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名單之後】漫步新公園 重溫舊時光──小山不老

【名單之後】漫步新公園 重溫舊時光──小山不老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2023-06-07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小山不老,〈新公園所見〉(局部),1931。 圖片來源:《第五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小山不老 入選 臺展第5回

你環顧四周,被靜謐的綠意環繞,一陣微風吹過,簌簌翻著樹葉,有個女子從你身旁經過,打著傘擋去過分美好的陽光,一轉頭看見孩子追著狗兒跑,遠處騎著腳踏車的男士,姿態不疾不徐,像是沒有目的地。在這個空間裡彷彿沒有時間感,一花一草所有人事都是如此從容淡定。你閉上眼,從短兵相接的現實中暫時逃離,終於喘口氣。

這是一個週間的午後,你在城市中心的公園光景。

公園是一個城市都市化的象徵,最早的公園概念始於歐洲,為了美化都市、提供休憩的「都市之肺」。日本在明治維新受到西方的影響,並在殖民統治臺灣期間將這種「新都市休閒空間」引進臺灣。

自1927年全名為「臺灣美術博覽會」的臺展開幕,藉由畫家之筆,將日治時期的臺灣都市景觀樣貌紀錄入畫,也呈現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文明建設及臺灣發展中的現代化風貌。

圖1. 小山不老。圖片來源: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日籍畫家——小山武郎,又名小山不老,本籍仙台,生平不詳,亦無太多史料,小山不老在1931年第一次參加臺展便分別入選了第五回臺展的東洋畫部與西洋畫部。而其中小山不老的東洋畫入選作品〈新公園所見〉便如實地呈現出在日治時期推動「近代化」的城市景觀風貌—畫中的新公園,正式的名稱是臺北公園,座落在臺北城市中心的新公園,是臺灣第一個承襲歐洲風格的近代都市空間,即是今日的二二八公園。

圖2. 小山不老,〈新公園所見〉,1931。圖片來源:《第五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在小山不老的作品〈新公園所見〉中綠意蔥蘢,畫面中的人物們悠然自得地在舒適明亮的公園中漫步,不論是穿著洋服及和服的女子、騎著腳踏車的紳士、車伕等,當時的服裝也可從中略窺一二。畫面中樹叢後方的圓頂建築呈現出羅馬式的西洋風格,是為紀念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及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而成立的博物館。

圖3. 鄉原古統,〈新公園〉,約1927-1930,臺北市立美術館藏。圖片來源:https://www.tfam.museum/Collection/CollectionDetail.aspx?CID=3426&ddlLang=zh-tw。

除了小山不老,在同時期的另一位日籍畫家——鄉原古統,亦對新公園有所描繪。在他的作品〈臺北名所圖繪十二景〉的〈新公園〉(約1927-1930)中,與小山同樣描繪了現今的臺灣博物館,莊嚴地聳立於畫面中心,圖中有身著和服的女性及孩童,及巡視的警官、拉著人力車的車伕,帶出悠閒的公園情調。作品雖與小山同時同地,取景角度及畫面表現手法呈現出為動感的氛圍。這些日籍畫家的作品如實地勾勒出臺灣在日治時代的生活風貌,除了畫面本身的美感,更深層的價值為讓今日的我們能窺知城市發展的初始樣貌。

不過,小山不老的作品在當時卻有戲謔的評論,漫畫記者國島水馬於臺展期間針對不少入選作品以漫畫的手法戲筆,包含小山的此作品亦曾在臺灣日日新報的「臺日漫畫」專欄中被揶揄。

圖4. 國島水馬,〈窺視機關〉,1931。圖片來源: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此篇〈窺視機關〉畫面中的「カラクリ」是一種源於江戶時代的街頭娛樂,即在箱子內側設置平面繪畫,從另一側鏡片窺視裝置內的繪畫,讓人們透過小圓窗觀看圖像搭配現場旁白聽故事。水馬這篇漫畫作品應是調侃小山的作品過於平面,有如窺視機關中的浮世繪。

平淡閑靜的浮世繪畫面,雖平凡卻又真實,如〈新公園所見〉中的平靜時光,打傘女子、小攤商及散步人們的悠然自在,有著令人嚮往的閒適。

陽光和煦,春天的午後如花瓣般溫柔,耳邊鳥語呢喃,你睜開眼,像被充飽了電,準備好回到生活裡。

而那些美好的舊時光,似乎一刻也沒有消失。

#名單之後228

註釋

  1. 謝里法,《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臺北:藝術家, 1995-10-15。
  2. 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組,《臺灣美術近代化歷程:1945年以前》,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2009-12-01。
  3. 白適銘,〈都市化、現代生活與日治時期台灣美術的當代書寫〉,《臺灣美術》,第81期(臺中:2010-10-25),頁18-39。
  4.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
    〈厳選を突破した台展の入選発表さる〉,《台湾日日新報》,no.11325,October22, 1931,p.2【YB-674】。
    〈台展を一巡して〉,《台湾日日新報》,no.11329,October 26, 1931,p.3【YB-674】。
  5. 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小山武郎〉。
  6. 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窺視機關〉。
  7. 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臺灣美術展會圖錄第五回〉,網址: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08_001_0000567539&lang=eng。
  8. 蕭怡姍,〈異域風土的觀察——日治時期日籍畫家臺灣名所繪〉,《臺灣美術》,第94期(臺中:2013-10),頁 42-57。

撰文者/黃怡安


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原刊載於「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名單之後 專題

作者 /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整理了近萬件的陳澄波作品、文件史料後,為了讓基金會員工脫離失業的危機,且在時間與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我們開始面向陳澄波那個時代的畫家們,以臺灣島上最大的文化活動「臺府展(1927-1943)」六百多位入選畫家為主,再到處勸說不同領域的老中青寫手們,一起來共同書寫入選畫家的故事。
#日治時期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在「臺展」的榮耀時刻——青年大迫多三郎的自信宣言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 感知音律與色彩的邦樂畫家──關段敏男

相關文章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喜愛山林的記者及南畫家──喜多收一郎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男子高校生的日常:素木洋一與他的臺高生活

日治臺灣偵探檔案室

非虛構犯罪小說:日治時期台灣偵探實錄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一棵深埋於南洋的榕樹種子──折翼畫家大河原光好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游離於現實與奇幻的新見棋一郎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各式各樣、應有盡有!松井孝子的夢幻雜貨店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百年前地方創生的實踐者——陳庚金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雄中美術教育的接棒者——皿谷嘉助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尚無任何評論。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