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唬和《搶救》系列的動物伙伴
引自農委會特生中心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之紅皮書評估系統,研究臺灣物種受威脅狀態的五大類群紅皮書報告。
圖片提供:白欽源、劉人豪、沈錦豐、劉敏慧、汪仁傑、余建勳。
搶救路殺大作戰
路殺社全名「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2011年8月創立,原本是一群四散各地,關心生態議題的人組成的臉書社團,透過初期成員的技術貢獻和討論協商後逐漸建立。目前路殺社屬於開放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參與。
路殺(roadkill)指動物遭各式車輛撞擊輾壓所造成的死亡事件,然而這些動物在車禍前可能已中毒或生病、也可能被流浪犬貓或人類攻擊致死、被捕獸鋏或割草機重創不治……只要是動物在路上非自然因素死亡的事件,統稱為「路死」,都在路殺社的關心範圍。若在路上發現動物屍體,可以拍照並用官網的回報系統上傳,如情況許可,更可將遺體採冷凍宅配至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讓已逝生命發揮更大價值。
遺體送到特生中心後,研究員不僅可根據路死動物的物種和分布地點,來監控狂犬病、禽流感等疫情,更可藉中毒鳥類的記錄和採樣,找出環境用藥危害野生動物的關聯性,作為檢討及制定國內農藥與環境用藥使用規範的依據。路殺社也透過資料統計的路殺熱點、好發季節和受威脅物種,舉辦「綠島奧氏後相手蟹拯救計畫」等活動,與當地民眾一起改善野生動物路殺情形。目前已和國家公園、林務局、公路總局及部分縣市政府正式合作,將逐步改善國內道路交通安全,減緩動物被路殺的情形,建構友善道路、永續環境未來。
許多參與者在長期記錄後才驀然驚覺,原來自家附近竟然還有那麼多動物努力生存著,只可惜從來沒見過牠們活著的樣子。這樣的衝擊,吸引了一群人投身成為公民科學家,為了臺灣的生態默默貢獻心力。如石唬告訴大寰:也許在這個宇宙裡你只是魯蛇窮宅, 但是在另一個世界,卻是保育有成的肥宅。臺灣未來的生態環境可能像石唬和小涔的年代那樣被嚴重破壞, 但是在公民科學家們的共同努力下,也可能走出新的世界線,變得越來越美好。
累積較多路殺數量的生物,同時也諷刺地代表著族群數量較為穩定暫無危機,以「實習生了沒!」卡池來說,稀有度較低的多半是榜上有名的生物。
臺灣常見路死生物 TOP20
排名 | 物種 | 已知路殺熱點 | 死亡高峰期 | 累積路殺隻數 |
1 | 奧氏後相手蟹 | 臺東縣 | 6~8月 | 7,993 |
2 | 黑眶蟾蜍 | 臺東縣、連江縣 | 4月 | 6,230 |
3 | 麻雀 | 臺南市 | 5月、12月 | 3,162 |
4 | 青蛇 | 桃園市、南投縣 | 5~7月 | 2,410 |
5 | 紅鳩 | 臺南市 | 12~1月 | 1,990 |
6 | 龜殼花 | 臺南市、南投縣 | 10~11月 | 1,774 |
7 | 斯文豪氏攀蜥 | 臺東縣 | 4~7月 | 1,649 |
8 | 大頭蛇 | 南投縣 | 6~7月 | 1,622 |
9 | 雨傘節 | 臺南市、南投縣 | 7~10月 | 1,538 |
10 | 紅斑蛇 | 桃園市 | 6~7月 | 1,329 |
11 | 赤尾青竹絲 | 臺東縣 | 10月 | 1,085 |
12 | 鼬獾 | 南投縣 | 4月、11月 | 1,082 |
13 | 盤古蟾蜍 | 臺北市、新北市 | 4月 | 1,052 |
14 | 赤背松柏根 | 南投縣 | 6~7月 | 1,005 |
15 | 溝鼠 | 臺南市、高雄市 | 1月、7~8月 | 925 |
16 | 白頭翁 | 臺南市 | 4月 | 921 |
17 | 南蛇 | 臺東縣 | 10月 | 868 |
18 | 臭鼩 | 嘉義縣 | 8月、10月 | 763 |
19 | 貢德氏赤蛙 | 高雄市 | 4月 | 739 |
20 | 白梅花蛇 | 桃園市 | 5~8月 | 716 |
數據整理自臺灣路死動物觀察網
路死原因排行榜
目前數據也反應了不同死因的受關注程度,與真實狀況仍有差距。 數據整理自臺灣路死動物觀察網。
|
路殺 94.1% 開發導致棲地被破壞,是野生動物被路殺的主因。 |
|
放生、獸鋏 2.9% 個人棄養或宗教放生行為,不僅使被放生到錯誤地點的動物大量死亡,也容易造成外來種入侵等問題。 |
|
網殺 1.0% 農田四周為防止鳥類破壞作物而架設的鳥網,常使鳥類被纏繞而死。 |
![]() |
中毒 0.6% 動物吃了噴有農藥的作物死亡後,有毒物質也會進入食物鏈不斷累積。 |
![]() |
寵物、野動殺 0.5% 餵食、放養流浪貓狗,對野生動物形成不小的威脅,也是生態保育的難題。
|
![]() |
窗殺 0.4% 撞上玻璃窗受傷死亡是鳥類常見的死因之一。 |
![]() |
人殺 0.3% 除了對部分生物如蛇類抱持畏懼、有害的迷思,易帶原疾病或影響人類經濟活動的動物也常被殺死。 |
![]() |
疾病 0.1% 動物感染疾病後,體力與反應能力下降,提高被路殺的機率。 |
畫家/KoKai
臺師大設計研究所畢業,2009於《CCC創作集》第一期出道, 現為漫畫&插畫自由創作者,漫畫商稿&個人原創同人誌等持續發表中。
2010年入圍日本講談社MORNING國際新人漫畫賞(M.I.M.C.)。
2012年高雄駁二動漫祭.原創微漫畫比賽佳作。參與「2012亞洲名家插畫展」。
2014年參與「原民.印象」臺灣原住民圖像藝術創作展。
2015年原民漫畫作品於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展出。
2016年參加「當漫畫介入社會」當代藝術特展。
2019年參與臺灣歷史博物館「民主學笑:政治漫畫在臺灣特展」。
2020年參與世界宗教博物館「遇見神佛9號-祈福漫畫特展」。
監修/林德恩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本文原刊載於2018年10月31日出版之《CCC創作集8號:非虛構的力量》。
漫話幕後[1] 專題
✔ 《石唬搶救大作戰》漫話幕後:瀕危動物搞笑生存戰
尚無任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