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名單之後】凝視─地方感:盧春元繪畫中的淡水印記

【名單之後】凝視─地方感:盧春元繪畫中的淡水印記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2022-08-29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圖4. 〈淡水風景〉(局部),臺展第10回(1936)入選。

 

盧春元 入選 臺展第10回、府展第6回

圖/鄭辰穎

你如何記憶自己的家鄉呢?也許是一棵樹、一座小吃攤、一個街角,或是遠方山脈的剪影,過去對家鄉的視覺記憶成為我們感知地方的依據,同時也是形塑某個市街城鎮「地方感」的開端。「地方」的概念是人文地理學裡相當有趣的一環,它不只是對空間的探析,同樣也探討人與空間、環境間的情感羈絆,當中也包括對於空間的記憶、再現與身分認同等問題。人們認識一個「地方」絕不只是用純理性的數據,如人口、面積、氣候等數據來建構對地方的感受,有時候一個對某個景致的「凝視」,往往比許多數據更具代表性。盧春元在臺府展獲選的〈淡水風景〉、〈廟の附近〉(廟的附近)就展現他對家鄉的凝視,也呈顯當地的地方感。

圖1. 盧春元贈送陳澄波的簽名照。(圖片來源: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盧春元(1911-?)出身淡水,其父盧秋桂於大正四年臺灣總督府醫學校(臺北醫專)畢業(註1),在淡水以醫為業。盧秋桂對長子盧春元極力栽培,在盧春元就讀臺北第一中學時,就讓他轉學到日本中野中學。中學畢業後,盧春元原本想留在日本繼續就讀美術學校,這就讓盧秋桂相當反對,嚴令盧春元返回臺灣。其後也讓盧春元進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臺北醫專),畢業後同樣以醫為業。盧春元除了醉心於美術,同時也熱衷於劍道,並擁有劍道二段的資格。在昭和十三年(1938)前往廈門開業時,同時也成立武道會推廣劍道。(註2)除了繪畫、劍道,盧春元對馬術、游泳也多有興趣,可說是多才多藝。

圖2. 〈劍道二段の畫家盧春元君〉,《臺灣日日新報》,1936-10-20(9版)。

圖3. 〈新生厦門に一醫師が武道會 日本武道を擴めんと〉,《臺灣日日新報》,1938-11-04(夕刊2版)。報導盧春元到廈門開業,並推廣劍道。

盧春元學習美術的道路雖受家人反對,但成為醫生的他卻也沒完全放棄對繪畫的興趣。透過對自己家鄉淡水的「凝視」,盧春元在他的作品裡也呈顯出十足的地方感。他在第十回臺展中獲選的〈淡水風景〉,順著畫面中的下坡道路前進,首先遇到一整排帶有金形馬背(註3)的閩南式建築,其後則是高起的洋樓建築,淺色的外牆與並列的長條窗呈顯出歐洲式建築的風味。隔著寬闊而有船隻往來的淡水河,就是矗立在對岸八里的觀音山。在這幅畫裡巧妙運用淡水高低落差、臨水面山的地形,表現淡水結合臺灣傳統建築聚落與西方洋樓式建築的地方風味,以及夾雜在山、河之間的商港氛圍。面對、凝望淡水河對面的觀音山,也是當地居民的日常,更具淡水的地方感。而他在第六回府展入選的〈廟の附近〉(廟的附近),則是描繪當地著名廟宇「福佑宮」的左側街角。畫面左側露出的廟宇屋頂燕尾,旁邊則是販售物品的店面。店面旁則是一條上坡的巷道,通往山丘上的聚落,這顯現了淡水人在河濱市街與山坡聚落間的生活動線。福佑宮相傳創設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廟宇於嘉慶元年(1796年)重修落成,是淡水最早的媽祖廟。此後幾經修建,最近於2004年完成鐘鼓樓及護室的擴建。雖然在近年擴建的過程中,旁邊的店面已成為廟的左護龍,但旁邊的上坡小徑仍維持對這個街角的印記。

圖4. 〈淡水風景〉,臺展第10回(1936)入選。

圖5. 〈廟の附近〉(廟的附近),府展第6回(1943)入選。

圖6. 淡水福佑宮與其附近的街角,為盧春元〈廟の附近〉(廟的附近)描繪之處。(摘自Google街景)

盧春元在臺府展的獲選畫作,也凸顯當時繪畫的時代意義,不只是對臺灣各地風景的寫生,而是營塑能傳諸後世的「地方感」。地景不只是自然的景致,當中也蘊含人類勞動的結果。當人們聚集建構市鎮,建築、圳渠、道路、農田等等都是對自然環境的改造,地形地貌與天際線的變化展現地方發展的印記,也成為不同時代的人們對自己生活環境產生認同的基礎,這就是所謂的「地方感」。畫家身處現場,感受地方的自然景致與生活情境,再通過畫筆一筆一畫勾勒出屬於當時代的特有風情,以及具有當地特有地方印記。

 

註釋

  1. 見《臺灣總督府報・綜合資料・彙報(學事)》,大正4年4月。
  2. 〈新生厦門に一醫師が武道會 日本武道を擴めんと〉,《臺灣日日新報》,1938-11-04(夕刊2版)。
  3. 「馬背」為傳統建築屋頂橫脊的部位名稱,有金、木、水、火、土五種型態,金形馬背為最常見者,亦有「商人喜金」,象徵招財的意涵。這也讓金形馬背成為臺灣傳統建築最常用的形式,象徵臺灣人期待財運亨通、生活富足。

 

撰文者/李知灝


本文由陳澄波文化基金會提供,原刊載於「名單之後:臺府展史料庫」。
 

名單之後 專題

作者 /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整理了近萬件的陳澄波作品、文件史料後,為了讓基金會員工脫離失業的危機,且在時間與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我們開始面向陳澄波那個時代的畫家們,以臺灣島上最大的文化活動「臺府展(1927-1943)」六百多位入選畫家為主,再到處勸說不同領域的老中青寫手們,一起來共同書寫入選畫家的故事。
#日治時期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妙筆繪鄉土的小學校長──葉火城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名單之後】黑色墨鏡與可愛動物的絕對反差——黃靜山的藝術二三事

相關文章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喜愛山林的記者及南畫家──喜多收一郎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西東重義的繪畫與考古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妙筆繪鄉土的小學校長──葉火城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來趟芝山岩之旅!走進陳承潘〈芝山岩〉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漫步新公園 重溫舊時光──小山不老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畫紙上的穿搭魔術師——野村泉月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抒情詩人的畫筆──萬波教與〈少女〉

名單之後:競逐臺府展的創作者們

【名單之後】從詩畫中誕生的教育者──後藤大治的繪畫之路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尚無任何評論。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