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正幸 入選 臺展 第6、7、8回
府展 第1、2、5回
漫畫/黃欐婷
日治時期,隨著殖民現代化的建設和經濟的發展,觀光旅遊的風尚逐漸成形。總督府推廣臺灣觀光,藉由展示在殖民地建設的成果,引導民眾親身遊歷在帝國施政下的臺灣榮景。
1914年(大正3年)出生於日本山口縣的中原正幸,來臺時僅3歲,1932年(昭和7年)自臺北師範學校小學師範部畢業後,任教於臺中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1934-39年(昭和9-14年)轉任臺北第一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訓導,(註1)中原正幸在臺灣任教的10數年期間,從事教職之餘,也熱衷於旅行,他透過畫筆,描繪了在各地觀光遊歷所見的風景。
中原正幸第一幅入選臺展的作品〈花のある風景〉(有花的風景,1932,昭和7年,第6回)【圖1】以花卉吸引觀者的視覺焦點,兩側陪襯的大樹向天際延伸,以延伸視覺的構圖法,指向遠方搭著茅草屋頂的平房,這般透過花卉特寫來映照背後風景和民情的構圖,與當時介紹臺灣名勝的「繪葉書」(風景明信片),有相仿的視覺效果。例如阿里山鐵道賣店發行的〈阿里山の吉野櫻〉繪葉書【圖2】,以櫻花和背景中隱約可見的鐵道驛站意象,來吸引遊客前來觀光。
圖1:中原正幸於昭和7年(1932)入選臺展的作品〈花のある風景〉
圖2:1936年〈阿里山の吉野櫻〉繪葉書,國立公園新高阿里山風景明信片(封套+5張),阿里山駅売店發行。臺灣大學圖書館特藏。
1924年(大正13年)「日本旅行文化協會」在東京成立,並在臺灣設立了12個案內所,向日本內地推廣赴臺觀光,(註2)1927年(昭和2 年)《臺灣日日新報》舉辦「臺灣八景」票選活動,並在1935年發行吉田初三郎所繪製的「繪葉書」(風景明信片),介紹臺灣風景名勝,(註3)1931 年,總督府遞信部委託畫家鹽月桃甫踏查全臺各地風景,繪製百餘件名勝戳圖,並選定30餘處景點,製作為郵遞紀念章戳使用。(註4)
不同於繪葉書以宣傳為導向的寫實風格,中原正幸畫筆下的風景,映照了畫家內心的思維與地景記憶。這幅〈突堤のある海岸〉(有防波堤的海岸,1933,昭和8年,第7回)【圖3】,是臺灣東部宜蘭海岸獨有的特色。對照1933年《蘭陽大觀》的寫真照片【圖4】,也有相似的海岬和單面山地景,而至今宜蘭海岸,亦多見此岩岸地形。
圖3:中原正幸於昭和8年(1933)入選臺展的作品〈突堤のある海岸〉。
圖4:1933年〈大里海岸北關趾〉,收入小山權太郎,《蘭陽大觀》,南國寫真大觀社出版。
1931年,總督府成立了國際觀光局,主責推廣臺灣觀光旅遊事業。1935年,總督府在臺灣舉辦「始政四十週年博覽會」,在「臺灣旅行俱樂部」和鐵道部合作下,推出鐵路乘車券、住宿券,及入場券等套裝行程,大力促銷博覽會活動和臺灣全島觀光遊程,透過臺日之間定期的郵輪航班,和運輸便利的西部縱貫線鐵路,短短50天吸引了330多萬人次的參觀人潮,使臺灣旅遊風行,盛況空前。(註5)
在臺灣觀光興盛之際,中原正幸陸續創作了〈田園風景〉(1938,昭和13年,府展第1回)【圖5】、〈木立〉(樹林,1939,昭和14年,府展第2回)【圖7】等風景畫。對照當時的臺灣風景明信片,亦可略見與畫作中相似的景致和構圖,例如【圖6】明信片裡的梯田與山脈,以及【圖8】的深山林野。
圖5:中原正幸於昭和13年(1938)入選府展的作品〈田園風景〉。
圖6:〈草山溫泉附近〉風景明信片,臺北新高堂發行,年代不詳。
圖7:中原正幸於昭和14年(1939)入選府展的作品〈木立〉。
圖8:〈臺灣阿里山:嵯峨たる崚峯に巨木林立して幽深の感深き阿里山紅檜の密林〉風景寫真明信片,發行及年代不詳。
另一幅〈東尋坊風景〉(1942,昭和17年,府展第5回〉【圖9】是中原正幸旅行日本福井縣的海岸景致【圖10】,畫中呈現了東尋坊安山石岩柱海岸的獨特樣貌。
圖9:中原正幸於昭和17年(1942)入選府展的作品〈東尋坊風景〉。
圖10:位於日本福井縣坂井市三國町安島的「東尋坊」,屬於越前加賀海岸國定公園的一部份。圖片來源:日文維基百科フリー百科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搜尋關鍵詞:東尋坊。(2021/6/30檢索)
1934年,中原正幸離開了臺中,前往臺北任職。這一年,他的畫作〈家〉(1934,昭和9年,臺展第8回)【圖13】耐人尋味,究竟所繪的這個「家」,是位在臺中市寶町六丁目的原籍處,還是記憶裡的日本出生地——山口縣大島郡屋代村西屋代的祖厝呢?從戶籍登錄的資料來看,他在臺中的「家」,位於今市府路上的繁華區域,從當時的地圖來看,可知中原正幸居住地(六丁目)周遭的環境:有臺中公園、神社、市尹(市長)官舍、公會堂,周邊為綠川所環繞【圖11、圖12】。另一幅經上色後的臺中寶町街景照片【圖14】,可窺見當時建築的形式,對照中原正幸的畫作〈家〉的二層樓洋式建築,或有幾分相似之處。
圖11:日治時期台中市寶町六丁目一帶市街圖。1928年〈臺中市區改正圖〉。
圖12:中原正幸戶籍所在六丁目一帶的市街和地景。1937年〈臺中市地圖〉。
圖13:中原正幸於昭和9年(1934)入選臺展的作品〈家〉
圖14:日治時期的臺中市寶町(今市府路),拍攝者站在今市府路民權路口原臺中市役所建築上往對街郵局、臺灣企銀方向拍去。原黑白照片提供者為楊永智先生,此圖為「聚珍臺灣」古寫真上色圖。
至於中原正幸的祖籍地——日本山口縣的西代屋,村民多為夏威夷移居日本的移民及後代,(註6)究竟中原正幸是否為夏威夷裔的日本人?有待後續研究考察了。但無論如何,移民的血脈,流露於他擅長創作各地風景的繪畫裡,展現中原正幸喜愛旅行、四方登山林臨水的旅人特質。
註釋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https://reurl.cc/zz1l1y (2021/6/30檢索)
- 蔡龍保,〈日治時期臺灣鐵路與觀光事業的發展〉,《臺北文獻》直字第142期,2002年,頁69-86。
- 蘇碩斌,〈觀光/被觀光:日治臺灣旅遊活動的社會學考察〉,《臺灣社會學刊 36期》,2006年,頁167-209。
- 王淑津,《南國.虹霓.鹽月桃甫》,臺北:雄獅圖書,2009年。
-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出版,2011年再版修訂。
- 西屋代為夏威夷裔移民村相關介紹與史料,參見日文維基百科フリー百科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搜尋關鍵詞:日本ハワイ移民資料館。(2021/6/30檢索)。
參考書目
- 山路勝彥,《近代日本の植民地博覧會(近代日本殖民地博覽會)》。東京:風響社,2008年。
- 王怡茹,〈製造地方感:以《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南驛收錄之地景相片為論述中心〉,《中國地理學會會刊》63期,2019年6月,頁77-105。
- 王淑津,《南國.虹霓.鹽月桃甫》,臺北:雄獅圖書,2009年。
- 林淑慧,〈再現修學旅行:《臺灣教育會雜誌》漢文報遊記的視域〉,《觀光休閒學報》 21:1,頁1-20。
-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出版,2011年再版修訂。
- 曽山毅,《植民地臺湾と近代ツーリズム》,東京:青弓社,2003年。
- 齊藤啟介,〈《臺灣鐵道旅行案內》塑造的臺灣形象〉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 蔡龍保,〈日治時期臺灣鐵路與觀光事業的發展〉,《臺北文獻》直字第142期,2002年12 月,頁69-86。
-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日本旅行協會臺灣支部編,《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臺灣日日新報出版。*自1908年(明治41年)每隔一至五年重新編集改寫,直至昭和17年(1942)最後一版,前後至少刊行共十二個版本。
- 蘇碩斌,〈觀光/被觀光:日治臺灣旅遊活動的社會學考察〉,《臺灣社會學刊》36期,2006年6月,頁167-209。
參考資料庫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南國美術殿堂「臺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作品資料庫」,http://ndweb.iis.sinica.edu.tw/twart/System/index.htm(2021/6/30檢索)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https://reurl.cc/zz1l1y (2021/6/30檢索)
- 日文維基百科フリー百科事典「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 https://ja.wikipedia.org/wiki(2021/6/30檢索)
作者/張琬琳
臺灣文學基地文學創新小組召集人
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原刊載於「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名單之後 專題
尚無任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