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四個初夏的藍天》漫話幕後:虎尾建國眷村──跨越意識形態的土地記憶

《四個初夏的藍天》漫話幕後:虎尾建國眷村──跨越意識形態的土地記憶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漫話幕後 2020-12-10

攝影:吳岳達

「聽起來很遙遠的歷史故事,其實就踩在我們腳下」


《四個初夏的藍天-虎尾眷村今生》其原型與地點改編自虎尾海軍航空隊、虎尾建國眷村及虎尾地區的土地故事與場景,漫畫作者陳小雅與筆者皆是來自虎尾的小孩,採集著老人口中的故事、深掘土地的記憶,並讓這些故事再現大家眼前。許多故事情節並非只存在於虎尾眷村,同樣的時代、不同的地方總存在驚人相似的時代故事。

「虎尾建國眷村」位於雲林縣虎尾鎮的建國里,為今日雲林縣珍貴的聚落建築群,保存範圍高達30公頃,比中正紀念堂佔地更廣,前身可追溯自清領時期的農村聚落、二戰時期的虎尾海軍航空隊兵舍與戰後的空軍眷村。

 

虎尾眷村前身:戰爭迫遷的那哩路

1939年日軍於虎尾廉使庄北方興建訓練飛行員的「虎尾飛行場」,隨著珍珠港事變後、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線的戰況告急,日軍為了增加前往戰線的飛行員訓練,1943年選定虎尾飛行場周遭「後壁寮」、「竹圍仔棋盤厝」、「吳厝」農村老聚落作為兵舍興建地,三處老聚落擁有茂密的樹林與農田,成為絕佳的天然掩蔽。1943年秋天,老聚落的居民花了三個月的夜晚扛著竹管厝搬遷家園,在昏暗、寒冷的夜裡一步步前往日人規劃好的新住所,此段動人與艱辛的歲月也被陳小雅改編入《虎尾眷村的前世-風中的黑籽菜》,黑籽菜象徵著先人面對這段迫遷的無奈,以及猶如野菜般生命力強韌的過往。

老聚落搬遷路線。
地圖來源:大正15年發行的《日本五萬分之一地形圖》。
製圖:李依倪
 

《風中的黑籽菜》封面。圖片提供:陳小雅

 

虎尾海軍航空隊的訓練歲月

隨著老聚落的居民離開,日軍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興建起四個區的兵營區(今虎尾建國一~四村),營區之間相距一至二公里分散轟炸風險,兵舍興建完成後,1944年5月便開始招收日籍與臺籍學員,前來虎尾飛行場進行基礎飛行訓練,許多日籍與臺籍的年輕飛行員在虎尾飛行場體驗了「第一次」沖天,回憶當時穿梭在軟綿綿的雲層中,虎尾海軍航空隊隊員興奮的大喊:「真是太棒了!天堂就是這種地方嗎?」

虎尾飛行場與四個兵營區。圖片來源:《花も苦もある航空隊 十七才の青春》
 

《四個初夏的藍天》中使用到虎尾飛行場地圖的橋段。

 

「神風特攻隊」一詞容易產生「絕對效忠」、「為國捐軀」等既定意象,但神風特攻隊的飛行員們本身僅僅也不過是朝氣蓬勃的少年,《花も苦もある航空隊 十七才の青春》(暫譯:有苦也有樂的航空隊 十七歲的青春)記錄了許多年輕的虎尾海軍航空隊隊員於虎尾生活的回憶,比起戰爭的殘忍或訓練的艱辛,隊員記得更多的是在虎尾的快活歲月,隊員肚子餓晚上偷鍋巴吃、肥皂丟失全員體罰等。對他們而言,最開心的莫過於在戰況告急的年代,來到虎尾仍能吃上米飯、豬肉與魚肉等豐盛餐點,即使每一位隊員清楚自己的任務與訓練目標是衝撞太平洋上美軍戰艦的甲板,但更多存在心裡的,仍是與夥伴們在虎尾的快樂記憶。

「短暫的六個月(在虎尾),不只在軍籍生活中,在我人生之後的70年裡,都是最棒的半年。」虎尾海軍航空隊的年輕隊員如此形容這段天空有著美軍轟炸、遠離家鄉在虎尾受訓的日子。

虎尾海軍航空隊於虎尾的合影。圖片來源:《花も苦もある航空隊 十七才の青春》。

 

空軍眷村-虎尾建國眷村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離開、中華民國接收臺灣,虎尾飛行場與四區兵舍也改為「虎尾空軍基地」與「空軍眷村」。虎尾空軍基地前後經歷虎尾初級飛行訓練班及空軍新兵訓練中心,碰巧的是,不論是日軍的機場或戰後的空軍基地,虎尾的機場皆是訓練「第一次飛行」的飛行員;而空軍眷村命名為「建國眷村」,軍人將四個區的日軍兵舍規劃、隔成軍眷的居住空間,一至四區劃為建國一至四村,居住著機場的飛行教官、機械士、地勤等機場軍人與家眷。

虎尾建國一村1970年代興建的牌樓意象。照片提供:魯紜湘

日軍為了掩蔽而留下的老聚落農田與樹林也融入眷村人的生活,眷村人運用農田隙地發展副業,包含種植蔬果與飼養家畜來提升生活品質,隨著眷二代的成長,眷戶開始改建日軍遺留的兵舍增加生活空間,今日的虎尾眷村仍可見增改建的痕跡。

1980年代眷二代因為就業因素和眷村房屋老舊的問題,開始搬離眷村,1986年韋恩颱風更是重創虎尾建國眷村的老舊房舍,建國三村、四村因受災慘重,在國防部的協助下成為第一批全村離開眷村的住戶,一、二村則在《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的施行下,於2004年開始搬遷,2006年撤離完畢,過往青春的空軍身影也淡出虎尾的歷史。

 

《四個初夏的藍天-虎尾眷村今生》故事解析

《四個初夏的藍天》中所出現的虎尾眷村人、事、物大多皆有改編原型與場景,以下提出幾點分享:


【日軍檔案文獻的引用】
漫畫繪製的過程中,為了使內容更加精準,繪者與筆者向日本亞洲歷史資料中心及檔案局調閱日軍、國軍、美軍檔案,希望在盡量符合歷史的情況下呈現畫面,如漫畫中所使用的地圖皆運用日軍檔案中的機場配置圖、高橋藤所吃的生雞蛋拌飯可真實在日軍的檔案文獻中找到,可以說讀者眼中的一秒,可能是畫者與研究者一個月的研究成果!

米、乾燥飯為虎尾海軍航空隊的飲食,雞卵即是生雞蛋。圖片來源:日本戰敗之後交接虎尾飛行場的交接清冊,收錄於《南臺海軍航空隊虎尾基地-保管目錄(主計長主管自活用物品)》,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Ministry of Defense(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圖左:《大東亞戰爭戰鬥詳報-虎尾海軍航空隊》的虎尾機場與兵舍地圖。

圖右:《引渡目錄國有財產設施-南臺海軍航空隊虎尾基地》的一區兵舍圖,曾於漫畫〈家〉出現。

 

【日遺水塔】
漫畫中時常出現日軍遺留的「水塔」場景,其日文為「高層給水槽」,今日的虎尾建國眷村中仍存有兩個水塔,水塔周遭配有完整的水利設施,包含唧筒室、水井、濾水池、蓄水池,水塔上層的灰色空間為儲水空間,下層紅磚的空間區域則放置幫浦、加壓機等機械。戰後的水塔並沒有再使用過,根據接收老兵的回憶,接收初期因尚未規畫完整、居住空間不足,建國一村的水塔曾經短暫有軍人居住過,在漫畫中成為徐宗良的居住場景。水塔的外觀留有美軍掃射彈痕,可說是虎尾建國眷村見證戰爭的重要設施。

虎尾建國一村日遺水塔。攝影:吳岳達
 

日遺水塔在漫畫中成為徐宗良的居住場景。

 

【傳說的美軍俘虜與慰安婦】
《四個初夏的藍天-虎尾眷村今生》提及的美軍大衛與慰安婦罔市子存在於許多地方耆老的口述回憶中,虎尾基地曾經有慰安婦的議題更是極為敏感,耆老們並不願意多談此議題。「美軍俘虜」一事確實為真事,1944年虎尾飛行場俘獲一架F6F地獄貓戰鬥機,並羈押一位美軍飛行員,駕駛F6F地獄貓戰鬥機的飛行員為美軍中尉,擔任轟炸攻擊虎尾飛行場任務從美軍航空母艦出發,在虎尾上空遭到猛烈砲擊而迫降農田成為俘虜,最後被送往高雄警備府,戰鬥機則放置於虎尾五間厝神社展示日軍軍事實力,不論是美軍俘虜或戰鬥機展示一事,仍存在虎尾耆老的記憶中。

F6F地獄貓戰鬥機於虎尾飛行場的照片。圖片來源:《花も苦もある航空隊 十七才の青春》
 

俘獲F6F地獄貓戰鬥機的歷史事件也被陳小雅畫入故事中。

 

【眷村水坑抓交替】
1944年至1945年美軍飛機時常盤旋虎尾高空,目標為掃射生產飛機燃料的虎尾糖廠及訓練飛行員的虎尾飛行場,《大東亞戰爭戰鬥詳報-虎尾海軍航空隊》紀錄虎尾飛行場及兵舍區皆有受到轟炸而損壞的房舍,其中虎尾飛行場的損壞狀況最為嚴重,此段紀錄與戰後虎尾空軍基地有段時間須重建機廠宿舍的口述歷史相符合。轟炸也把虎尾建國一村後方炸出大坑,根據虎尾建國眷村住戶回憶,大坑非常大、非常深,每到下雨天便會積水,成為眷村孩童的天然泳池,但也因一再發生溺斃意外,最後為了避免危險而將坑洞填起。

除了建國一村的美軍轟炸大水坑,建國二村的沙河也曾沖走過一些孩子,幸運的孩子隨著沙河漂流到建國四村被救起,那是一個下水娛樂卻沒有安全措施的年代,是那樣的純樸卻也那樣的危險。

《四個初夏的藍天》其中一回短篇〈放學〉中所提到的大水坑,是虎尾眷村村民的共同回憶。

 

【跨越意識型態的保存】
2006年虎尾建國眷村搬遷完畢,民間人士發起眷村保存運動,開端並非眷村也並非神風特攻隊,而是因為雲林科技大學教師發現1943年「後壁寮搬遷」的故事,這段故事串聯起搬遷的居民、眷村人與地方年輕人,進而引起政府單位的重視,在2015年成功登錄為雲林縣的「聚落建築群」。「後壁寮搬遷」的故事成功跨越意識形態的對立,回歸尊重土地的所有記憶,也因此虎尾眷村才能完整記錄農村搬遷、虎尾海軍航空隊與建國眷村的歷史。

2009年曾辦理活動還原後壁寮扛竹管厝的場景。照片提供:劉明俊

 

《四個初夏的藍天-虎尾眷村今生》漫畫中,有著參與太平洋戰線的神風特攻隊隊員高橋藤、美軍俘虜大衛、臺人慰安婦罔市子、臺人小廣以及眷村軍人徐宗良,角色身分的設定顯示了戰爭造成國族與族群對立,然而在戰後,眷村軍人卻住進曾為敵人的大本營,1944年落成、1945年戰敗日軍僅使用一年的虎尾飛行場兵舍區,成為許多眷村人一輩子安身立命的家。

若用土地的角度觀看這段歷史,不論是離開的聚落居民、神風特攻隊、美軍俘虜、眷村軍人或臺人,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戰爭產生的衝突、矛盾與身不由己,筆者與漫畫作者陳小雅都期望《四個初夏的藍天-虎尾眷村今生》除了推廣土地的記憶與故事外,更希望讀者能透過漫畫的多元面向呈現,期許世界和平、不再有戰爭。

 

參考資料

寺司勝次郎(2002),《花も苦もある航空隊 十七才の青春》,大分:寺司版畫工坊。
陳小雅(2011),《風中的黑籽菜-虎尾眷村前世》,新北:旺文文創出版社。
《大東亞戰爭戰鬥詳報-虎尾海軍航空隊》,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Ministry of Defense(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引渡目錄國有財產設施-南臺海軍航空隊虎尾基地》,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Ministry of Defense(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作者/李依倪

雲林虎尾人,畢業於雲科大文化資產維護系,致力成為創作者與歷史間的轉譯者、推廣文化記憶保存、文化資產教育及地方學學歷史,長期投入虎尾建國眷村文化保存,經營臉書粉絲專頁「文化保溫瓶」。

漫話幕後[1] 專題

《青苔咖啡店》漫話幕後:老闆的苔蘚點名時間

《不可知論偵探》漫話幕後:不可知論與人犧傳說

《採集人的野帳》漫話幕後:後臺灣植物大命名時代二三事

《石唬搶救大作戰》漫話幕後:瀕危動物搞笑生存戰

✔ 《四個初夏的藍天》漫話幕後:虎尾建國眷村──跨越意識形態的土地記憶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石唬搶救大作戰》漫話幕後:瀕危動物搞笑生存戰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這裡從未現代過》漫話幕後:失落的土地──談原住民傳統領域

相關作品

四個初夏的藍天——虎尾眷村今生

不同的族群,一樣的歸屬。

相關文章

漫話幕後

《不可知論偵探》漫話幕後:不可知論與人犧傳說

漫話幕後

《這裡從未現代過》漫話幕後:失落的土地──談原住民傳統領域

漫話幕後

《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漫話幕後:大正臺灣料理文化與娛樂饗宴(上)

漫話幕後

《送葬協奏曲》漫話幕後:曲終人散──送葬身後事報告

漫話幕後

《良漁良魚》漫話幕後(上):養魚青年阿良奮鬥史

漫話幕後

《採集人的野帳》漫話幕後:後台灣植物大命名時代二三事(三)

漫話幕後

《微醺島之味》漫話幕後:臺灣地酒跑透透!(上)

漫話幕後

《微醺島之味》漫話幕後:真實場景大揭密!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檸檬甜味劑 2020-12-19

沒去過虎尾,但看了漫畫很感動。再看這篇文才知道為什麼會選這些題材描述虎尾眷村。感謝漫畫作者與此文作者。

回覆 02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giyuka 2020-12-13

看完覺得很感動,原來我們所看的故事,比想像的更貼近自己的生活,曾經存在過的痕跡,能夠被這樣記錄下來,真的很棒!感謝所有成就這篇故事的人~

回覆 02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陳小雅 2020-12-11

感謝依倪!超專業好文啊啊❤️

回覆 02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