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的專欄,我討論了漫畫刊物2000AD的風格、它在七○年代英國扮演的重要角色。有待解釋的是受2000AD影響的英國創作者如何過渡去美國市場。我們的起點會是艾倫摩爾(Alan Moore)的《沼澤異形》(Saga of the Swamp Thing),談漫畫本身,以及《沼澤異形》從何開啟英倫入侵作者們對漫畫形象傳承的重視。後者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針對美國過去的漫畫產業自律(industry self-regulation)為何在漫畫專門店(Specialty store)興起的八○年代成為可累積和運用的文化資產,另一個方向則是英倫入侵內部開始醞釀出明確的流派意識,這體現在艾倫摩爾與尼爾蓋曼間的類師徒關係上。
摩爾執筆時期的《沼澤異形》一般被視為英倫入侵的開山作。嚴格來說,摩爾並非第一位被拉向美國市場的英漫從業者。八○年代的美國正逢漫畫專門店市場擴張,漫畫專門戶追捧的明星作者有了更大的商業潛力,大公司為此皆努力挖掘有潛力的新作者。英美雙方因歷史、政治與語言三要素俱全往來密切,匯集英國創作力量的2000AD便成為可能的人才跳板。摩爾加入DC前,英國繪師如布萊恩博蘭 (Brian Bolland)(註1)與大衛吉柏斯(Dave Gibbons)便靠著他們在2000AD的名氣先一步為DC繪製過作品(註2)。摩爾在《沼澤異形》的工作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在產製條件、外在形象與敘事風格上立下後續英國編劇們依循的典範,更連上了漫畫編輯凱倫伯格(Karen Berger)。在凱倫伯格與英漫作家協力下,DC最終在1993年正式創立出版副牌眩暈漫畫(Vertigo Comics),專門鎖定成年讀者市場(註3)。
八○年代初,艾倫摩爾跨入他創作生涯的第一個黃金期。在為2000AD的子刊物《未來震盪》(Future Shocks)與《時光扭曲者》(Time Twisters)貢獻大量短篇連載後,摩爾緊跟著為2000AD當時的重要對頭《勇士漫畫》(Warrior)編寫《V怪客》(V for Vendetta)與《驚奇人》(Marvelman),並挾著創作新銳的名望接下DC漫畫旗下的《沼澤異形》。在摩爾接棒連載前,DC與米高梅(MGM)公司已於1982年推出過《沼澤異形》的改編電影,片子由當時資歷仍嫌生澀的砍殺/恐怖片名導魏斯克萊文(Wes Craven)負責,再趁勢交棒馬丁帕斯科(Martin Pasko)重開停載已久的《沼澤異形》刊物。
持平說,克萊文和帕斯科的成果是失敗的,這批創作淡出當年漫迷與影迷記憶實屬當然。克萊文的《沼澤異形》電影蹤跡如今流散網路世界各處,屬製作水平低劣的中小成本類型片,可能對部分執著於坎普(camp)和邪典電影(cult films)的迷影客有吸引力,而帕斯科的連載雖勉力維繫恐怖漫畫前提,他筆下的沼澤異形仍未偏離當時超級英雄漫畫的格局太遠,編輯部怕是多少抱著「淺試水溫、物盡其用」的心理讓局外人摩爾在84年接手這個攤子。
這種實驗心態除了驗證於凱倫伯格的說法(註4),也反映在克萊文的影像,以及帕斯科連載中後期開始由史蒂芬畢賽特(Stephen R. Bissette)負責的鉛筆稿、約翰托特本(John Totleben)負責的墨線稿。這些視覺風格都已是受美國七○年代恐怖與科幻影視洗禮的產物,裸露、暴力皆被賦予更大尺度的視覺彈性。研究者如艾克便主張,DC編輯部顯然將《沼澤異形》定位為新漫畫風格的試金石,希望能在美國新興的漫畫專門店市場中取得突破(註5),因而願意向創作者釋出更多自由。帕斯科主筆的時期維持了十九回,摩爾在漫畫第二十回一接手編劇便充滿宣示意味地將帕斯科時期的漫畫主角給殺了,再大刀闊斧進行各種敘事實驗。
摩爾主筆時期,他主要的合作繪師仍是年輕的畢賽特和托特本。畢賽特與托特本經歷過對抗漫畫規制局(The Comics Code Authority,簡稱CCA)挾制的美國地下漫畫時期(Underground comix),屬於當時漫畫業的新力量,兩人都曾在重要的漫畫雜誌《重金屬》(Heavy Metal)上發表過創作。《重金屬》的起點,正是引介歐漫名家莫比亞斯(Mœbius)打造的刊物《金屬咆哮》(Métal hurlant)到美國,並不從屬於DC與Marvel等主流出版社。畢賽特、托特本對恐怖漫畫的熱誠與摩爾的求新求變被證明是一段歷時長久的佳緣。摩爾的劇本稿素來以細密的畫面布局與超量細節聞名,這從摩爾歷來留下的劇本原稿與同行說詞皆可證實,但畢賽特和托特本仍忠實地照摩爾指示完成了繪圖工作,而他們與摩爾的合作也並未止步於《沼澤異形》。待摩爾日後與DC鬧僵轉向非主流創作,他重要的長篇傑作《來自地獄》(From Hell)便是刊載在畢賽特與托特本編輯的獨立出版品《忌諱》(Taboo)上。
在過去,沼澤異形本來是科學家亞力克霍蘭德(Alec Holland)遭逢實驗意外不幸變異成的悲劇英雄,但摩爾接手《沼澤異形》後,他先在漫畫第二十回將沼澤異形殺死,然後在二十一回,沼澤異形的屍體被回收解剖,解剖結果顯示沼澤異形不可能由人變異而來。摩爾在此給了一個新解釋,幾乎雷同於日後英美哲學家唐諾戴維森(Donald Davidson)知名的沼生人思想實驗(註6):沼澤異形並不是人,而是亞力克霍蘭德的屍體被沼澤植物吞噬後,沼澤植物突然萌生意識(consciousness),沼澤植物的意識誤以為自己霍蘭德,才不完全地模仿了霍蘭德的身體與心靈。所以沼生人並非死去的霍蘭德,而是一個誕生之初誤以為自己是霍蘭德的植物怪。沼澤異形也知道他並非霍蘭德,但霍蘭德的記憶與情感總在某些暗角如海潮般向他襲來。
《沼澤異形》內頁。© & TM DC Comics.
摩爾在《沼澤異形》開頭便創造了怪誕視點挑釁讀者的共情力:
不是不像人的人,而是曾以為自己是人卻不是人的非人,而當非人知道自己不是人,他又無力讓人的記憶與情感不去折磨自己。
但若摩爾僅是循線發展一套「非人野外生活日誌」,那這套漫畫便與動物星球頻道無異。為將《沼澤異形》推得更尖銳,摩爾充分利用沼澤作為文明生活邊緣地帶的特性,逼視種種自然與文明擦撞的情境中,沼澤異形的決定與這些決定帶來的影響。在漫畫第二十四回一個代表性的畫面、沼澤異形與人類文明若即若離的連結被表徵為:當他前去阻止大鬧人類城市的花卉人(Floronic Man),DC的眾多超級英雄卻只在天邊的外太空站觀測不介入。花卉人嘗試代言自己為植物的守護者,並以此為由傷害人類與動物,沼澤異形卻駁斥他自然世界需要動植物並存,一旦人類與動物滅亡,便無中介物創造二氧化碳給植物吸收。
《沼澤異形》內頁,英雄們遠在天邊的外太空站觀測不介入。© & TM DC Comics.
《沼澤異形》內頁。© & TM DC Comics.
從更大的脈絡來看,摩爾也不斷在視覺上讓沼澤異形面對的精神分裂危機成為對《沼澤異形》敘事實驗的形式比喻。摩爾的故事總十分有趣地在兩個極端間跳躍,這讓《沼澤異形》有著當時主流美漫出版品罕見的曖昧語調(ambiguous tone)。上次專欄討論2000AD與《判官爵德》時,我提到英國作者不滿足於將英國市場流行的男孩漫畫(boys’ comics)改造地更為暴力與充滿政治挑釁,他們的叛逆性更在於不斷以世界觀建造(worldbuilding)的手法將這些元素拋擲到超越通俗類型敘事的極端道德情境中,使得讀者在道德雷達失靈、共情能力短路後,無力對漫畫的主要人物投以確切目光。摩爾曖昧語調的雙極之一,自然是摩爾承繼七○年代英國由2000AD進一步推展的男孩漫畫傳統,並在他為《勇士漫畫》編寫的《V怪客》、《驚奇人》中對該傳統投以更鮮明的政治意識。
這層政治意識是什麼呢?摩爾開始編寫《V怪客》與《驚奇人》的時間,共時於1983年的英國大選,柴契爾領導的保守黨政府經歷了高失業率和歐洲經濟衰退,最後仰仗英國於法蘭克福戰爭(Falklands War)獲勝的聲勢再度在選戰壓倒工黨。摩爾的發言偏厚勞工階級、對保守黨勝選的焦慮鮮明,這容易使外人將這批創作直觀視為對柴契爾政府的檄文,但摩爾的創作,處處顯露出超然於價值外的冷酷。
《V怪客》與《驚奇人》中的英國社會都被表現為道德傾頹、經濟失靈且力量失衡,而這個社會狀態之前傾後欹,既是故事人物所處的世界,也是所有人物所表徵的形象。似乎對這些人物而言,無論哪種價值選擇都會招致災難性的後果,但故事又不斷以人物被迫作出道德抉擇的情境來推動。《V怪客》的V堅信道德傳統首先服膺於合理的政治環境(對V而言,這意味著無政府主義),所以情願化身恐怖分子,《驚奇人》的主角是遭遇嚴重精神問題和職業危機的超級英雄,最後他不再隱藏自我以神力殲敵,卻無法在自己建立起的烏托邦中獲得精神平靜。換句話說,雖然2000AD以世界觀建造不斷錯亂讀者同理心的敘事技巧在摩爾手上獲得更具體的政治指涉,他仍傾向於不將這種技巧混淆為鼓吹價值選擇的手段,而是強化這種情境所能帶來的閱讀快感。
摩爾曖昧語調的雙極,另一端是對奇幻文學的熱愛。較具體說,摩爾一直對十八到十九世紀的歐陸歌德小說,以及英美的怪奇小說(weird fictions)顯露不尋常的興趣。他酷愛在創作四處徵引文學形象,甚至在生涯晚期寫出以作家洛夫克拉夫特創作生涯為藍本的後設漫畫《天命》(Providence),讓一名記者在美國四處遊蕩查訪洛夫克拉夫特著作中的怪異現象。摩爾在《沼澤異形》所寫的《美國哥德》(American Gothic)一節便可看作日後《天命》的故事原型。
這段故事從第三十七回一路延續到五十回,講沼澤異形走訪美國各地,每到一地都要面對類型文學的怪異事物如吸血鬼、女妖、狼人或鬼屋。其實,《美國哥德》有潛力成為《沼澤異形》雙極敘事的馬腳或踵決,有些言過其詞。這之中的瑕疵,出在摩爾當年還未像《來自地獄》或《天命》般動用足夠篇幅和調查去審視類型文學的社會成因,就將超自然現象與之等價。一個例子是漫畫第四十五回,摩爾將該篇冠名《鬼舞》(Ghost Dance),指涉到美國史上知名的傷膝河屠殺(Wounded Knee Massacre)。
《沼澤異形》第四十五回《鬼舞》,摩爾將溫徹斯特鬼屋連去美國的槍枝管理問題。© & TM DC Comics.
在這場歷史事件中,拉科塔族(Lakota)因為行使鬼舞──一種原住民本位、抗拒外族殖民意象的祭靈儀式──觸發當局敏感神經,當局遂調動美軍以現代軍火屠殺拉科塔族。鬼舞的意義在摩爾設想中被連結去鬼屋的騷靈現象,而騷靈現象的發生地——雖然故事中說是屬於「劍橋連發來福槍」(Cambridge Repeater Rifle)的設計者,這顯然只是欲蓋彌彰的溫徹斯特神秘屋(Winchester Mystery House),該屋的傳說為溫氏連發武器公司(Winchester Repeating Arms Company)的軍火殺業過重,溫氏遺孀只好不斷擴建住屋,希望磚瓦與建具的跫音能壓過怨魂之喁喁。摩爾的設計大致還原了溫氏鬼屋傳說,甚至連建築聲與槍聲的聲音聯想也不放過,但他的故事僅是安排一群閒人誤闖屋內撞鬼,再受路過的沼怪所救。符號的歷史意義沉重但讓符號再現的敘事輕浮,顯示出《美國哥德》中摩爾對極端道德情境的興趣、和他對類型文類的愛好兩者在敘事上往往分裂。如何縫合這兩者也成為他日後不斷修正的目標之一。
《沼澤異形》第四十五回《鬼舞》內頁。© & TM DC Comics.
雖然摩爾在《沼澤異形》以恐怖類型作實驗並不總是成功,這些實驗在故事外卻有十分重要的效應。這將是下篇文章的主題。
註釋
- 博蘭當時作畫的《卡美洛3000》(Camelot 3000)特別值得注意,因為這是以亞瑟王傳說為基礎的大系列連載(maxi-series)。大系列連載的基本概念其實就是限期連載(limited series)。在限期連載故事中,故事的長度(期數)是預先決定好的。DC推出限期連載並針對漫畫專門市場販售,這在美國漫畫業有其歷史重要性,因為日後80年代的明星漫畫家多是依靠類似的商業模型累積起商業價值。
- 眼尖的讀者應該能發現博蘭便是《蝙蝠俠:致命玩笑》(Batman: The Killing Joke)的繪師,大衛吉柏斯與摩爾更是舊識,因為兩人早在合作《守護者》(Watchmen)前便在2000AD合作過。
- 眩暈漫畫早期的主力作品,如《睡魔》與《地獄星》,乃至於後來移轉到眩暈旗下的《V怪客》,皆是英倫作家們早已刊載有時的創作;由此說來,眩暈當時創立,與其說是緣起,倒不如說帶著點正名與集合的意味。要討論英倫入侵標誌性的起點,雖然終究得回到英國漫畫作家艾倫摩爾與凱倫柏格間的合作。摩爾本人後來諷刺地並無加盟眩暈創作,因為待眩暈創立,摩爾早已與DC漫畫關係惡化至冰點,選擇脫離主流市場另闢新路。日後,DC以刊物完結等手段將眩暈旗下的諸多長篇連載收回母公司再利用,眩暈品牌的獨特性愈發衰微,最終在2020年解散。
- 凱倫伯格的說法可以參考http://paullevitz.com/a-conversation-with-karen/。
- 艾克的說法可以參考The British Comic Book Invasion (2019), p160-164。此處提到漫畫專門店(直銷市場)興起的背景,日後我會在專欄進一步解釋。
- 其實,戴維森這個在當代心靈哲學界知名的思想實驗,直到1987才在論文Knowing One's Own Mind出現,出現的時間還晚了摩爾的《沼澤異形》數年。我尚無法考證戴維森是否從《沼澤異形》得到了靈感。
延伸閱讀
- Ecke, J. (2019). The British Comic Book Invasion: Alan Moore, Warren Ellis, Grant Morrison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American Style. McFarland et Company, Inc., Publishers.
- Moore, A. Bissette, S. (2012). Saga of the Swamp Thing, Book 1. DC Comics.
- Moore, A. Bissette, S. (2012). Saga of the Swamp Thing, Book 2. DC Comics.
- Moore, A. Bissette, S. (2012). Saga of the Swamp Thing, Book 3. DC Comics.
- Moore, A. (2014). Miracleman Book 1: A Dream of Flying. Marvel Worldwide, Inc.
- Moore, A. (2014). Miracleman Book 2: The Red King Syndrome. Marvel Worldwide, Inc.
- Moore, A. (2015). Miracleman Book 3: Olympus. Marvel Worldwide, Inc.
- V怪客:英文出版30週年紀念豪華版(Quiff譯),木馬文化,2021。
>摩爾在《沼澤異形》開頭便創造了怪誕視點挑釁讀者的共情力:
這個段落在連續三張的附圖間和花卉人的內頁後重複了一遍。
0 /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