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屆,看到一些平台推出年度「閱讀報告」,不禁好奇:我們是否真能靠著這些統計勾勒出讀者的閱讀樣貌呢?
因此我蒐集了近幾年日本對於漫畫讀者相關的各種調查,嘗試從中尋找出一些讀者樣態的蛛絲馬跡。當然,每一份調查的問題、調查媒介、調查日期、樣本數、加權方式等各不相同,我們只是找出它們之間相近的趨勢或相關的現象,試圖做出一些不甚精確的解讀,無法周延之處還請海涵。
各式調查當中,最常見的就是漫畫的閱讀頻率了。或許在漫畫「囡仔冊」的刻板印象之下,我們會預期趨勢會是單純的隨著年齡越高,閱讀量越少。
但交叉比對起來會發現,這種明顯的閱讀量衰退現象其實是出現在50歲以後的年齡層,讀者的漫畫閱讀量不低於10幾歲讀者,在Appliv的調查當中,20、30歲讀者的閱讀頻率甚至超過10幾歲青少年。回看日本漫畫的發展,或許可以說90年代以後漫畫市場在《JUMP》等少年漫畫雜誌領頭的不斷開拓之下,已經變成跨越年齡的共同娛樂了。
不過,即使是這樣的漫畫大國,綜合起來也有約40%的人幾乎不看漫畫。另一方面,在多數統計當中都有超過40%的人,每週都會至少讀一本漫畫,其中又有20%~30%的人幾乎每天都會看漫畫。這樣龐大的漫畫閱讀量,與日本作為漫畫大國是相輔相成的現象。
在多數統計當中都有超過40%的人,每週都會至少讀一本漫畫。資料來源:Appliv。重新製圖:CCC編輯部。
此外,有幾項調查詢問了漫畫的閱讀管道(複選題),總體來說最大宗的二項管道「購買紙本單行本」與「(漫畫app等)免費電子書」,都佔總閱讀人口四成以上。Appliv與LINE的調查均呈現後者佔各年齡的最大宗,顯示「線上免費閱讀帶動紙本單行本購買」已經成為主要的行銷路徑了。
另一方面,這也顯示出「付費購買電子書籍」還是有待開發的商務通路。根據Oricon的調查,有六成的電子漫畫讀者屬於免費閱讀,付費閱讀的僅佔四成。
有六成的電子漫畫讀者屬於免費閱讀,付費閱讀的僅佔四成。資料來源:Oricon。重新製圖:CCC編輯部。
不過以年齡分層來看,30歲以上的客群,免費與付費閱讀人數接近各半,10到20多歲的讀者則有超過75%是看免費的。如果說漫畫的主要讀者群是這個年齡層的青少年,那麼在電子平台、電子付費日益先進的當下,這群理應屬於數位原生世代的讀者對漫畫卻沒有相應的電子消費習慣,長遠來說還是有所隱憂。
30歲以上的客群,免費與付費閱讀人數接近各半,10到20多歲的讀者則有超過75%是看免費的。資料來源:Oricon。重新製圖:CCC編輯部。
如果純粹看紙本與電子書的閱讀習慣比較的話,otalab的調查顯示「習慣」電子書的讀者以43.9%佔比最多、習慣紙本的32%、二者皆可的佔24.1%。但是對比Appliv的「希望」閱讀形式調查來說,卻是紙本書籍佔到近一半。
這也顯示出紙本或許還是最舒適的閱讀形式,但是選擇電子書的理由可能不是舒適至上。以年齡層區分來看,20~30歲讀者群當中習慣電子書的佔比達到近半的明顯多數,這可能與此年齡層面臨就業、搬遷等居住變化的需求,紙本書籍的收藏會帶來不便。
紙本或許還是最舒適的閱讀形式,但是選擇電子書的理由可能不是舒適至上。資料來源:otalab、Appliv。重新製圖:CCC編輯部。
性別區分方面,Appliv的閱讀頻率調查顯示,男性有閱讀漫畫習慣的人佔75%,比女性的57%多,但是幾乎每天看漫畫的男性佔15%,與女性佔14%差距不大,可以說在深度粉絲(或許可說是御宅族)的層級,對漫畫的消費愛好是不分性別的。
閱讀管道方面,Cross Marketing與Appliv二份調查均呈現出男性讀者的紙本單行本購買略高於漫畫app,女性讀者則剛好反過來。這反映的不只是讀者性別的閱讀行為差異,更是不同性別取向領域的電子化發達程度,所謂女性取向漫畫(少女、輕熟女、BL等等)的電子平台發展可能還是更發達一些。
此外,Cross Marketing的調查有個獨特的項目:詢問「尋找喜愛的或想讀的漫畫的管道」(複選題)。整體而言,「到書店瀏覽」以38.6%佔第一,「看動畫回去找原作」以28.6%佔第二。由此也可看到漫畫出版的二個重要的業界夥伴:書店與動畫公司。至少在日本,書店的瀏覽體驗還是書籍非常重要的行銷販售管道,而日本龐大的動畫產業帶來強力的宣傳效果,與產出精彩原著的漫畫產業成為相輔相成的共生關係。
當然,如果要看到業界市場的全貌,這樣的問卷調查是遠遠不夠的。不但需要我們在過去專欄提及的各種市場金額統計,還要定期的統計來觀察長期趨勢。如果想要了解讀者的實際樣貌,或許應該像《JUMP》等漫畫雜誌的作法,在節慶活動、校外教學的機會實際接觸他們的學生讀者,甚至用硬碰硬的人氣汰換方式真正接受讀者的考驗,從作品所受的好惡來找出讀者的需求所在。
尚無任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