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最近我經常被問到,臺灣漫畫是什麼?我其實滿害怕聽到這個問題,因為對我來說,臺漫就是臺灣人畫出來的漫畫,或是畫臺灣的漫畫。太多人問我了,起初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但慢慢我好像內心有一個答案了,臺灣漫畫就是臺灣漫畫,那個氛圍是因為我們的養成過程、文化接觸等等那些在內在自由的東西,所創造出來的漫畫。
黃廷玉:
我覺得不只是臺灣,不管是日本或是中國,大家都有他們才能夠有的漫畫風景。只是說,臺灣漫畫過去受到日本漫畫很大的影響,我們現在終於可以藉由金漫獎這些年的努力,跟漫畫家自己的探索,重新把鎂光燈聚焦在臺灣漫畫家可以表現出什麼的這件事情上。當我們找到這些東西的獨特性,我們就不用再問什麼是臺灣漫畫了。當你看到這個,就知道這是只有我們可以表現的東西。
本屆金漫獎的開場表演節目之一由表演者扮裝成入圍作品的角色來呈現,角色由左至右分別來自《守娘》、《九命人-時之輪迴》、《冥戰錄》。(攝影:張家瑋)
Q:延續這個問題,也回過頭思考今年的入圍作品,業界其實是有討論的。今年可說是最特別的一年,小眾、非商業作品明顯增加,對創作者有極高鼓舞效果。但獎項也可能引導風向,以這次入圍作品來說,是否曾憂慮臺灣漫畫會更加遠離一般讀者?
曾建華:
我自己感覺可能跟其他評審比較不一樣。我真的是覺得,整體來講是有比較偏離所謂的市場或商業性,因為我是比較商業導向的。我一直覺得,沒有市場,作品再好也沒有用。這幾年,我可以感覺到金漫獎的成長與改變,金漫獎從第1屆到第11屆,其中也陸續有些微變動,這次是變動最大的一次,改成不分類。
其實不管分不分類,整個可以感覺得到,早期的金漫獎評選出來的作品,真的就是偏商業導向。但到後期這一陣子,慢慢有點比較往年齡層較高的讀者提昇。這會是一個問題,因為漫畫不是只有給大人看的,我的個人觀感會開始思考,那年輕人怎麼辦?他們未必會看這樣的作品。
我們推薦這些好東西給讀者,但他們吃得下或吃不下,這可能也會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打散獎項不分類,我們非常贊成的,金漫獎也在試,也不知道這個結果,讀者或市場反應會怎麼樣?很多東西都要去思考,讀者啦、出版社等等。
張曉彤:
我也想回應一下,我們閱讀經驗的另外一面。我們以前都會認為漫畫是給小孩看的,就變成說金漫獎其中一面是為了鼓勵商業,這個我非常贊成,我覺得一定要給漫畫家活路。但另外一面,我們品味的部分要怎麼辦?漫畫能夠表現的深度,這件事情,該被放在哪裡?金漫獎就變成每次都會出現這樣的爭論,我們一方面要鼓勵商業,一方面要活化內容……
黃廷玉:
你看,光是這樣的討論,你就知道我們的評審過程會有多艱難,真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面向。我覺得老實說,現在金漫獎的結果不會影響市場的導向,因為市場上面賣的好的作品,它就是一直都賣得很好。為什麼呢?因為去支撐這些所謂市場導向的作品,它本來就是最大宗的傳統漫畫迷,就像我們小時候或年輕的時候……25歲以下的這些族群。
我個人認為,金漫獎的結果不見得會影響市場,它反而會為市場注入活水。讀者可能會好奇,「欸,這個作品為什麼得獎?那我來看看好了。」但他可能本身的閱讀品味是偏向主流或是商業漫畫的讀者,看完不喜歡也無所謂啊~
大家會有這個憂心,是因為臺漫的市場機制不是很完整,我們只有出版社跟下游跟作者,我們中間應該要有很多的雜誌、評論,或者甚至一些漫畫情報平台等等,這些平台可以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去宣傳各種類型的漫畫,其中會有市場導向,也會有藝術導向的漫畫等等之類的。
我覺得中間這一塊既然有所缺乏的話,業界自然會把期待放在金漫獎上,好比,可以讓好的更好,或讓市場導向變得更強。
但我認為,金漫獎作為一個國家級獎項,而不是一個商業出版社自己辦的任何獎項或是讀者票選獎,它應該展現的是一種臺漫的可能性,跟呈現出漫畫世界的多元面貌。
當然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也不能偏離商業取向太遠。可是老實說,我覺得今年入圍名單沒有不商業的作品,每一本都是可以去讀的,只是這一個讀者的年齡層是不是更寬廣?而不是我們講商業取向的時候,是把讀者限縮在比較小的年齡層。
我也希望,不分類這件事,當這個名單出來之後,讀者也好,創作者也好,他們都可以去吸收這些入圍作品的優點,去想說,「為什麼這個作品入圍了?」、「這個作品到底好在哪裡呢?」作為一個讀者,好好的看它也理解它。
Q:漫畫輔導金最初的目的是希望創造內容,若以近年報名、入圍或得獎作品的反觀政策工具的效用,請問評審團,這股被認為是活水的漫輔金已挹注3年,剛才也討論許多成功的部分,那需要反思檢討的部分又有哪些?
黃廷玉:
我個人認為,漫輔金是針對漫畫工作者而發放的,其實會很缺乏編輯的部分。
漫畫工作者一個人要做所有的東西,比方說《成千上萬、其他的小黑》是屬於個人出版,她可能就沒有編輯可以跟她一起討論這個作品,這就會造成一個現象,我們補助了很多作品,但是如果當這些作品本來就是屬於作者個人創作的時候,它是不是更難找到跟市場的平衡點?或者是說,它的能見度可能就一直侷限在自費出版上。
所以我會一直覺得,漫輔金發這麼多給創作者本人,這是很好的。但我一直會很希望,政府可以規劃編輯或是企劃相關的人才培訓,這些全部都是配套。
曾建華、張曉彤:
沒錯,真的是這樣,還有助手的培訓,助手的訓練也非常重要。
Q:經過這次評選,評審團認為,未來是否有可能增加技術類獎項(如分鏡、角色設計)?或增加內容獎項(如劇本)?
黃廷玉:
因為這次獎項分類全部打散了,但是這次評審之後,我們很認真討論過,或許在兒童漫畫這個類型,我們還是可以獨立出一個獎項,因為兒童漫畫它承載的功能跟它敘事的方法,都會有很大的不同,放在同一個擂台上,就有點可惜。但這次入圍的《怪獸來我家》真的非常好,真的很推薦,因為裡面講了很多情緒管理的東西,我覺得小朋友很需要一讀。
2020金漫獎年度漫畫獎入圍作品《快樂小兔1:怪獸來我家》,博海文化出版。
再來就是數位漫畫,網路原生內容的部分,既然是未來的趨勢,它也值得一個新的獎項,我們有把這件想法放進今年的入圍名單裡,就是《此岸.彼岸》,那是一個非常非常出色的網路漫畫。我們會覺得,如果這樣的漫畫可能愈來愈多的話,我們可以為它獨立一個獎項,因為數位的表現方式跟紙本是有非常大的差別。
關於技術獎項的部分,我個人覺得,像分鏡、畫技之類等等的,我自己會覺得這些都很難用單一標準去判斷,尤其在分鏡上,可能會受到編輯或者是其他各式各樣的原因影響。我個人會覺得,如果往後有愈來愈多的漫畫家是願意跟編劇合作的話,那我們針對「編劇」獨立出一個獎項,我覺得是未來可以鼓勵的方向。
但也要這類型的作品增加之後,成立這個獎項才會有意義。金漫獎是可以順應時代,滾動式改變的。
Q:啊啊,我想知道遺珠之憾。肯定有很多的吧?
評審團眾人:
很多!很多!
那個入圍名單,真的是每一本都非常好的。但還有很多遺珠,我們選不進來的啊~
好啦,我們把名單給你,遺珠有以下:《15歲的神明遊戲》、《OT相談室》、《癌症好朋友》、《大的小的:媽媽與小孩的日常生活大戰》、《如果生物課都這麼ㄎㄧㄤ!》、《情緒森林》、《用九柑仔店》、《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小莊卷》、《罪魂使》、《賢者如星》……。
接受《CCC創作集》專訪的四位評審,由左至右分別為:黃廷玉、張曉彤、邱若龍、曾建華。(攝影:張家瑋)
Q:金漫獎度過第一個十年,本屆已邁入第11年。請問評審團,對金漫獎的下一個十年,有什麼樣的期許或期待?
邱若龍:
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是要持續的,才能夠看到成果。都是一樣的,漫畫輔導金也一樣,最起碼要持續十年,我們未來才能看到成果。金漫獎也是走過十年,迎來這個巨大的變化,過程中它也是慢慢在改變,沒辦法一下子就跳躍到哪個層次。
十年就是一坎。我不能用百年啦,因為我看不到……十年,我們的眼睛還很清楚,頭腦也還沒有僵化之前。
就算是創作者,也是一樣的。如果你畫個幾年,還沒有得獎,然後就想說:「算了不畫了。」那就是自己丟掉自己的機會,得獎也不是漫畫家人生的全部,真正重要的是,你要喜歡漫畫這件事,如果又能得獎,那就是最完美的事情了,人生就完美了。
我們臺灣人終於漸漸開始認識自己了,開始發現自己在世界上的能量。過去我們非常看不起自己,各面向都是,以漫畫來說,這幾十年下來,是有改變的。這個改變,當然是好的方向,所以我們要堅持下去。有些人光看市場,市場有些地方看起來很大,但那個市場或是純商業的角度,可能是限制了你的創作自由或言論自由。
但就是在臺灣,也是在臺灣,可以讓創作者沒有限制,被限制的,只有你自己的腦袋。
攝影:張家瑋
(全文完)
作者/陳怡靜
寫字的人、看漫畫的人。新聞工作十多年,曾任鏡週刊人物組、自由時報、蘋果日報等媒體記者。目前為獨立撰稿人,關注漫畫環境與臺灣新銳創作者。
2020金漫獎特別報導 專題
漫畫編輯跟你想的不一樣?「理想的編輯能帶讀者到新的世界」(上)
漫畫編輯跟你想的不一樣?「精準抓到核心,找到跟讀者對話的方式」(下)
變革最大的一年,金漫獎評審團如何完成這場困難的擂台賽?(上)
✔ 變革最大的一年,金漫獎評審團如何完成這場困難的擂台賽?(下)
好好看喔喔喔!!!
0 /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