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因年雖因疫情延至6月,年度漫畫出版品官方競賽(La Sélection officielle)仍照常舉行,金獸獎(Le Fauve d’or)頒發給來自美國的作品《心牢之旅》(The Hunting accident)。
究竟這本漫畫的內容為何?又有何特殊之處? 當監牢內的囚犯遇上但丁的文學,一場心靈之旅於焉展開……
大多數的小孩有雙親呵護,美國小男孩Matt卻只是父親的童工。為了搬運沉重的冰塊,折斷指頭,父親吭也不吭一聲,只是要男孩繼續工作。男孩長大後離家流浪,不慎走上江湖路,在一場搶案中失明,保住了性命,從此只能用雙手去拼湊世界的模樣。
監獄對常人而言形同地獄,失明的Matt在其中幾乎沒有存活的希望,出獄後也同樣前途茫茫,這樣的人生不如早日退場。Matt愛看書的牢友答應,只要他讀完但丁《神曲》的〈地獄篇〉點字版,就完成他從人世煉獄解脫的心願。
Matt沒想到,但丁這個跟自己祖先同樣來自義大利的作家,在13世紀政爭失意之際,還能寫出如此精彩的文字。Matt本來準備把自己永遠埋入黑暗之中,而但丁的文字卻帶來一絲曙光……
以上為安古蘭漫畫節今年金獸獎《心牢之旅》(The Hunting accident/l’Accident de chasse)主角Matt的人生經歷。
1950年代末期的美國芝加哥,小查理在母親過世後,搬到芝加哥跟父親Matt同住。查理長大後跟幾個不良仔廝混,牽扯入一樁竊案。他失明的父親為了勸兒子浪子回頭,決定告訴他自己早年失明的真相,因此帶出自己年少入獄的往事。
© Sonatine Éditions
獄中夥伴與文學扶持
Matt年少入獄時相當沮喪,他在監獄中沒有朋友,更有人趁他失明占他便宜。他的牢友Nathan為富家之子,他承諾未來會幫Matt「解脫」,引領Matt進入文學殿堂,閱讀但丁《神曲》〈地獄篇〉(l’Enfer de la Divine Comédie)。
Nathan出身美國富裕家庭,雖然老父常來探望,他卻總覺得兩人難以交心。他心底一直希望能跟父親更親近,卻始終沒有等到父親的擁抱,也沒有勇氣主動擁抱父親。
他始終相信,情人Richard是唯一愛他的人。這兩個富家子弟共謀犯下兇案,雙雙被判無期徒刑。即使Richard把責任推給Nathan,後者還是拒絕面對愛人背骨的現實,只想沉浸在被愛的滿足感之中。
Nathan博學多聞,出身上流社會的他,即使有心在監獄開課,還是難以放下身段。他會多國語言,但並不理解社會基層小民的語言與文化。他對來自社會底層的Matt的年少經歷充滿好奇,Matt也勸他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授課,才得以跟其他牢友溝通。牢友們跟Matt一樣,拜Nathan課程之賜,也成了但丁的粉絲。
© Sonatine Éditions
絕望中向光生長
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為13世紀義大利詩人,積極參與佛羅倫斯城邦事務。他選擇站在與教宗派對立的城邦自治陣營,結果後者在政爭中失利,但丁如果不想受火刑,只得流亡異鄉。
他在流亡期間完成了《神曲》,成為義大利文學代表作。但丁在這部作品中跟著前輩作家參觀地獄,看到諸多惡徒在此受罰,有人因抓姦在床,憤而殺人;也有人因背叛朋友而受罰。
Matt的牢友們對但丁筆下的地獄酷刑心有戚戚焉,也會因為書中人物遭遇跟自己或牢友類似而相互調侃。1950年代的美國監獄囚犯,透過Nathan與Matt的引薦,跟13世紀的義大利作家作品有了共鳴。
透過閱讀與獄中經歷,Matt變得更有自信,對世事有自己的評斷與看法,他並不是單純聽命Nathan的小人物。當初那個在外流浪,聽夥伴介紹希臘哲思的少年,在人間煉獄中閱讀文學中的地獄,反而讓他的世界更開闊。在獄中被欺負時,文學也成了他自我療癒的心靈丹藥。
當年那個不受父親呵護的童工,在看似黑暗絕望的監獄中,透過文學與夥伴相挺,開始往光的方向生長。
Matt讀完《神曲》〈地獄篇〉後,要求Nathan實踐幫他解脫的諾言。沒想到Nathan告訴他,但丁《神曲》原來還有〈煉獄篇〉與〈天堂篇〉兩大章。這讓人想起某些網路笑話,有些重度漫迷魂無法成佛,就是因為還沒有看完某些連載,心中思思念念,執念相當深(轉頭望向《千面女郎》、《尼羅河的女兒》……)。
但丁精湛的文筆讓粉絲Matt欲罷不能,希望拜讀這位文豪其他作品。他是要早日丟棄這身皮囊,還是無法拒絕請看下回分曉的誘惑,為了偶像但丁,在人間留久一點?
© Sonatine Éditions
編繪首度嘗試長篇創作
《心牢之旅》一書編劇卡爾森(David L. Carlson)當初聽到朋友轉述父親Matt獄中遭遇時,應該就像Matt當年閱讀《神曲》一樣,著迷不已。
這位音樂人兼影像創作者從來沒有參與過漫畫創作,也坦承從未看過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他買下這則故事版權後,盤算先推出漫畫版,心想漫畫可以充當電影分鏡劇本(storyboard),之後再推出電影版。他聘請青年藝術家布萊爾(Landis Blair)負責繪圖,近4年密集合作後,他覺得這本400多頁的漫畫已是自成一格的創作。
繪者布萊爾受訪時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參與圖像小說繪製工作,他的筆觸如版畫刻刀,細密織就故事中的現實與奇想場景。他覺得自己並非技巧高超的繪者,這樣的表現手法正好藏拙。
布萊爾確實不是特別出色的繪者,但他筆下各個人物依然具有辨識度,他在場景構圖與敘事節奏掌握上也相當在行。
出版本書的法國小奏鳴曲出版社(Sonatine)本來主要出版警探或推理風格小說,從未出版過漫畫。總編本來想出版轟動社會的兇殺案相關作品,意外發現以監獄更生人為題的《心牢之旅》。
本書先前已獲法國另一大型漫畫節聖瑪洛「漫畫泡泡港岸」(Quai des bulles,Saint Malo)贈獎肯定,加上安古蘭金獸獎,對這位慧眼識英雄的總編可說是雙重肯定。
© Sonatine Éditions
疫情期間的心靈寄託
法國安古蘭漫畫節享譽國際,舉辦至今已48年。對法語漫畫界而言,作品若能獲得官方競賽提名甚至獲獎,對作品行銷助益甚大,2020年金獸獎頒給《法國大革命:自由之章》漫畫(Révolution: Liberté),得獎後賣到缺貨。書店老闆們口頭上雖然埋怨,心裡其實應該相當歡喜。
法國去年10月底,因武漢肺炎疫情未見改善,進行第二次封城。封城前夕,民眾不再搶著囤糧,反而是去圖書館借書,也有不少人去書店採購。
書店一開始被法國政府列為「非必要性」商家,無法開業。後來獲作家、出版業與民眾聲援,法國政府只好讓步,法國書店才不至於像第一次封城時業績受創。法國兩次封城解除時,書店業績明顯成長。
疫情讓法國民眾意識到,閱讀確實無法填飽肚子,但在苦悶時期有其無形價值。筆者自己也經歷過法國兩次封城,閱讀確實是無言卻多聞的良伴,多少可體會Matt神遊但丁筆下世界時的心情。
《心牢之旅中》中, Matt失明入獄後,認為自己置身活地獄,就算跟重大刑犯同寢室被做掉,也沒什麼關係。還好人生有時就像神話中的潘多拉之盒,當災厄全都從盒中流竄出去,盒內還保有一個微小的希望精靈存在。
即使在最絕望的深淵,只要有一丁點生存的意志,即使全盲,但心知道,光的方向何在,生命的出路就存在。
作者/林莉菁
旅法漫畫家、Ulysse亂彈部落格站長。巴黎龐畢度中心2012年漫畫星球(Planète Manga !)台灣漫畫周暨屏東國際漫畫節與台中國際漫畫節策展人。曾出版漫畫《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Fudafudak閃閃發亮之地:Formosa環保小農奮鬥記》台灣版與法文版,新作《家Ka, Chez moi》今年九月即將在法國出版。
尚無任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