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名單之後】「敢是命運相創治!」藝壇的一顆流星:薛萬棟

【名單之後】「敢是命運相創治!」藝壇的一顆流星:薛萬棟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2021-06-08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薛萬棟,《姊妹》,1932。(局部)第六回臺展入選。圖片來源:第六回臺展圖錄

 

薛萬棟,入選臺展第6、8回                                                                                                     特選、總督賞 府展第9回

 

漫畫/魏真彥

 

「編輯先生:

……薛萬棟先生是我的朋友,我願意在此提供他的近況如下,如果貴社能訪問他,可能會給他很大的鼓勵……」1

 

林籐,〈薛萬棟近況〉,《藝術家》104期(1984.01),頁273。

 

一則畫家薛萬棟(1911-1993)友人林籐於《藝術家》雜誌的讀者投書,透露畫家晚年雖被藝壇遺忘許久,卻仍然創作不輟。1938年第一回府展是薛萬棟藝術生涯中最光榮的時刻,他憑藉《遊戲》一作榮獲特選,並為該屆「總督賞」2 得主,為東洋畫部首位臺籍畫家得到此獎殊榮。

 

薛萬棟,《遊戲》,1938。膠彩與絹本,171.2 x 177 公分。《第一回臺灣美術展覽會圖錄》畫作印刷圖片。圖片來源: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薛萬棟,《遊戲》,1938。膠彩與絹本,171.2 x 177 公分。現存於國立臺灣美術館之作品樣貌。圖片來源:筆者攝於「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

 

可惜一舉成名的餘波未能持續多久,為了養家糊口,藝術家逐漸消磨於替喪家繪製亡者畫像的現實之中。加上時逢戰後初期,中原文化接駁衝突所趨,薛萬棟創作媒材轉為水墨,便再無產出相當質量的膠彩佳作。薛萬棟過世前三年,透過攝影家潘小俠的鏡頭,可以看見老畫家雙手捧著獎狀,嚴肅卻不失自信的神情,站在大半輩子賴以為生的畫室前,彷彿訴說薛萬棟一生遊走藝術與現實間的拉扯,箇中滋味只有本人最能知曉。

 

薛萬棟於萬棟畫室前的身影,1990年潘小俠拍攝。 圖片來源:潘青林,《薛萬棟〈遊戲〉》(臺南:臺南市政府,2012),頁16。

 

「薛萬棟的《遊戲》……筆致看來有些稚拙的感覺,與在玩耍中的三位少女表現效果以及原始的賦彩方式,搭配成一幅很好的畫面,是本年度的優秀作品之一。」3 

日本審查委員山口蓬春對於《遊戲》一作的看法,或許是觀者最直覺的反應。薛萬棟從未受過專業藝術教育,僅趁驛站工作空檔跟畫家蔡媽達學習東洋畫。4  作品多以人物畫為主題,風格略顯拙樸是其特色。薛萬棟參加官辦美展共入選三次,分別為臺展第六回《姊妹》、第八回《夏晴》及第一回府展的《遊戲》。

 

薛萬棟,《姊妹》,1932。第六回臺展入選。圖片來源:第六回臺展圖錄

 

薛萬棟,《夏晴》,1934。第八回臺展入選。圖片來源:第八回臺展圖錄

 

《姊妹》與《夏晴》採平穩對稱的結構,人物端莊但擺排卻略顯生硬單調。相比《遊戲》的穩定三角構圖,被畫面右方為丟擲沙包而傾身向前、彷彿快要跌倒的少女打破,巧妙捕捉緊張的瞬間,是藝術家較為突破的嘗試。此外,《遊戲》將人物置於近景,後以深度推進之寫實風景形成的空間感,此手法在臺灣東洋畫中並不常出現,反倒是西洋繪畫中常見的構圖。5 

 

李梅樹,《小憩之女》,1935。油畫,162x130公分。第九回臺展特選、臺展賞。圖片來源:李梅樹紀念館-線上美術館

 

「薛氏在臺灣畫壇上可謂曇花一現,二度『臺展』後,嘉名在官展中消失,知之者甚少。」6 

若非20世紀初Roberto Longhi首開先河,我們至今還未能憶起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之名。倘若1958年李霖燦未在《溪山行旅圖》中找到落款,我們可能還會存疑此幅董其昌記載為「次等」之作,是否真出自於范寬之手。隨著林籐投書努力提醒藝壇不要忘記薛萬棟之名,謝里法給予《遊戲》極高的評價,7  以及陸續出現相關藝評與鑑賞,薛氏的藝術之美才得以真正重新被發掘。藝術史研究得以繼續推進與拓展,往往是透過不斷地再發現、再探討,也許再加上一點機運,隱身於歷史洪流中的藝術家們才得以被世人重新記起,並進一步予以其應得的位置。這也是個警示,藝術史仍普遍浸淫在「格套偏見」(cliché)之中,影響人們對於藝術的判斷與感知。如何保有清亮的眼睛去覺察藝術?藉由薛萬棟之例,我們或許能近一步去反思這樣的問題。 

 

註釋

  1. 林籐,〈薛萬棟近況〉,《藝術家》104期(1984.01),頁273。
  2. 1938年總督府負責辦理府展後,修改了評審制度,「臺展賞」改名為「總督賞」,其餘獎項皆被取消。
  3. 山口蓬春,〈參加第一回府展審查感想〉,《東方美術》(1939.10),收錄於顏娟英譯著,《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冊)(臺北:雄獅圖書,2001),頁270-271。
  4. 原籍高雄茄萣鄉的薛萬棟,16歲自茄萣公學校畢業後,至臺南驛站工作,從此定居臺南。潘青林,《薛萬棟〈遊戲〉》(臺南:臺南市政府,2012),頁14。
  5. 莊凱惟,〈日治時期臺灣東洋畫中的人物畫家畫風剖析薛萬棟與林之助之比較初探〉,《視覺藝術論壇》8期(2013.07),頁65。
  6. 謝里法,《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2),頁190。
  7. 謝里法認為此作是「十年以來官展恐怕是難再找出一幅如此水準的佳作」。謝里法,《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頁189。

 

作者/林晏

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


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原刊載於「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名單之後 專題

從平壤大同江到滿洲大連港:1928年陳英聲的東北亞寫生旅行

他們走過大稻埕——平田壽秀與第四回臺展

任教臺中高女,彩繪京都故鄉的學者畫家─白子修二郎

畫家的搖籃曲:盧雲生的藝文創作

✔「敢是命運相創治!」藝壇的一顆流星:薛萬棟

山口蓬春與台灣

作者 /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整理了近萬件的陳澄波作品、文件史料後,為了讓基金會員工脫離失業的危機,且在時間與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我們開始面向陳澄波那個時代的畫家們,以臺灣島上最大的文化活動「臺府展(1927-1943)」六百多位入選畫家為主,再到處勸說不同領域的老中青寫手們,一起來共同書寫入選畫家的故事。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畫家的搖籃曲:盧雲生的藝文創作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山口蓬春與台灣

相關文章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山口蓬春與台灣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單單為你心有獨鍾~」熱愛臺南孔子廟的鄭烱南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一手粉筆一手畫筆的小學教師──竹內軍平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喜愛山林的記者及南畫家──喜多收一郎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各式各樣、應有盡有!松井孝子的夢幻雜貨店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摩登」的逆襲──許聲基(呂基正)〈商品陳列窗〉的時代意義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鯉魚與風景的抉擇——蔡九五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愛麗絲的惟一老公:滯歐畫家高橋惟一的臺灣淵源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尚無任何評論。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