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名單之後】臺展之外:石川欽一郎與「臺灣水彩畫會」

【名單之後】臺展之外:石川欽一郎與「臺灣水彩畫會」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2021-04-23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臺灣水彩畫會成立大會,1927。

 

石川欽一郎,擔任第1~5回臺展審查員。

 

漫畫/GAGA!

 

「值得記錄的畫展」、「呈現出臺展所看不到的趣味」、「深受一般大眾所期待」……1

這些發自媒體的讚美之詞,所評論的對象,都是日治時期由民間自力組成的「臺灣水彩畫會」所舉辦的展覽會。

 

1932年11月30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第六回臺灣水彩畫會展覽情形。彼時石川欽一郎已離臺返日,但在畫會核心幹部倪蔣懷、藍蔭鼎、陳英聲等人的努力之下,展覽仍順利舉行。

 

不僅如此,與官方舉辦的臺灣美術展覽會並駕齊驅,從1927年至1936年連續舉辦10年的臺灣水彩畫會展,完全比照臺展,每年都採行對外公募、評審的形式徵選作品,並陸續增設「臺灣水彩畫會賞」、「櫻木賞」……等多種獎項,以鼓勵水彩創作。

此外,每年的畫展,除邀請日本內地重量級水彩畫家提供參考作品寄送來臺展示外,亦擴及邀請歐陸畫家作品來臺展出。1933年第七回展,主辦單位更遠從巴黎運來Hippolyte Flandrin等多位法國畫家的作品在會場展示。2

臺灣水彩畫會是1927年由石川欽一郎主導成立的畫會組織,以推廣水彩畫為主要目的,成員有許多是石川在臺北師範教導過的學生,日人及臺人約居各半。有石川「大弟子」之稱的倪蔣懷,是畫會主要出資者。藍蔭鼎、陳英聲等石川核心弟子,都是畫會主要幹部。

 

1927年11月20日,臺灣水彩畫會成立大會於臺北新公園ライオン(Lion喫茶店)舉行,出席者有石川欽一郎(右三)、倪蔣懷(右二)、片瀨弘(右一)、藍蔭鼎(左二)、陳英聲(左三)、李梅樹(左四)、 蘇新鎰(左九)、王新嬰(左十)等人。圖片來源:私人收藏,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事實上,推展水彩畫,是石川欽一郎終生不渝的志業。

石川在早期透過自學及私淑先輩的方式研習繪畫,屢次入選官展,他積極參與『みづゑ』(水繪)等美術雜誌撰稿,發表許多文章及評論,並參加「日本水彩畫會」的創立,長年以水彩畫家的身份,活躍於日本畫壇。

石川於1907年首度來臺,即大力鼓吹用水彩畫來向世人介紹臺灣的風光佳景,強調水彩畫是既有趣且十分便利的工具。3 而臺灣空氣相對潮濕,能保持溫潤,不像在日本顏料較易乾掉,故石川認為臺灣十分適合發展水彩畫。4

 

石川欽一郎出品於1908年4月第七回「巴會」展的作品《臺灣風物の一》。圖片出處:『美術畫報』第23編卷之七,1908年7月。

 

石川欽一郎1909年作品《臺灣の町》。圖片出處:『みづゑ』第82號,1911年12月。

 

石川欽一郎首次來臺期間(1907-1916),主要是透過美術教學及畫會活動來推廣水彩畫。在他推動下成立了紫瀾會、番茶會、臺灣洋畫研究會等團體,經常性的舉辦畫展,展出內容皆以水彩畫為主。圖為1909年1月紫瀾會水彩畫展,右四為石川氏。圖片出處:『みづゑ』第48號,1909年3月。

 

1924年,石川欽一郎以美術教師的身份再度來臺,直到1932年退休返日。這段期間,石川不再主導畫會團體等活動,而是大多站在鼓勵的立場從旁輔導。惟有臺灣水彩畫會是此階段石川親身參與其中的畫會組織。他不但名列發起人之首,該畫會的實際領導者,正是石川本人。

據倪蔣懷日記所記載,舉凡畫會發展方針、作品鑑查、獎項設置……等大小會務,都是由石川欽一郎做最後定奪5。並透過石川的人脈,邀請日本水彩畫會成員參展。1932年石川返日定居後,仍持續每年寄送自己的參考作品來臺展出。

眾所周知,石川欽一郎是臺展成立的推手及審查員之一,但臺展西洋畫部一直以來皆以油畫為主流,石川本人在第一回臺展即順應此風向,在提供展出的三件作品中,特別畫了《河畔》、《廈門》兩件油畫參展。

 

石川欽一郎與出品1927年第一回臺展的油畫作品《河畔》合影。影像來源:《石川欽一郎古寫真相冊》,私人收藏,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不過,與石川同為臺展西畫部審查員的鹽月桃甫,卻在其發表的評論文章中,似乎是意有所指地提醒參展的水彩畫家們,切勿「動輒陷入傳承師法的老套之中」,並期盼水彩畫家們深刻反省,不忘發掘自身的獨特境界。6

實際上,在日本的洋畫發展史中,水彩畫一向不被視為獨立的繪畫類別。具學院主義色彩的東京美術學校,也未有培育水彩畫家的正規課程。東美出身的鹽月會有此直白論調,也並不令人意外。

 

同為臺展審查員、但個性、作風與繪畫風格卻大不同的鹽月桃甫(前排左二)與石川欽一郎(前排左三)。影像來源:《石川欽一郎古寫真相冊》,私人收藏,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石川欽一郎的「大弟子」倪蔣懷,曾連續入選第一至三回臺展,之後即退出臺展的舞臺不再參展。他最後一次入選臺展的水彩作品《裏通》(現名:「臺北李春生紀念館」,見上圖),還是刻意畫在畫布上,並採用乾疊法上色,呈現出渾厚調性宛如油畫般的視覺效果。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同為臺灣水彩畫會核心成員的陳英聲,只在1929、1930年有兩次入選臺展的紀錄,圖為1930年入選第四回臺展的作品《畫室》。圖片來源:第四回臺展圖錄。

 

1932年4月石川欽一郎返日,水彩畫在臺展的處境更顯窘態。同年秋季舉辦的第六回臺展,藍蔭鼎的水彩作品《商巷》雖獲得「臺日賞」獎項,但此作也是唯一入選該屆臺展的水彩畫。圖片來源:第六回臺展圖錄。

 

石川並非不知臺展的推行勢將擠壓水彩畫發展空間,但就如同在他羽翼呵護下成長的弟子們,到了1930年代,紛紛離巢振翅高飛,活躍在愈加多元發展的臺灣畫壇上。身為一位播種者與美術良師,石川從不曾停止以各種方式灌溉這片土地。

只是,石川或許預見了臺展的推動,必將加速水彩畫的邊緣化。因此,他在臺展之外,也同時發起籌組臺灣水彩畫會,並鼓勵其學生及水彩畫同好們,繼續努力不懈地推廣水彩畫。

石川的嫡系弟子如倪蔣懷、藍蔭鼎、陳英聲等人,也不負石川的期望,於石川離臺後仍持續勉力發展畫會活動,在資源豐沛的官展之外,硬是撐起一片天。

 

1927年石川欽一郎(左三)於水彩畫會展覽場,在場者還有倪蔣懷(左二)、藍蔭鼎(左五)、陳英聲(右三)等石川弟子。圖片來源:黃光男,《鄉情.美學.藍蔭鼎》,藝術家出版社,2011。

 

臺灣水彩畫會舉辦的年度展覽會,每年皆不斷充實展覽內容、建全展覽制度,不只年年都受到好評,被譽為是「眾所公認權威的繪畫團體」7,其送件參選件數與入場觀賞人數,亦是逐年激增。也由於參觀人潮愈加眾多,因而自第八回起開始收取入場費。

1936年,臺灣水彩畫會展邁入第十回,招募作品高達300餘件,經嚴格審定入選80餘件水彩畫展出,並加入從日本送來的油畫、版畫、素描等參考作品綜合陳列。在收取入場費的情況下,三天展期內共有七千人觀展,連總督府文教局長島田昌勢也率同各課長前往參觀,創下空前的盛況。8

 

1936年11月24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第十回臺灣水彩畫會展盛況,三天入場達七千人。

 

可惜的是,1937年因中日戰爭爆發,加上畫會主要出資者倪蔣懷健康狀況亮起了紅燈等因素,臺灣水彩畫會終究不敵內外在環境的挑戰,劃上休止符,結束了曾經耀眼的十年畫會活動。

 

註釋

1 《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11月27日、1934 年 11 月 21 日。

2 《臺灣日日新報》,1933 年 11 月 24 日。

3 石川欽一郎,〈水彩畫與臺灣風光〉,《臺灣日日新報》,1908年1月23日,收錄於顏娟英等譯著,《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市:雄獅,2001),冊上,頁30-31。

4 石川欽一郎,〈台灣風光的回想〉,《臺灣時報》,1935年6月,收錄於顏娟英等譯著,《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市:雄獅,2001),冊上,頁54。

5 參見倪侯德、白雪蘭合譯,〈一位畫家的365天--倪蔣懷日記選錄〉,《藝術行腳-倪蔣懷作品展》,1996年11月,頁118。

6 鹽月桃甫,〈第一回臺展洋畫概評〉,《臺灣時報》,1927年11月,收錄於顏娟英等譯著,《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市:雄獅,2001),冊上,頁192-193。

7 《臺灣日日新報》,1930 年 3 月 1 日。

8 《臺灣日日新報》,1936 年11 月 24 日。

 

參考資料

羅秀芝,〈石川欽一郎:日本殖民帝國的美術教育者,創造台灣異己意象的水彩畫家〉,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許宜如,〈日治時期臺灣水彩畫之研究─以藍蔭鼎為中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鄭世璠編著,《第一回芳蘭美展紀念特刊》,芳蘭美術會,1975。

倪侯德、白雪蘭合譯,〈一位畫家的365天--倪蔣懷日記選錄〉,《藝術行腳-倪蔣懷作品展》,臺北市立美術館,1996。

白適銘編著,《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10。

顏娟英譯,《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臺北市:雄獅,2001。

顏娟英,《水彩.紫瀾.石川欽一郎》,臺北市:雄獅,2005。

白雪蘭,《礦城.麗島.倪蔣懷》,臺北市:雄獅,2003。

 

 

作者/小威


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原刊載於「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名單之後 專題

「不只裸身,還翹著腳呢!」陳德旺《裸女仰臥》之表現

國畫?不是國畫?許深州與兩個世代的官展中的膠彩畫

西門內的天才畫家:吳天華

甘願孤獨的西畫家:翁崑德

港都美術之花:柏尾鞠子

✔ 臺展之外:石川欽一郎與「臺灣水彩畫會」

作者 /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整理了近萬件的陳澄波作品、文件史料後,為了讓基金會員工脫離失業的危機,且在時間與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我們開始面向陳澄波那個時代的畫家們,以臺灣島上最大的文化活動「臺府展(1927-1943)」六百多位入選畫家為主,再到處勸說不同領域的老中青寫手們,一起來共同書寫入選畫家的故事。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港都美術之花:柏尾鞠子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穿梭在古典與野獸畫派中的公務員:平川知道

相關文章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國畫?不是國畫?許深州與兩個世代的官展中的膠彩畫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上路囉~郭福壽帶你去郊外讀空氣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使水彩點綴人生的臺灣蛇博士-山口謹爾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如果只剩下「三神尚之」的畫,與畫裡的光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單單為你心有獨鍾~」熱愛臺南孔子廟的鄭烱南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舞在今昔對話間──山川秀峰與古典表演藝術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各式各樣、應有盡有!松井孝子的夢幻雜貨店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蘊藏畫家交誼的明信片:張昆麟與他的交友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尚無任何評論。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