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名單之後】畫出島嶼的異彩──丸山福太眼中的臺灣四季

【名單之後】畫出島嶼的異彩──丸山福太眼中的臺灣四季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2024-01-05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丸山福太第三回府展作品〈麗春〉(局部)。 圖片來源:《第三回府展圖錄》。

丸山福太 入選 臺展第10回、府展第1-4、6回
     特選、臺展賞 臺展第10回
     無鑑查 府展第1回
     推選 府展第2回

1936年,來臺數十年、並且推動臺灣官方美術展覽的日本畫家鄉原古統,因為念及親人以及患病之故,辭去了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的教職。(註1)同年,來到三高女接替鄉原古統職務的,是甫從東京美術學校日本畫科畢業的年輕畫家──丸山福太。

1907年出生的丸山福太,本籍為香川縣。1930年,丸山福太進入東京美術學校日本畫科就讀。在就讀東京美術學校期間,與友人在上野輪王寺作畫,因此與該寺的年輕僧人交好。某日,有位僧人自寬永寺的凌雲院歸來,告知丸山福太凌雲院中也有一位來自臺灣、山川秀峰的弟子正在畫著美人畫。後來才知道,那位畫家正是陳進。丸山福太因而對於陳進有所關注,這也是他認識「臺灣」的契機。(註2)

在1936年,29歲的丸山福太以〈小春〉作為畢業作品(註3),自東京美術學校畢業。而後,憑著自身對於臺灣的憧憬,丸山福太選擇赴臺任教。(註4)同年,時值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的舉辦。丸山福太以〈小春〉一作獲得了特選以及臺展賞,打響了自身在臺灣美術界的名聲,而這幅〈小春〉很可能就是東京美術學校的畢業作品。這或許正說明了,這幅「特選」作品題材為何選擇了臺展繪畫中少見的「海女」作為主題。(註5)最後,在展出此幅作品時,丸山福太也因為其用色而被稱作「異彩丸山」。只是很可惜的是,目前只能見到圖錄中黑白的圖版。

圖1. 丸山福太〈小春〉。圖片來源:《第十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

在入選第十回臺展之後,除了第五回府展未出品外,其餘每年的官辦展覽都可以看見丸山福太的作品。在1938年第一回府展中,丸山福太以「無鑑查」的身分,展出〈秋立つ山〉。這幅畫是利用丸山福太利用暑假時赴南部旅行,在阿里山中的塔塔加高地所繪製的速寫(スケッチ)為本,進而繪製的作品。丸山也表示,在旅行到塔塔加時,看到山間風景與日本內地十分相似,讓他十分興奮。(註6)而當屆府展審查員山口蓬春也稱讚〈秋立つ山〉「是令人喜好的山岳畫,與前一幅(高梨勝瀞〈山地菜野〉)正好輝映,準確的線描與諧調的色彩,遠近感也不錯。兩者之間,丸山氏在單調中又具有複雜性,頗富近代感」。(註7)

圖2. 丸山福太與作畫中的〈秋立つ山〉。圖片來源:〈官展第一年 アトリヱ訪問記4 “異彩丸山”の印象 台北第三高女の丸山氏〉,《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1938-10-20。

一張含有 油畫, 寫生, 山脈, 橫向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圖3. 丸山福太〈秋立つ山〉。圖片來源:《第一回府展圖錄》。

不過,丸山福太官展的作品並不只局限於風景畫。在第三回府展中,丸山福太一次展出了〈麗春〉與〈首夏〉兩幅以花鳥為主題的作品。前者以木棉花為主體,並描繪了停留於枝幹上的小鳥;後者以阿勃勒為主體,在阿勃勒的花下,尚有一隻翩翩飛舞的蝴蝶。(註8)而無論是木棉花或是阿勃勒都是較靠近熱帶的臺灣才有所生長植物,對於當時的日本人而言,可以說是臺灣的象徵。因此可見丸山在臺灣任教的期間,逐漸將地方特色融入自己的畫作中。

圖4. 丸山福太第三回府展作品〈麗春〉。圖片來源:《第三回府展圖錄》。

圖5. 丸山福太第三回府展作品〈首夏〉。圖片來源:《第三回府展圖錄》。

以特選作品開啟臺灣美術之路的丸山福太,在1937年與高梨勝瀞、盧雲友、張秋禾、黃水文、黃早早、野田民也等七人,經過推薦加入了栴檀社。(註9)開始與臺灣的日本畫家有更進一步的交流。而在戰爭下成立的「臺灣美術奉公會」,丸山福太也擔任理事一職。(註10)可見多次入選官展的丸山福太,已經成為當時臺灣美術界中,重要的日本畫家之一。

接著,關注丸山福太於三高女的美術教育。三高女的學生們在先前鄉原古統的指導下,誕生包含林阿琴、周紅綢、邱金蓮等多位入選官展的藝術家。(註11)不過,可能由於教學經驗的差距,丸山福太卻未能如鄉原古統般,培育出更多畫家。根據黃新樓的回憶,丸山福太在學校中,只教導水彩畫以及西洋畫基礎概念與技法,並未對於自身專業的日本畫有太多著墨。(註12)

圖6.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教師合影,前排右一站立者為丸山福太。圖片來源:《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第十四回卒業記念帖》,中山女中校史室提供。

圖7. 丸山福太與三高女第十八屆梅組學生合影,前排中間站立者為丸山福太。圖片來源:《回顧九十年 : 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創校九十年紀念誌》。(註13)

不過,從其他的校史資料,仍可見丸山福太作為美術教師留下的足跡。1935年由鄉原古統設計、楊𤆬治指導刺繡、並由黃錦花、黃鶯兩位學生製作〈鳳凰木に高麗の鶯〉刺繡一幅,呈贈給日本皇太后,開啟了三高女學生呈贈刺繡作品的傳統。在鄉原古統離任後,1939年與1941年,便由丸山福太進行設計,再由楊𤆬至指導刺繡,分別呈贈了〈月下美人〉(沈麗惠、顏玉製作)與〈觀音山與帆船〉(李阿燕、吳麗雀製作)兩幅作品。

一張含有 文字, 石頭, 建材, 油漆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圖8. 丸山福太設計、1939年呈贈作品〈月下美人〉。圖片來源:《回憶錄》。(註14)

圖9. 〈月下美人〉與相關人員,右一為丸山福太。(註15)圖片來源:《扶桑》,第54號,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

一張含有 文字, 浴室, 石頭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圖10. 丸山福太設計、1941年呈贈作品〈觀音山與帆船〉。圖片來源:《回憶錄》。(註16)

另外,丸山福太也在三高女同學會刊物《扶桑》中,分享自己到內湖鷺山(今 白鷺鷥山)以及新店溪遊歷的經驗。(註17)關於鷺山,他細緻地形容棲息於該處白鷺的樣貌,以及池面和山巒的景色。並以蕪村的俳句形容新店溪雨後的景象。在文中,丸山還附上了自己的兩張素描作品,生動地速寫下棲於巢中的白鷺以及煙雨朦朧的新店溪。而此次的造訪,也讓鷺山成為丸山福太第四回府展出品作品的主題。

圖11. 丸山福太的白鷺鷥素描。圖片來源:《扶桑》,第63號,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

圖12. 丸山福太描繪雨後新店溪。圖片來源:《扶桑》,第63號,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

圖13. 丸山福太第四回府展作品〈鷺山〉。圖片來源:《第四回府展圖錄》。

丸山福太在三高女總計任教約莫十年,隨著1945年日本戰敗,丸山福太也回到了故鄉香川縣。不過丸山福太並未放棄繪畫以及教學,在1946年11月,第11回香川縣美術展覧會中,展出了作品〈錦秋〉。並於第16回(1951年)和第20回(1955年),獲得了「香川縣教育委員會獎勵賞」。(註18)而在教學上,於1947年進入新成立的琴平町立琴平中學校任教,教授圖畫。直至1962年為止,都在琴平中學校為地方的美術教育貢獻心力。而從目前資料,未能確定離開琴平中學校後,丸山福太的活動經歷。只知道丸山於1975年逝世,享壽68歲。(註19)

在離開東京美術學校後,丸山福太的日本畫從臺灣官展出發,在臺灣的所見所聞,逐漸成為他繪畫的中心。而作畫之餘,他將自身最青澀的教育時光,奉獻給了三高女的學生。丸山福太在臺灣不過短短的十年,這道在畫壇與教壇的足跡,卻是綻放著不可抹滅的「異彩」。

(本文撰寫受到中山女中校史室、香川縣立圖書館、琴平中學校協助,於此特別致謝)

#名單之後250

註釋

  1. 林育淳,《蓬萊.大觀.鄉原古統》,臺北:藝術家,2019-11,頁106-107。
  2. 丸山福太,〈雜感〉,《南方美術》,第1卷第2號,1941-09,頁15-16。
  3. 財団法人芸術研究振興財団/東京芸術大学百年史刊行委員会編,《東京芸術大学百年史 東京美術学校篇 第3巻》,東京:ぎょうせい,1997-03,頁692。
  4. 〈官展第一年 アトリヱ訪問記4 “異彩丸山”の印象 台北第三高女の丸山氏〉,《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1938-10-20。
  5. 劉錡豫、李淑珠在「名單之後」資料庫中〈小春〉的說明提出了「海女」為臺展中罕見的題材,並且在重視地方色彩的臺展中,頒給丸山福太的「海女」作品,顯得突兀。見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劉錡豫、李淑珠〈小春〉,網址:http://taifuten.com/oblect/%E5%B0%8F%E6%98%A5/(點閱日期:2022-10-20)。
  6. 〈官展第一年 アトリヱ訪問記4 “異彩丸山”の印象 台北第三高女の丸山氏〉,《大阪朝日新聞.臺灣版》,1938-10-20。
  7. 山口蓬春,〈第一回府展的東洋畫〉,《東方美術》,1939-10。中譯本收錄於顏娟英譯註,《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臺北:雄獅,2001,頁270-271。
  8. 阿勃勒的判讀參考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劉錡豫〈首夏〉,網址:https://taifuten.com/oblect/%E5%88%9D%E5%A4%8F-2/(點閱日期:2022-10-20)。
  9. 〈栴檀社が 七氏を同人に推薦 陣容を充實强化〉,《臺灣日日新報》,1937-04-23(10版)。
  10. 〈臺灣の美術家結集 美術奉公會を結成 端午の節句に發會式〉,《臺灣日日新報》,1943-04-29(夕刊2版)。
  11. 賴明珠,〈【附表】日治時期台灣女性畫家一覽表〉,《流轉的符號女性──戰前台灣女性圖像藝術》,臺北:藝術家,2009-05,頁38-39。
  12. 賴明珠,〈女性藝術家的角色定位與社會的限制──談1930、40年代樹林黃氏姊妹的繪畫活動〉,《流轉的符號女性──戰前台灣女性圖像藝術》,頁23。
  13. 三高女校友聯誼會編,《回顧九十年 : 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創校九十年紀念誌》,臺北: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校友聯誼會,1988,頁161。
  14.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八十五週年校慶紀念同學聯誼會,《回憶錄》,臺北: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八十五週年校慶紀念同學聯誼會,1982,頁26
  15. 其餘左起推測為刺繡指導楊𤆬至、兩位製作的女學生(沈麗惠、顏玉),以及呈獻者千葉胤明。
  16.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八十五週年校慶紀念同學聯誼會,《回憶錄》,頁26。
  17. 丸山福太,〈近郊所見〉,《扶桑》,第63號,1942-06,頁4。
  18. 香川県文化会館編,《県展史》,香川:香川県教育委員会事務局,1985-09,頁52-80。
  19. 生卒年見東京藝術大学大学美術館,〈舟韻(港の船)〉,網址:http://jmapps.ne.jp/geidai/det.html?data_id=3017(點閱日期:2022-10-22)。

撰文者/蕭亦翔


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原刊載於「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名單之後 專題

作者 /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整理了近萬件的陳澄波作品、文件史料後,為了讓基金會員工脫離失業的危機,且在時間與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我們開始面向陳澄波那個時代的畫家們,以臺灣島上最大的文化活動「臺府展(1927-1943)」六百多位入選畫家為主,再到處勸說不同領域的老中青寫手們,一起來共同書寫入選畫家的故事。
#日治時期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高梨勝瀞──一位「灣通」畫家的臺灣風景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習畫的畫室──在林金鐘首次入選臺展之後

相關文章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妙筆繪鄉土的小學校長──葉火城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凝視─地方感:盧春元繪畫中的淡水印記

日治臺灣偵探檔案室

非虛構犯罪小說:日治時期台灣偵探實錄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一棵深埋於南洋的榕樹種子──折翼畫家大河原光好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自學繪所見的銀行員──伊藤篤郎

漫話幕後

《採集人的野帳》漫話幕後:後台灣植物大命名時代二三事(三)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愛校俱樂部:校友會就需要甲斐文二這樣的人!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課後的靜物排列──淵上末生的臺展作品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尚無任何評論。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