在時間與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我們開始面向陳澄波那個時代的畫家們,以臺灣島上最大的文化活動「臺府展(1927-1943)」六百多位入選畫家為主,再到處勸說不同領域的老中青寫手們,一起來共同書寫入選畫家的故事。
#日治時期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我也是看畫展才知道,林之助已經結婚生子了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字如其人、相貌堂堂的原進二三事

相關文章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從〈車站附近〉看臺中驛的前世今生:渡邊忠雄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杉岡上苑,現在你在〈阿里山〉嗎?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臺雅貴公子──李梅樹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游離於現實與奇幻的新見棋一郎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穿梭「工場」與「戰場」的畫家──塚本芳章與他的府展東洋畫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愛校俱樂部:校友會就需要甲斐文二這樣的人!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獨步於藝術畫境──灣生畫家吉田吉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蘊藏畫家交誼的明信片:張昆麟與他的交友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尚無任何評論。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