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名單之後】自然繪畫作品外的生命流轉:蔡品

【名單之後】自然繪畫作品外的生命流轉:蔡品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2021-04-30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蔡品,《露けき朝(朝露)》,1928。(局部)

 

蔡品,入選臺展第2、3回。

 

漫畫/KC

 

 

一片樹葉,維管束植物的重要營養器官。從生長到凋零為止,花費的時間從數十天、數年到數百年都有。許多人們窮盡畢生心思,只為了多了解他們一些。想看看他們型態、生長環境,還有能夠啟迪人們視野的感動。

島嶼台灣,擁有橫跨由低至高海拔的繁多動植物種類,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認識他們的呢?從進入航海時代開始,這些物種便吸引許多學者的目光。他們旅居島嶼、採集、製作標本,為其分類和命名。同時,在尚未出現攝影技術的時代裡,科學家、畫家也畫下他們的姿態,用以紀錄、收藏和傳遞。這些描繪自然的彩筆,拓展了人們的視野,無論細微、廣袤,生命的姿態,被保存下來了。

台灣博物館長洪世佑曾在《繪自然》一書中提及:「繪圖可以超越時間、種族、語言的隔閡,也能以最直觀的方式打開人們的視野。」1

歷經日治初期許多學者、畫家的鋪陳。時代的演進,到了1930年代,臺灣的科學和美學的互映,在各種作品裡都已經發展成熟。如同畫家蔡品及科學繪圖家王仁禮的作品,都是歷經世代傳承而來。蔡品曾師承鄉原古統,赴東京女子美術學校;王仁禮則承接自植物學者早田文藏、佐佐木舜一、金平亮三等學術研究的基礎,曾赴東京川端畫學校進修2。他們作品的對話,富含真實及生命動態,也確實超越了時間,直到今日仍能感受到其中魅力。

共計十六屆的台府展,在東洋畫部的作品中,花鳥題材或許也因為這種可描述生命動態的美,始終得到畫家的青睞。紛紛以天然礦物粉末為主的顏料,畫的內容也是生意盎然的動植物。取材於自然,敷彩呈現自然。在畫作之中細述各種細節。

特別的是,蔡品更進一步,在題名的選擇,她不直接使用植物名,而使用描述環境氛圍的《朝露》、《初夏》。在畫面上對植物型態細膩描寫,輔以空氣裡略帶水氣的氛圍。如同從植物的視角,去回應周遭環境帶來的感受。如此,將我們的視野延伸,一轉身就好像能夠走入會被露水潤濕褲管的那一片草綠之中。

 

蔡品,《蓼》,1928。 來源:第二回臺展圖錄

 

王仁禮,《葵蘭》,1935。 來源:開放博物館

 

她的細膩,或許和她的成長經歷有所關連。蔡品,出生於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3的新竹街南門外,其父蔡煌45在新竹地方人際網絡裡著墨頗深,諸如斷髮會、廟宇建醮或是地方協議會都能見到他的名字。

也許在這樣人來人往環境裡,品嚐過人際細膩而成長的蔡品。另一方面,也在學校裡吸收著新式教育中帶來的各種知識。當她在就讀臺北第三高女時,學校課程中,包含禮儀、家事等培養女子品德的內容,傳授理科、歷史、地理等近代知識,以及足球、弓道、登山等身體鍛鍊6。一如當時的公學校(相似於小學教育),即已開始教授包含扶桑花、香蕉、蜜柑、龍眼、樟樹等台灣植物物種介紹。在高等女學校的課程裡,無論生物科或其他課程,還能參與理科實驗、田野調查、島內旅行、標本製作等,更具有挑戰及知識實踐的課程內容。

在這種種背景之中,在1928年、1929年,蔡品交出了入選台展,兼顧了寫實、關係及美感的三幅作品。《朝露》中霧氣未散,輕撫葉上纖毛留下露水;《蓼》各葉捲曲似將養分集中,讓中央的枝葉強勁深沈,繁衍生命的花穗撐向天空;《初夏》裡的罌粟花喧鬧繽紛,直向初夏陽光,表現出各種姿態的美。

 

蔡品,《露けき朝(朝露)》,1928。畫中霧氣未散,仍輕撫葉上纖毛留下露水。 來源:第二回臺展圖錄

 

《初夏》,1929。畫裡的罌粟花喧鬧繽紛,表現出花朵各階段的美。 來源:第三回臺展圖錄

 

直到了90年後的今天,作品裡的畫面,仍然能讓我們聯想起曾經造訪過的某處田野。在那裡,或許我們也曾蹲下身子、鋪上地墊,細細地觀察葉子,品味生命以及孕育這些生命的島嶼。

 

 

註釋

1 〈比攝影還真實 「科學繪圖」一筆一畫探索世界 《繪自然》特展珍貴原稿大公開〉,環境資訊中心網站。

2 〈臺灣籍植物繪圖的先驅〉,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臉書粉絲專頁。

3 童勝男監修,張永堂總編纂,《新竹市志‧卷八‧藝文志》(新竹市:新竹市政府,1997),頁206。

4 〈新竹城隍酬神磋商會〉,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一版,昭和二年(1927年)12月20日夕刊。

5 〈三女士負笈東都〉,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四版,昭和二年(1927年)3月29日。

6 卓姿均,〈日治時期臺灣高等女學校〉,台灣學通訊,94期。

 

參考資料

童勝男監修,張永堂總編纂,《新竹市志‧卷八‧藝文志》(新竹市:新竹市政府,1997)。

高永隆著,〈解構台灣膠彩畫─透視礦物顏料、動物膠的美麗與虛幻〉(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1)

李進發著,〈日據時期台灣東洋畫發展的風格特質〉(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1)

 

 

作者/黃博鈞

磚木取夥故事劇場編導


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原刊載於「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名單之後 專題

穿梭在古典與野獸畫派中的公務員:平川知道

✔ 自然繪畫作品外的生命流轉:蔡品

松本光治:臺中州之美的紀錄觀點

吳利雄:遊走於寫生與傳統的墨客

熱血是顏料,生命是畫紙:為藝術倒下的蔡朝枝

作者 /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整理了近萬件的陳澄波作品、文件史料後,為了讓基金會員工脫離失業的危機,且在時間與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我們開始面向陳澄波那個時代的畫家們,以臺灣島上最大的文化活動「臺府展(1927-1943)」六百多位入選畫家為主,再到處勸說不同領域的老中青寫手們,一起來共同書寫入選畫家的故事。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穿梭在古典與野獸畫派中的公務員:平川知道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松本光治:臺中州之美的紀錄觀點

相關文章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他們走過大稻埕——平田壽秀與第四回臺展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臺府展評審中的奧斯卡獎得主∶和田三造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周紅綢──日治時期最後一位留日女畫家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一手粉筆一手畫筆的小學教師──竹內軍平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從〈車站附近〉看臺中驛的前世今生:渡邊忠雄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誰是「佐伯久」?──與〈自畫像〉的對話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淡水的藝術傳道師——陳敬輝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以畫筆記錄臺灣建築——本橋彪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尚無任何評論。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