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採集人的野帳》漫話幕後:後臺灣植物大命名時代二三事

《採集人的野帳》漫話幕後:後臺灣植物大命名時代二三事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漫話幕後 2020-11-03

《採集人的野帳》設定在大正時代,臺灣植物研究漸有成果的黃金時代後期,草藥堂少年傳人涼山闖下大禍,進入新落成的腊葉館工作。這部環繞著植物的職人故事,藏著滿滿的大正風情與植物小知識!讓我們透過「漫話幕後」一探究竟!

 

NO.001 
植物標本圖書館──腊葉館

1854年,英國植物學家福鈞(Robert Fortune)至淡水進行植物採集,此後至日治初期,各國植物學家紛紛來臺,大量臺灣原生植物被發現、命名,納入植物分類學的系譜,可說是臺灣植物的「大命名時代」。

早在1898年,就有日本人在殖產局標本倉庫觀看臺灣標本的紀錄,但當時臺灣沒有能夠鑑定新種的學者,可能是新種的標本,還得送回東京帝國大學鑑定。1905年底,殖產局標本倉庫意外焚毀,臺灣早期標本蒙受莫大的損失。1908年後,主要的標本蒐藏與研究工作轉至新成立的殖產局博物館。

1920年代,標本從博物館轉至林業部存放,日本女歌人尾崎孝子曾記述自己初次來臺時,在植物園內樹蔭中的「腊葉室」幫忙整理標本。1924年腊葉館落成,這棟紅色磚造建築,成為臺灣第一座專為植物標本蒐藏與研究的標本館。

據推斷,當時1樓為植物標本櫃、研究空間與主任佐佐木舜一的辦公室;2樓則儲放尚未鑑定或處理的標本,也是處理新標本及研究的空間。

 

漫畫裡新落成的腊葉館,在現代重新修復開放。林業試驗所。

 

日治時期腊葉館內部陳設。林業試驗所典藏。

 

No.002 
佐佐木舜一《綱要臺灣民間藥用植物誌》

故事序章,帶著新書和新種植物來訪的佐佐木慎一,原來真有其人?

植物園職員中,雖然沒有「佐佐木慎一」這個名字,他的歷史原型佐佐木舜一,卻是臺灣植物研究史上的重要人物。佐佐木於1888年出生在日本大分縣,1906年來臺,最初在基隆郵便局擔任通信事務員,三年後跟隨川上瀧彌採集植物,此後足跡踏遍全島,許多新種植物由他發現、命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藥品稀缺、藥用植物受到重視時,他奉命展開臺灣的藥用植物調查,1920年間,升為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試驗場部技手。1919年,佐佐木據調查結果撰寫《臺灣藥用植物調查報告書》,因發行數太少,1924年改名為《綱要臺灣民間藥用植物誌》重新發行,開啟了臺灣藥用植物的系統研究。

《綱要臺灣民間藥用植物誌》調查範圍幾乎涵蓋全島,共記載579種臺灣傳統藥用植物,記錄植物和名、學名和科別,描述性狀,再記錄該植物之方言及漢名、效用及用法,奠定傳統藥用植物近代化研究的基礎。1930年,佐佐木接任腊葉館主任,直到1946年返回日本前,他發表許多新種植物,還撰寫了《臺灣主要樹木方言集》、《臺灣植物名彙》、《臺灣林業部腊葉館目錄》等著作。

漫畫第2回中,涼山能透過殘葉的外觀和味道,判斷神祕盆栽為金線蓮,來自生長於藥草堂的耳濡目染,而這些流傳於臺灣民間的藥用植物知識,也收錄在這本佐佐木舜一記載的著作中。

 

佐佐木悉心整理出版的《綱要臺灣民間藥用植物誌》。
 


涼山擁有快速辨認藥草的才能。

 

No.003 
植物標本小教室

《採集人的野帳》第3回裡,涼山在松尾和福源的指導下,開始學習採集與植物標本製作,從前跟著父親上山採藥的知識,與為了支持植物分類研究進行的採集乍看相似,在枝微末節的小事中,卻有著不同的堅持。

如果說腊葉館就像是植物標本的圖書館,可以系統地分類、查詢已被命名發表的植物物種系譜,那麼一份標本中,又隱藏著哪些訊息呢?

以佐佐木舜一、早田文藏1917年在南湖大山採集的玉山杜鵑為例,一起解讀植物標本吧!

 

玉山杜鵑植物標本。標本來源:林試所標本館。

 

植物: 植物的特徵最常表現在花、果實或蕨類孢子囊群上,標本植物須盡可能包含上述特徵。超過台紙長度的植物,可適度分割或略彎折。若容易脫落的果實、種子,則另以小紙袋裝好,黏貼於台紙上。

台紙: 使用無酸紙,尺寸大小依標本館、年代而略有不同。

印章: 「TypeSpecimen」印章代表此份標本為某植物的模式標本,也就是作為鑑定、命名依據的標本。模式標本不一定是最早發現的標本,而是考量年代、品相、完整度等後才被確立。

標籤: 通常貼於右下角,記錄採集時間、地點、採集者與植物學名。植物學名可能因重複發表、更改鑑定結果而更換,會由後續研究者在空白處貼上新的標籤更正,但舊的標籤不會被取下。

膠紙: 將植物固定在台紙上的膠帶。過往將紙裁切成3-5mm的長條,以膠水黏貼紙條兩側固定莖或葉,現今則多為無酸膠帶,以遮蔽最少重要部位但又穩固為考量,也會以針線在具厚度或者直徑較大處加強固定。

 

No.004 
野外採集去!

日治時期至今,植物標本的採集、鑑定還在進行,也能造訪現為開放展示空間的臺北植物園腊葉館,得知詳細的製作流程。而涼山身處的日治時期,植物學者是怎麼採集植物的呢?從當時林業部長金平亮三的文章〈植物標本の採集に就きて〉中,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行前準備

  採集用具  

採集棒&小型鐮刀:用來採集高處植物。金平亮三的文章中提到他使用南洋產的藤製手杖,在末端綁小型鐮刀,方便割取植物。

修枝剪&小刀、鋸子:用來剪斷樹枝、採集樹木標本。

 

  標本儲存  

採集胴籃&採集袋:用來收集採到的植物,花、果實與種子則收在小紙袋或布袋裡。

木製夾板(又稱野冊)&報紙:採集過程中,用以壓固標本、吸收水分。

 

  採集資訊記錄  

野帳:記錄採集到的植物名稱、採集號、日期、地點等。

 

採集途中

  修剪植物  

採集過程中有時無法仔細確認植物狀況,回到營地後便要開始適度修剪。

 

  乾燥壓製  

Step1. 取一張報紙對折撕開,將標本整理後平夾在半張報紙中間。
Step2. 標本累積至一定數量後,以夾板夾住,再用繩子綁好。
Step3. 存放一晚後,將夾板與繩子解開,以石頭及金屬板搭建臨時竈,烘乾植物與吸水後潮濕的報紙。
Step4. 烘乾完畢後,重新綁上繩子。

 

金平亮三的文章中,把正在吸水乾燥的標本用野冊綁起來的老照片。

 

  後續乾燥  

烘乾、替換報紙的手續一日需進行一次以上。草本、蕨類植物的乾燥時間需要7到10天,木本植物則需10至15-6日。徹底乾燥的標本,以半張新的報紙對折壓平,在標本內裝入編好號碼的紙片,並於報紙包裝上記下同樣的號碼,再加入少量樟腦粉末。每一捆約累積40份標本,用繩子綁好,以牛皮紙於最外層包裝後,放在空箱裡等待標本製作。

 

No.005 
偷製鴉片的山賊村

《採集人的野帳》第5回裡,來到山區採集的涼山一行人,借宿在一個詭異的小村中。為了尋找臺灣杉偷偷溜到外頭的松尾與阿遣當晚在村落深處,發現一整片罌粟花田。後方的小屋裡,更藏著什麼東西,讓一行人差點引來殺身之禍?

鴉片原料提煉自罌粟的果皮汁液,盛開的罌粟花朵十分豔麗。惠康典藏博物館典藏。

 

日治初期,總督府制訂了一連串政策,其中也包括阿片漸禁政策與阿片專賣事業。阿片即是我們熟知的鴉片。由於領臺初期與民眾的衝突,總督府採後藤新平的建議,不再嚴厲禁止阿片,而是將吸食阿片列為一種疾病,總督府只提供阿片給醫師認可的中毒者,同時也成立臺灣總督府製藥所,尋訪臺灣阿片商家及工人,調查、研究並改良阿片煙膏製法,引進現代化機械設備與工廠制度,以進行阿片專賣。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控管阿片吸食者,也能取得可觀收入,以推廣衛生事業。

阿片的製造原料罌粟分布很廣,南至熱帶的印度,北至滿洲、西伯利亞等寒帶都可栽培。罌粟落花後10日左右,縱向或斜向開洞破壞果皮組織內的乳管,流出白色乳狀液體,此液體接觸空氣後會漸漸變成黃色,接著變為赤褐色後凝固,此時的外觀像黑砂糖並具有黏著力,可以收集、包裝後販賣,稱為粗阿片,也就是所謂的阿片煙、生阿片或煙土,是製造阿片的重要原料。

 

臺灣總督府製藥所初期的鴉片煙膏製造過程。日本國會圖書館典藏。

 

過往臺灣本土並沒有大量種植罌粟,生阿片大多從波斯、土耳其、中國、印度等地進口,品質也參差不齊,如波斯阿片用紅紙包裝成長方形,外觀像乾電池內容物,土耳其阿片嗎啡含量高,外觀像乾燥牛糞、夾雜蒴殼、花瓣等雜質,觸感粗糙。當時阿片煙膏種類分為上中下等,有以福、祿、壽標誌,也有以大土、小土來區別。製作阿片時,將原料煙土放入銅鍋,加水在鍋中攤成煎餅般的薄片,兩面皆煎至微焦後,再混入煙灰、老酒、清水,熬煮至濃稠時過濾熬製而成。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從印度、波斯、中國、土耳其等地輸入鴉片原料。國家文化資料庫典藏。

 

為了生產原料,專賣局於1917年起,也曾在臺北、臺中與南投等地闢田種植罌粟,臺北廳的罌粟田約2甲步(日本1步為1畝)、臺中廳、南投廳則各約6甲步。

總督府於1919年在臺中廳種植罌粟三個月後的苗圃。國立臺灣圖書館典藏。

 

在涼山等人的年代,或許只有曾經以盜賊為業,遠離人煙的山中小村才有可能私種罌粟並自製生阿片販賣,但隨著總督府取締私製阿片的腳步,這批生阿片被阿遣偷走後,村婦們的這項副業,可能很難如單婆婆的期望,繼續埋藏在山中。

 

參考資料

三箇功(1924)。阿片の話。南満洲鉄道庶務部調査課。
本田正次、久內清孝(1931)。植物採集と標本製作法。東京:綜合科學出版協會。
李瑞宗(2007)。臺北植物園與清代欽差行台的新透視。臺北:南天書局。
金平亮三(1932)。植物標本の採集に就きて。臺灣博物學會會報v022。n123。479-482。
許宏彬(2009)。剖析阿片:在地滋味、科技實作與日治初期臺灣阿片專賣。科技、醫療與社會第8期。77-120。

 

 

畫家/英張

自由創作者,熱愛手繪風格及日常奇幻題材,正努力茁壯說故事的能力。
著有漫畫版《天黑請閉眼》、《森山朗讀會》。
2018年以《天黑請閉眼》獲當年度金漫獎最佳新人獎。

監修/蔡思薇

臺北人,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任職於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
博士論文以來研究的是日治時期的臺灣自然史相關,對當時的植物學者與其時代精神、文化景觀深深著迷。
合著有《風景的想像力:板橋林本源園邸的園林》、譯有《椰子的葉蔭》等作。


本文原刊載於2020年3月25日出版之《CCC創作集23號:夢想清單:聖地巡禮》、4月29日出版之《CCC創作集24號:百合花開時》、5月27日出版之《CCC創作集25號:臺式恐怖》、6月24日出版之《CCC創作集26號:下一頁,數位漫畫》。

漫話幕後[1] 專題

《青苔咖啡店》漫話幕後:老闆的苔蘚點名時間

《不可知論偵探》漫話幕後:不可知論與人犧傳說

✔ 《採集人的野帳》漫話幕後:後臺灣植物大命名時代二三事

《石唬搶救大作戰》漫話幕後:瀕危動物搞笑生存戰

《四個初夏的藍天》漫話幕後:虎尾建國眷村──跨越意識形態的土地記憶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不可知論偵探》漫話幕後:不可知論與人犧傳說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石唬搶救大作戰》漫話幕後:瀕危動物搞笑生存戰

相關作品

採集人的野帳

日治時期臺籍少年的植物園賣身還債之旅!

相關文章

漫話幕後

《不可知論偵探》漫話幕後:不可知論與人犧傳說

漫話幕後

《四個初夏的藍天》漫話幕後:虎尾建國眷村──跨越意識形態的土地記憶

漫話幕後

《這裡從未現代過》漫話幕後:失落的土地──談原住民傳統領域

漫話幕後

《百花百色》漫話幕後: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花──臨水夫人信仰

漫話幕後

《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漫話幕後:大正臺灣料理文化與娛樂饗宴(上)

漫話幕後

《微醺島之味》漫話幕後:臺灣地酒跑透透!(上)

漫話幕後

《微醺島之味》漫話幕後:臺灣地酒跑透透!(下)

漫話幕後

《微醺島之味》漫話幕後:真實場景大揭密!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菲德 2020-11-04

此留言已被刪除

回覆 00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內湖安海瑟薇 2020-11-04

長知識了!!原來漫畫裡說的都是真的!!!哇!

回覆 00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