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名單之後】請問現在幾點?簡明春:「四時頃。」

【名單之後】請問現在幾點?簡明春:「四時頃。」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2021-12-02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簡明春《四時頃》,1932,第六回台展圖錄 (局部)

 

簡明春 入選 台展第四回、台展第六回


漫畫/鄭辰穎

四時頃。說的不是三點,也不是四點,而是四點左右。該怎麼形容如此「四時左右」這個時刻呢?

離開了第四回台灣美術展覽會的會場,從市區搭上南下的縱貫線列車,路途中看到窗外的大漢溪,正平穩地往身後流過。直到走出車廂後,看了一眼桃園驛的時鐘,指針像是一道右傾的滑梯,指向三點快要四點的時刻。沿著軌道走過橋邊,再步行一小段讓身體微微出汗的時間,走到熟悉的岔路口,此時,應該就是四時左右。


日治時期木造建築的桃園車站,維基百科:桃園車站條目https://reurl.cc/1YmjY8

這樣的形容可能來自1930年代一名桃園人的經歷。而或許,這也曾是畫家簡明春的真實生活。

簡明春,桃園人。先是成為一名師範學校學生,畢業後在桃園公學校任教。因為參與了1926年第一回「新竹州圖畫講習會」,受石川欽一郎啟發,再開啟了繪畫之路。到了四年後的1930年,以《橋のたもと (橋邊)》入選台展第四回。間隔一年的1932年,再以《四時頃》入選台展第六回。

簡明春個人照,家屬提供

新竹州主催圖畫講習會,簡明春為最上排右三,石川欽一郎為首排中央坐姿者,家屬提供

在他的入選作品裡,首先注意到的是《橋のたもと》裡創造出的炎熱悠閒。陽光普照在眼前轉了彎的空曠軌道上,路人三三兩兩走在側邊的泥土路上。樹上枝葉模糊成數道綠影,遠處的山巒似乎有雲影籠罩。到了《四時傾》一畫裡,簡明春將畫面的空間感,拉得更開,運用得更加純熟。路面上筆觸形成的流動感,將我們的視線帶往每條路的盡頭。

簡明春《橋のたもと (橋邊)》,1930,筆者翻拍自原作

簡明春《四時頃》,1932,第六回台展圖錄

以上的兩幅作品,無論在畫面或是題名,描述的似乎都是難以直述的空間詩意,為我們留下可供想像的中介性質。「橋」的形象明確,便是一座建築體。從「橋」增加為「橋のたもと(橋邊)」,描述的對象從建築體本身,到了橋的兩岸、橋面上下、周遭的環境,連同氛圍都被包含進來。亦如《四時頃》的「路」的功能,路成為了空地和聚落間的連接,路人走往不同方向,也讓所有一切被包含進來。

若是題名從《四時頃》改為明確的《四時》,畫面是否會因此凝結為一個切片呢?然而,這也帶出了另一個問題,簡明春,或是當時人們的時間觀念究竟如何?

日治時期宣導民眾守時的海報,維基百科:時的紀念日條目https://reurl.cc/noO6q2

1931年的台北測候所,《台北市大觀》

台灣社會並不是一開始就具有「幾點幾分」的時間觀念。大致從19世紀對外貿易、開港通商後,逐漸引進了現代的時間觀念。到了1895年,日本政府開始有次序的將每週七日、每日24小時等觀念,跟著統治層面逐步落實到生活中。《橋のたもと》畫作中的縱貫線,在1908年完工後,串連起西部各大城市的車站,每處車站均設有時鐘,在正午前三分鐘,各車站還要打電話至台北測候所校準時間(註1),台灣社會終於開始出現一致的時間。到了日本統治的三十餘年後,1932年《四時頃》入選台展的時代,已經推廣到家家戶戶都要設置時鐘,並且透過收音機準確對時。(註2)

如同時間觀念的轉變,簡明春的家族也步入現代社會體系。從清朝時期的鄉紳,進入日本官民合作的架構,其父親簡朗山與其他地方仕紳出資成立「桃崁輕便鐵道公司」,帶來了新的運輸工具。社會的許多事物,在此時都像疾駛的火車,在越趨精確的時刻表裡,不停歇地向前奔馳。但是,簡明春終究選擇了「四時頃」所帶有些許模糊的詩意。

直到現在,幾乎要以秒來計時的急促生活。重新望向簡明春當時留下的《橋のたもと》、《四時頃》,似乎能讓我們將時間暫時放下,和畫一起找到生活的空閑。

 

註釋

  1.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摘要,http://hakka.ncu.edu.tw/Hakka_historyTeach/abstract_detail.php?sn=39
  2. 吳雅琪,〈臺灣守時、守法觀念的建立〉,台灣學通訊,台灣學研究中心,新北市。頁12。
     

參考資料

  1.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新修桃園縣誌—人物志,桃園市政府,桃園。頁235。
  2.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新修桃園縣志—藝文志,桃園市政府,桃園。頁173。
  3. 吳雅琪,〈臺灣守時、守法觀念的建立〉,台灣學通訊,台灣學研究中心,新北市。頁12。
  4. 蔡龍保,〈日本殖民地下的臺灣人企業 —以桃崁輕便鐵道會社為例〉,國史館學術集刊 ; 11期 ,頁1 – 46。
  5. 呂紹理,〈日治時期台灣機械鐘錶市場的發展(1895年-1945年)〉,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13卷,頁85-105。
  6.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 ,遠流出版社,台北。

作者/黃博鈞

磚木取夥故事劇場編導


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原刊載於「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名單之後 專題

作者 /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整理了近萬件的陳澄波作品、文件史料後,為了讓基金會員工脫離失業的危機,且在時間與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我們開始面向陳澄波那個時代的畫家們,以臺灣島上最大的文化活動「臺府展(1927-1943)」六百多位入選畫家為主,再到處勸說不同領域的老中青寫手們,一起來共同書寫入選畫家的故事。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推動西方時尚藝文的洋服販賣商及洋畫家──古川義光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錦繡下的畫筆:繡都朴子與在地畫家吳天敏

相關文章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敢是命運相創治!」藝壇的一顆流星:薛萬棟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彩筆下的女性身影─教員畫家竹中正義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萬朵燈花的臺南銀座:橫山文子的夏日夕夢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游離於現實與奇幻的新見棋一郎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成為「棟材」之前──和煦微光吳棟材的學生時期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重拾彩筆響應報國的美人畫家——貴田成峰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習畫的畫室──在林金鐘首次入選臺展之後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以畫筆記錄臺灣建築——本橋彪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尚無任何評論。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