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用一生畫漫畫,用漫畫畫一生:談劉興欽的漫畫

用一生畫漫畫,用漫畫畫一生:談劉興欽的漫畫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最有梗的臺灣老漫畫 2020-08-20 黃震南

劉興欽編繪,富自傳性質的作品。(攝影:黃震南)

唯一能讓大人點頭的漫畫

我的童年時代,前半段是在盜版日漫中度過的,舉個具體的例子,我看到的《城市獵人》主角叫「孟波」;當主角改名叫「冴羽獠」,那是從小六的某一天起,同學帶著時報出版的《城市獵人》來學校偷看的事了。

是的,《城市獵人》是不能公開、必須偷看的漫畫。因為主角好色,所以「很黃」;因為主角經常開槍,所以「很暴力」。這種「很黃很暴力」的漫畫,是不能在大人眼皮底下出現的。但是,在盜版漫畫亂印、亂賣的情況下,封面也沒有分級標示,兒童無法預料拿到手裡的漫畫到底適不適合看,比《城市獵人》更成人向一百倍的漫畫到處流竄,也造成日本漫畫的汙名化。

當時唯一讓大人放心丟給我們看的,只有劉興欽的作品了。

國小的禮堂經常舉辦書展,琳瑯滿目的兒童讀物,一字排開擺在桌上展示,供人自由閱讀選購,是「前網路時代」兒童極大的享受。在這麼多兒童讀物中,聯經出版的劉興欽系列作品,幾乎是全場僅有的一套漫畫,自然成為小朋友一進書展會場,首要搶攻的地盤。唯有在這時候,我們才能在大人眼前恣意看漫畫。劉興欽的好,大人小孩都知道。因為那時候的大人,小時候也是看劉興欽長大的。

 

豐富生命經歷的作者

劉興欽是新竹「大山背」這地方的人,用Google Map搜尋這地方,根本沒幾戶人家,不過有可能是人口外流的緣故,七八十年前這裡說不定人口還比較多,不過其地理之偏僻荒涼,是毋庸置疑的。

在日治後期出生,偏鄉長大的劉興欽,就這樣擁有其他漫畫家沒有的生活經歷——戰爭的恐懼、貧窮的壓力、山林的野趣、淳厚的人情,這些情境一再出現在劉興欽自傳性的漫畫裡,只要讀過幾本劉興欽漫畫的讀者,就能像與他一起長大的童年玩伴一樣,對他的童年往事如數家珍。

劉興欽具有自傳性的漫畫作品,有《快樂童年》、《阿欽的故事》、《小村故事》、《發明趣譚》等。其中除了《快樂童年》是劉興欽另編情節、摻雜了些許童年的經驗之外,其他幾部作品,都能與他的自傳文字高度互相參照。

例如在《快樂童年》中,主角阿欽(看名字就知道摻入了自傳性)在美術課畫「颱風的夜晚」時,把整張圖畫紙塗黑,只留下兩個小白點;原因是有一年颱風來襲,他冒雨到山上放牛處把牛牽回家,在黑暗中怎樣也找不到老母牛,正著急的時候,黑暗中出現了兩顆閃亮的白點,讓他嚇了一大跳,仔細一看原來是母牛的眼睛閃閃發光,所以「颱風的夜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黑夜裡的眼睛。到了下一次勞作課,阿欽交了一尊土地公像出來,師長紛紛指責他不可竊盜,他辯解說那是他放牛時消磨時間捏的,怎知道放在山洞裡,竟有路過的民眾膜拜,最後還蓋了小廟。

這兩則故事,在劉興欽傳記《吃點子的人:劉興欽傳》都有詳細描述。《快樂童年》有很大的篇幅描述捕捉、飼養、觀察昆蟲的過程,當然也跟劉興欽童年的鄉野經驗有關。不過後半描述阿欽和朋友如何被壞人誘拐,後來機智地報警處理,就跟作者童年經驗無關了。

劉興欽編繪,富自傳性質的作品。(攝影:黃震南)

用畫筆描繪人生故事

《阿欽的故事》和《小村故事》可以視為相同「世界觀」的兩部作品,都是由「阿欽」(童年劉興欽)當主角,「放牛校長」陳勝富與其他村民當配角,描述在日治末期,大山背的人民如何在日本戰時高壓管制下生活。從《吃點子的人:劉興欽傳》的記述來看,曾在這些漫畫裡畫出來的童年往事有:幫忙漲奶的農婦哺乳、校長幫忙放牛與賣草藥、把米藏在骨灰罈裡避過警察徵收、用樟腦油當農藥、翹翹板配水器、下雨自動放水機、日本小孩溝口三郎、描繪美軍空飄傳單、藏小豬躲避警察徵收……不勝枚舉,都能在《阿欽的故事》和《小村故事》找到相對應的內容。

在筆者撰寫本文的同時,知名網紅「老高與小茉」恰巧發布了新影片〈水熊蟲和扁平蟲〉,提及扁平蟲(渦蟲)有極強的再生能力,而且切成數段後,每段再生的個體都仍保有原母體的記憶。這段影片讓我想起《小村故事》裡,劉興欽在童年也有類似的發現,而且還更進一步:阿欽在竹筒裡飼養螞蝗(水蛭),他訓練螞蝗游到某處就會扭動身體,後來他將螞蝗切成小段,餵養新抓到的螞蝗,想不到新來的螞蝗吃了受過訓練的螞蝗小段,游到特定處也會扭動身體,他猜測是「記憶可以藉由進食來移植」,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相關研究了。

《發明趣譚》敘述的是劉興欽在1951年起,發表《尋仙記》漫畫,進而成名,受邀編繪科學知識漫畫《小聰明》、《機器人誕生》系列,以及後來衍生一大堆發明產品的過程。《小聰明》是短篇漫畫,教人如何用簡單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機器人」系列自1967年推出就大受歡迎,雖然當時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在日本已經大為流行(主要連載時間從1952到1968年),但在臺灣漫畫中是創新的想像。可惜在國立編譯館的審查制度下,故事不能有英雄個人主義,機器人「能力應有本源、有限度,應受人控制,為人工作;不可有自由意志,不可隨意言語行動,不可用於打鬧搶劫與其他犯罪」,各種武器「不應超越現代知識與技術,猛烈武器如核彈、毒氣、死光一律不准使用」,因此雖然剛出版時大為轟動,但在80、90年代成長的我,早就已在日本動漫中見識過各式各樣的機器人如丁小雨(阿拉蕾)、小叮噹(哆啦A夢)、無敵鐵金剛、大無敵(魔動王)、BB戰士等精彩作品,「機器人」系列二十幾種漫畫,相較之下已經顯得落伍,我倒是興趣缺缺。

 

在當時審查制度的框架下,機器人只能是個死物,完全聽從人類命令。(攝影:黃震南)

 

正港臺灣味的本土漫畫

反而是「阿三哥、大嬸婆」系列,土俗有趣,笑點歷久不衰,什麼時候看也不過時。劉興欽在成名之後,到處跟風模仿,苦無自己獨有的題材;最後靈機一動,將自己母親的形象畫出來,加上自己的化身「阿三哥」,讓土裡土氣的母子倆(但在漫畫裡僅是同鄉,並非母子)在漫畫世界裡大展身手,闖出自己的漫畫風格。1966年起,在《臺灣日報》接連發表的《阿三哥大嬸婆遊臺北》、《阿三哥大嬸婆遊寶島》、《阿三哥大嬸婆找工作》等,是我母親的童年回憶。

從歷史研究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最值得注意的是《遊寶島》這個故事。戰後戒嚴時期的臺灣遊記類型專書,就筆者印象中,似乎以外省作家撰成居多。可能是遠從中國渡海而來,遊臺灣如遊異邦,處處皆是新奇,值得大書特書;也可能是本土作家身分已經夠敏感了,過分書寫鄉里,恐有被舉發宣揚臺獨之嫌。在本土史地幾乎是禁忌學科的1967年,臺灣前輩作家黃得時出版小說《臺灣遊記》,恰好與《阿三哥大嬸婆遊寶島》在報刊連載的年代相同,一圖一文,都對當時「臺灣意識」的凝聚做出了貢獻。

在當時少數能公開宣揚臺灣史地的作品《阿三哥大嬸婆遊寶島》。(攝影:黃震南)

 

武俠漫畫是當時臺灣最熱門的漫畫類型之一,從書肆裡一眼望過去,無論是葉宏甲、陳海虹還是陳定國,不少漫畫封面都印著穿戴中國古典服裝的角色。劉興欽雖也畫過這類題材,但是從敘述校園故事的《丁老師》開始,以及「大嬸婆」系列的成功,讓劉興欽獨樹一格,走向鄉土風味的描寫,就算是科幻題材也一樣。比如說《太空友人》這個故事,敘述外星人乘坐飛碟來到地球,卻感染了地球的疾病,請求主角去拿藥醫治;最後主角幾經波折,居然是從一間農家牆上的「寄藥袋」拿到藥劑,真是滿滿時代感。《宇宙神童》敘述外星人將外星嬰兒放入土地公廟前的南瓜內,被一對老夫婦撿到的故事,科幻題材結合「桃太郎」民間故事風味加上臺灣信仰,這種創意只有臺灣人想得出來。

在科幻作品裡,居然出現連我小時候也沒見過的「寄藥袋」,不知該說懷舊還是新潮。(攝影:黃震南)

 

當鄉下的老夫婦遇上外星嬰兒,混搭出新滋味。(攝影:黃震南)

 

這一段情節,令人想起《螢火蟲之墓》。(攝影:黃震南)

《藍色的舞鞋》、《小牧童奮鬥史》,堪稱是臺灣版的《螢火蟲之墓》,都是描述在戰爭之下的兒童,如何寄人籬下,艱困生活的故事。故事本身相當虐心,幸好都有美滿結局,其實很適合在今日找漫畫家重新演繹,甚至改編為影視作品。

從50年代在報刊雜誌連載,60年代劉興欽自辦《興欽畫刊》,80年代初與華視合作發行漫畫叢刊,1989年起又在聯經出版社發行漫畫全集,不斷再版至今。臺灣漫畫家裡,努力創作不懈,堅持描繪本土題材,讀者年齡能跨越祖孫三代的,唯有劉興欽。這一位「老頑童」,無愧為臺灣國寶!

 

 

作者/黃震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文系碩士,藏書人、說書人、拿著藏書說書之人。與黃哲永合編教材《讀冊識臺灣》、與吳福助教授合編《臺灣傳統漢語文學書目新編》,著有論文《取書包上學校:臺灣傳統啟蒙教材》、散文《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散文《藏書之家:我與我爸,有時還有我媽》等。經營臉書粉絲專頁「活水來冊房」。

最有梗的臺灣老漫畫 專題

✔ 用一生畫漫畫,用漫畫畫一生:談劉興欽的漫畫

臺灣漫畫風格進化史博物館:中華卡通兒童漫畫故事專輯

斷層與重生:《歡樂漫畫半月刊》的始與末

解嚴後的腦筋,終於自由自在的急轉彎

作者 / 黃震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文系碩士,藏書人、說書人、拿著藏書說書之人。與黃哲永合編教材《讀冊識臺灣》、與吳福助教授合編《臺灣傳統漢語文學書目新編》,著有論文《取書包上學校:臺灣傳統啟蒙教材》、散文《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散文《藏書之家:我與我爸,有時還有我媽》等。經營臉書粉絲專頁「活水來冊房」。
第一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
用一生畫漫畫,用漫畫畫一生:談劉興欽的漫畫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臺灣漫畫風格進化史博物館:中華卡通兒童漫畫故事專輯

相關文章

最有梗的臺灣老漫畫

臺灣漫畫風格進化史博物館:中華卡通兒童漫畫故事專輯

最有梗的臺灣老漫畫

斷層與重生:《歡樂漫畫半月刊》的始與末

最有梗的臺灣老漫畫

解嚴後的腦筋,終於自由自在的急轉彎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尚無任何評論。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