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調查,不是真的進入田地野外,而是泛指走出書桌前,到真實的生活場域中參與觀察研究對象,這個場域及對象,就被稱為「田野地」。如今,田野調查方法已經從學術研究領域,向外延伸到藝術創作、節目製作、劇本撰寫,成為各種取材報導、深度訪問時必備的技能。
對漫畫家來說,可以怎麼使用田野調查方法來取材呢?在調查過程中,又有哪些該注意的事情?
ACTION!實戰篇
小花今天想要畫一篇跟土地公廟有關的漫畫,對土地公廟與周遭信眾之間的互動關係感到好奇,但還不清楚有哪些可以發揮的題材。這時可以先到土地公廟走一遭,再來決定可能可以繪畫的方向。
NOTICE!注意事項
此處舉出的調查方法,在人類學研究中,通常是最初期的田野可行性調查,初步觀察田野地是否有獨特的人群關係、文化特色現象,是否有可以回應理論未說明清楚之處,再進一步提出研究計畫,進行正式的田野調查。
正式的田野調查會長期投入時間浸淫於此,但是漫畫家取材通常並不需要做到如此程度,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畫圖要來不及了!)先初步田野調查取材,回來思考劇情發展,再彙整資料不足之處,進一步回田野地觀察、訪談,一來一往,將劇情完成。
1 田野前
- 臺灣有很多土地公廟,可以先選定一、兩間作為調查對象。固定一地的好處是可長期觀察廟宇、廟會的變化。但多看幾間不同的廟宇,也能看到差異與特色。
- 選定土地公廟後,可以先在一般的日子前往,另外再挑選有活動的日子參與,兩相對照。
- 若家裡附近就有家人常去的土地公廟,透過人脈關係引領,通常也會比較順利問到東西。
CHECK!田野要點
- 初步爬梳文獻,了解基本資訊並提出問題意識
- 擬定調查主題與對象
- 聯繫受訪單位、對象
2 田野中
- 一開始到廟宇,可以先觀察廟宇的座落方位、供奉神像、廟宇的匾額、柱子、捐款芳名錄上刻著的姓名等,可能會顯示這間廟的知名度與信眾範圍。
- 若是與自己尚未建立關係的土地公廟,可以跟廟公打招呼,告知來訪意圖。
- 可以在土地公廟待一段時間,了解人員進出、互動,他們做了些什麼,除了拜拜之外還有哪些活動在廟裡舉行?若有空的話,也可以看廟裡的工作人員是否需要幫忙,有時幫忙掃掃地、擦擦桌子,也能開啟新的對話。
- 田野時重視與人的來往,不一定是正式訪談,隨意的聊天談話,也可能透露出重要訊息。
- 正式的訪談通常會讓人只說出官方或是政治性的語言,而那些不會講出來的東西,有時更是觀察的重點。
- 田野中,重視五感的記憶,如果情況允許錄音、攝影,能將田野現場感受到的全部記錄下來,過程中也可以速記,以幫助回家時完整記錄。
CHECK!田野要點
- 決定取材方式:參與觀察?訪談?依照田野地性質而定
- 工具:筆記、攝影、臨摹、錄音
- 建立關係
3田野後
- 結束田野工作回到家中,要整理資料並回想一日中在土地公廟中接觸到的人事物,事件發生的細節,個人聽到、看到、聞到、吃到、摸到的感官紀錄。
- 從中挑選與提取最令自己感受訝異、驚奇或是好奇的事物,留待下次拜訪時,以這幾個焦點繼續觀察與聊天、訪問。
- 根據一天收集到的資料,構思圍繞著土地公廟展開的故事可以怎麼安排。
CHECK!田野要點
- 整理資料
- 聽打錄音逐字稿
- 提取關鍵字
- 消化資料,思考不足之處
NG!要小心
在田野調查中千萬要注意的事情!
- 我們的田野調查是他人的日常,尊重與誠懇對待田野中接觸到的人群,對方也有不被打擾的權利。做田野,就是在做人!
- 尊重研究對象的信仰與禁忌,若是某種儀式禁止他者參觀,切勿擅闖。
- 盡量不帶既有刻板印象與意識形態進入田野地,不糾正對方說法,也不用已有的資訊引導對方。
- 獲得的資料請審慎使用,創作時請想像「若我是被表現的群體,會不會覺得遭到冒犯?」盡量別以獵奇心態看待文化現象,也要小心別落入刻板印象的窠臼喔!
參考書目
宋世祥(2016)。《百工裡的人類學家》。臺北:果力文化。
郭佩宜、王宏仁主編(2019)。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臺北:左岸。
本文原刊載於2019年5月29日出版之《CCC創作集14號:想像異文化》。
想像異文化 專題
✔ 田野調查怎麼做
尚無任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