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名單之後】以畫筆記錄臺灣建築——本橋彪

【名單之後】以畫筆記錄臺灣建築——本橋彪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2024-02-06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圖4. 本橋彪,〈人類之家〉(局部),1936,第十回臺展。 圖片來源:《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本橋彪 入選 臺展第3、4、7、9、10回;府展3-4回

畫家本橋彪(圖1)於1923年自臺北師範學校畢業,初期在新竹州的公學校擔任教職,1926年後即輾轉於臺北州數所公學校服務,1940年再到臺中工業學校任職至1945年返日。(註1)

圖1. 本橋彪頭像。翻攝自《臺中工業學校第一屆卒業紀念冊》,1942。圖片來源:國立臺中高工提供。

本橋彪於1929年首度以〈大稻埕素描〉(圖2)入選第三回臺展,並獲選刊登於《臺灣日日新報》供讀者賞析(註2),圖旁配有詩文「無人紅葉題詩句/寂寞荒街老屋秋」,或可據以揣想前景樹木有著深秋紅葉的色彩,為讀者彌補黑白圖片的遺憾。樹旁一道筆直的溝渠斜越畫面中央,與隔岸整齊規劃的現代街道構成嚴謹的單點透視,消失點前的白色洋樓自然成了全畫的焦點。筆者請教大稻埕的文史專家呂大吉建築師,推測該建物為早期的林本源博愛醫院洋樓(圖3)。博愛醫院於1909年成立,初設於大稻埕的建昌街(今貴德街),1912年因風災造成房舍毀損,暫遷至六館街(今南京西路)的三井株式會社俱樂部,1916年再遷移至建成町新建院區。(註3)

一張含有 圖畫, 樹狀, 寫生, 戶外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圖2. 本橋彪,〈大稻埕素描〉,1929,第三回臺展。圖片來源:《第三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一張含有 戶外, 建築, 房子, 黑與白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圖3. 1912-1916年間的林本源博愛醫院洋樓(溝渠左側盡頭之建築)。圖片來源:〈臺北市永樂町 外國商館街之景〉,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提供。

1936年,本橋彪以〈人類之家〉(圖4)第三度入選臺展。「人類之家」是人稱「日本怪傑」(有稱「奇怪的日本人」)的稻垣藤兵衛所創辦,旨在追求社會公義、救濟貧困、提倡廢娼等,機構內又附設「稻江義塾」,為貧困兒童施以免費教育,知名的「礦工畫家」洪瑞麟即曾在此就讀。(註4)根據戰後《臺北市志稿》紀錄:「民國十五年左右,臺北市大稻埕六館街(現南京西路)出現一『人類之家』。其家為白色樓房,『人類之家』四字,書於屋頂一橫匾,頗引人注目」。(註5)兩相比對可發現,本橋彪所畫的〈人類之家〉白色建築,正是〈大稻埕素描〉一作的焦點——位於六館街的林本源博愛醫院舊址。相隔七年,本橋彪兩度選擇「人類之家」作為創作題材,其動機應非偶然,一方面因該建物鄰近他任職的學校(1929年任職日新公學校、1936年任職龍山公學校),而該機構及稻垣藤兵衛為臺灣人公義而努力的作為,恐怕更是吸引畫家目光的主要原因。

一張含有 油畫, 圖畫, 寫生, 戶外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圖4. 本橋彪,〈人類之家〉,1936,第十回臺展。圖片來源:《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除了林本源博愛醫院,1935年第九回臺展,本橋彪另以〈新舞臺〉(圖5)入選。「新舞臺」原名「淡水戲館」(圖6),1909年興建於臺北大稻埕,是臺灣第一座專演戲曲的新式劇場,1915年臺灣富紳辜顯榮自日人手中買下,更名為「臺灣新舞臺」。(註6)該建物運用徽派建築「五嶽朝天」的馬頭山牆型式,山牆隨著三層樓的建築逐級向上延伸,頂端兩側飾以華麗的青龍浮雕,營造出恢弘的建築立面,極為特殊而醒目,畫家陳植棋也曾被吸引於此寫生(圖7),其畫中的白牆、黃瓦、紅柱、青龍,讓我們正可據以追見早已毀於戰火的建物色彩。本橋彪的〈新舞臺〉用筆極為明快有力,主角雖是碩大壯觀的建築體,但他運用廣場兩側飄動的旗幟、左側微傾的電線杆、虛筆交錯的電線,營造出既莊嚴華麗卻又輕快躍動的繪畫性;上演傳統戲曲的建築、象徵文明的電線杆,本橋彪似乎也有意傳達新舊文明的對比與兼容。

一張含有 圖畫, 寫生, 油畫, 藝術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圖5. 本橋彪,〈新舞臺〉,1935,第九回臺展。圖片來源:《第九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圖6. 淡水戲館,1912。圖片來源:山川岩吉編,《臺灣大觀》,臺北:臺灣大觀社,1912。臺灣舊照片資料庫,〈淡水戲館〉,網址:https://dl.lib.ntu.edu.tw/s/photo/item/91282#?c=&m=&s=&cv=&xywh=-251%2C-58%2C2286%2C1156(點閱日期:2023-06-15)。

一張含有 油畫, 圖畫, 顏料, 視覺藝術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圖7. 陳植棋,〈新舞臺〉,1925-30,木板油彩,23.5×33cm,私人收藏。圖片來源:謝國興、王麗蕉主編,《陳植棋畫作與文書選輯》,臺北:中研院臺史所,2017,頁71。

1940年,本橋彪轉調臺中工業學校任職,該年度他再以〈午後的風景〉(圖8)入選第三回府展。畫中的廟宇與臺中樂成宮(圖9)的風格極為相似,樂成宮於1921年聘請知名大木匠師陳應彬參與重建,他擅長「升庵假四垂」的屋頂形式,影響後期臺灣廟宇甚鉅,本橋彪畫中的廟宇,也正是此風格樣式,可推斷同為陳應彬之作。(註7)一般臺灣廟宇座向多為坐北朝南,畫中廟宇及樹木的陰影斜向右前方,顯示陽光來自西邊偏北方向,這是仲夏午後的豔陽,也是畫家心中的南方光影與色彩。綜觀本橋彪風景寫生取材的建築——人類之家、臺灣新舞臺、傳統廟宇,似乎都與臺灣土地有著連結,應也是歷屆臺展審查員強調「地方色彩」的主流意識所致吧!

一張含有 藝術, 寫生, 圖畫, 建築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圖8. 本橋彪,〈午後的風景〉,1940,第三回府展。圖片來源:《第三回府展圖錄》。

圖9. (上)1969年的樂成宮。圖片來源:樂成宮官網,網址:https://www.lecheng.org.tw/Mazu/History.aspx(點閱日期:2023-06-15)。(下)今日的樂成宮,筆者攝。

#名單之後256

註釋

  1. 參閱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本橋彪〉,網址:https://who.ith.sinica.edu.tw/search2result.html?h=Hm7rn%2FWKvbF2J1VNxsd8DZd1xAWOR%2B85sdLLipAGfRZsaNvWNg2Udmb36dHH4A46(點閱日期:2023-06-15)。
  2. 《臺灣日日新報》,1929-11-30(4版)。相關圖文介紹可參見: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大稻埕撮畫 臺北 大橋彪氏〉,網址:https://taifuten.com/oblect/%e5%a4%a7%e7%a8%bb%e5%9f%95%e6%92%ae%e7%95%ab%e3%80%80%e8%87%ba%e5%8c%97%e3%80%80%e5%a4%a7%e6%a9%8b%e5%bd%aa%e6%b0%8f/(點閱日期:2023-06-15)。
  3. 張文南,〈《林本源博愛醫院一覽》〉,《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電子報》,第63期(2010-10),網址: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63/856?fbclid=IwAR3LLLpQCUMVKEPgiNGA1ZIwbpEiqAalNFiD3_yPxy6AZW7EUI1scHRekOw(點閱日期:2023-06-15)。
  4. 莊永明,〈「日本怪傑」稻垣藤兵衛與稻江義塾、人類之家〉,莊永明書坊,網址:http://jaungyoungming-club.blogspot.com/2015/01/blog-post.html?m=1(點閱日期:2023-06-15)。
  5. 《臺北市志稿卷十:雜錄叢錄篇》,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59,頁33。
  6. 參閱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新舞臺〉,網址:https://taifuten.com/oblect/%E6%96%B0%E8%88%9E%E8%87%BA-3/(點閱日期:2023-06-15)。
  7. 參閱財團法人臺中樂成宮,〈建築沿革〉,網址:https://www.lecheng.org.tw/Beauty/Building.aspx(點閱日期:2023-06-15)。

撰文者/王德合


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原刊載於「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名單之後 專題

作者 /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整理了近萬件的陳澄波作品、文件史料後,為了讓基金會員工脫離失業的危機,且在時間與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我們開始面向陳澄波那個時代的畫家們,以臺灣島上最大的文化活動「臺府展(1927-1943)」六百多位入選畫家為主,再到處勸說不同領域的老中青寫手們,一起來共同書寫入選畫家的故事。
#日治時期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獨行的下坡路──在陳慧坤畫下〈無題〉之後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永恆在片刻的現身——陳慧坤的首任妻子郭翠鳳

相關文章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在南國留下蹤跡的詩畫人瑞——高木昌壽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來趟芝山岩之旅!走進陳承潘〈芝山岩〉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穿梭「工場」與「戰場」的畫家──塚本芳章與他的府展東洋畫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古都貴公子畫家──湯川臺平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畫紙上的穿搭魔術師——野村泉月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藝術之眼.體育之心──船曳實雄的繪畫之路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鬼才」陳永森:一生致力在膠彩畫中不斷精進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獨行的下坡路──在陳慧坤畫下〈無題〉之後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尚無任何評論。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