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是全球最知名的漫畫節之一,每年一月底,數萬漫迷從全球各地湧入位於法國西南方的安古蘭,參與為期四天的漫畫盛會。今年CCC也遠赴法國,帶回對於這場歐洲漫畫盛事的觀察。而此屆也是臺灣館正式參展的第九年,臺漫與歐漫市場的交會,又有著哪些火花?
今年安古蘭的主要海報之一由日本漫畫家高橋留美子操刀,她也是去年安古蘭年度大獎的得獎人。
©Rumiko Takahashi / 9e Art
從一個滿地紙團的頒獎舞臺,看見歐漫裡的自由、多元與尊重
如同每年的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頒獎典禮向來是重頭戲,各國的作者、編輯、出版人、記者等齊聚一堂,等待令人興奮的時刻。但今年的頒獎典禮卻出現不可思議的場景,典禮開始沒多久,頒發葛西尼漫畫編劇獎(Prix René Goscinny–Prix du scénario)後,得獎人法比安.維勒曼(Fabien Velhmann)與關.德.邦內乏勒(Gwen de Bonneval)邀請現場作者、編劇與編輯上臺,共同呼籲政府與各界重視漫畫創作者的收入問題。
那真是個奇妙的場景。約百名漫畫創作人紛紛起身,上臺響應這場行動,他們以A4白紙遮蓋面孔,象徵「沒有作者,就沒有作品」。其中一位得獎者法比安・維勒曼更現場宣示:「作者的生活無法改善,就不會有漫畫,也不會有安古蘭漫畫節。如果漫畫業界再不改變陋習,從明年開始,我們也就不再參加安古蘭漫畫節了。」那強而有力的聲音,讓現場爆出掌聲。
在頒獎典禮上,漫畫工作者們上臺以白紙遮臉,呼籲各界重視漫畫創作者的收益問題。
安古蘭漫畫節提供
為期四天的漫畫節期間,大大小小抗議不斷,就連安古蘭地標之一的《丁丁歷險記》作者塑像都被裝扮成抗爭者。攝影:陳怡靜
漫畫節藝術總監斯特凡•波強(Stéphane Beaujean)退居一旁,將舞臺讓給創作者,他的臉上不顯慍色,仍掛著微笑。長長的宣言宣讀結束,參與行動者離開舞臺前,有創作者將白紙揉成一團丟在現場,黑色的舞臺地板留下一個又一個的紙團,彷彿一個又一個不想被忘記的訴求。來自臺灣的我們在心裡驚呼:「這下子,工作人員要來掃地了吧?」但沒有,那些紙團就在舞臺上,直到典禮結束。
接下來的每一個獎項,都在滿地紙團中頒發,得獎的創作者們在致詞時不忘表達訴求,獲得偵探漫畫獎的作者艾曼紐・莫瓦諾(Emmanuel Moynot)甚至赤腳上臺,聲援早先的創作者舞臺行動,「因為我覺得自己是個窮人,比起打蠟的鞋子,我更習慣人字拖鞋,感覺更接近地面。」
早在去年,法國文化部便宣布2020年是漫畫年,漫畫將成為主要的文化推展項目。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是自密特朗(FrançoisMitterrand)以來第二位於漫畫節期間造訪安古蘭並出席新秀獎頒獎典禮的總統。但對作者們來說,2020更像是抗爭的一年,就連漫畫節首日,法國文化部長、安古蘭市長高舉漫畫,號召民眾一起看漫畫時,他們面對的也不是參與閱讀的群眾,而是高歌抗議的作者們。
安古蘭小獸也成為表達行動與呼籲的改作對象,處處可見創意抗爭。攝影:陳怡靜
根據法國書市年度報告,雖然出版市場整體衰退,但去年的漫畫銷量卻較前一年度成長,銷售金額也多了15%,然而法國半數以上的漫畫作者收入不到基本薪資,36%的作者收入更低於貧窮線,這讓作者們愈來愈難忍受。他們疾呼應該善待作者,才能有好的作品。
在漫畫節裡,安古蘭著名的塑像被裝扮成抗議者,更有出版社與創作者串聯罷工。於是,熱鬧滾滾的展覽期間,讀者還忙著逐攤買書,卻有出版人好整以暇地將攤位蓋上布幔,就這樣暫時離開現場。
一股革命的氣息穿梭在為期四天的漫畫節裡,最受矚目的「最佳作品獎」彷彿也在呼應這樣的氛圍。在頒獎典禮的壓軸,頒給了《RÉVOLUTION1. LIBERTÉ》(革命 第1集:自由),由弗婁宏.瓜直勒(Florent Grouazel)與雲.羅卡(Younn Locard)共同創作,兩人分別負責編劇與作畫,採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壁畫形式製作三部曲,盡可能以貼近歷史的視角,描繪1789年到1794年間複雜的狀態。
從書封上可以明顯看見這本作品的精神,當時巴黎大街上吹起革命風暴,改變了法國。在畫面裡,前方抬起的手臂是血紅色的,握著一把起義者使用的手槍。背景中,蔓延開來的是長矛、手臂和拳頭,象徵民眾反抗的精神。根據法國媒體報導,兩位作者追溯到1789年大革命的開始,從槍林彈雨中孩子的視角出發,點燃這個作品。
艾曼紐·莫瓦諾(Emmanuel Moynot)獲得偵探漫畫獎,舞臺藝術家也即時創作出符合獎項的插圖,播放在螢幕上。
安古蘭漫畫節提供
2020年獲得大獎的《RÉVOLUTION1. LIBERTÉ》瞬間缺貨,足足得等上一個月才能買到再刷的新書。
REVOLUTION ©Actes Sud 2019
從一個頒獎典禮舞臺到一字排開的得獎作品,我們得以發現一個明顯現象:在歐洲的漫畫世界裡,自由、多元,並且互相尊重。
第9年的臺灣館,73位漫畫家的「熱情」
安古蘭漫畫節今年來到第47屆,也是臺灣官方正式設立展區的第9年。算一算,9年來共有73位跨世代漫畫家造訪這個漫畫聖地,從一開始的克難參與,到如今,幾乎年年都有新銳創作者入圍新秀獎、數位漫畫等獎項。2018年,旅居英國的臺灣漫畫家劉倩帆一舉獲得數位漫畫競賽第二名,拿下臺灣第一座安古蘭小獸獎。隔年,饒予安也獲得數位漫畫獎(#DrawMeComics)第三名。
臺灣館參展漫畫家聯手創作,左起吳宇實、星期一回收日、高妍、阿尼默、筆頭、NIN、水母蟲、劉倩帆、Stellina Chen(陳筱涵)。攝影:陳怡靜
Stellina Chen(陳筱涵)是臺灣首位以政治諷刺漫畫赴法的創作者,在展場與我國駐法代表處大使吳志中分享創作理念。攝影:陳怡靜
今年的臺灣館以「PASSION 熱情」為主題,策展人郝明義表示,便是希望呈現臺灣新生代創作者不同風格的創作能量。他認為,根植在自由開放的環境裡,讓臺灣漫畫風景愈來愈多元、有趣,以今年臺灣館參展代表漫畫家為例,便可看見百合純愛、全彩藝術漫畫、抒情詩意、政治諷刺漫畫等諸多樣貌。他也期待臺灣漫畫家能實際與各國創作者、出版人、讀者接觸,因為這是最有效的交流與刺激。
近年關注臺灣漫畫的法國出版社「chatto chatto(貓貓)」編輯尼可拉.加里亞諾(Nicolas Galiano)也告訴我們,過去他開始尋找日漫之外的作品時,很快就注意到臺灣漫畫。「我往往先被封面吸引住,接著再去了解故事,臺灣漫畫風格愈來愈多元,這次我看中幾本作品,但原來不只我一家出版社在打聽呢!競爭有點激烈了?真令人緊張。」
臺灣漫畫甚至有了追星族,有多位喜歡臺漫的歐洲讀者已成書迷班底,每年都會準時到臺灣館報到。
漫畫節是歐陸漫畫盛事,許多法國學校展開校外教學,許多小少女搶進臺灣館展台收集漫畫酷卡。攝影:陳怡靜
臺灣館主視覺由甫獲金漫獎年度大獎的星期一回收日擔綱,俏皮的粉紅色馬尾女孩圖像相當受小少女讀者歡迎。攝影:陳怡靜
近十年來,臺灣原創確實蓬勃發展,創作表現形式多元,漫畫敘事不再只有商業王道的日漫風格。我們可以窺見,一股有別於商業日漫的氛圍正在成形,創作者似乎不再囿於單純的市場考量,而更勇於尋找自己的風格,彷彿一場「新臺漫運動」。
這樣的改變怎麼發生的?回顧安古蘭臺灣館九年來,73位創作者遠赴法國,在多元的刺激中,重新思考對漫畫的定義,或許也隱隱影響了臺灣漫畫市場的質變。
2021年,臺灣館將邁入第十年。下一個年度,臺灣漫畫又會是什麼模樣?讓我們一起期待。
2020年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官方競賽得獎名單
獎項 | 書名 | 得獎者 |
最佳作品獎(金獸獎) | RÉVOLUTION 1. LIBERTÉ | Florent Grouaze/Younn Locard |
評審團特獎 | CLYDE FANS | SETH |
最佳系列漫畫獎 | DANS L'ABÎME DU TEMPS | 田邊剛 |
最佳新人獎 | LUCARNE | Joe Kessler |
最具膽識獎 | ACTE DE DIEU | Giacomo Nanni |
兒少票選獎 | LES VERMEILLES | Camille Jourdy |
文化遺產獎 | LA MAIN VERTE ET AUTRES RÉCITS | Nicole Claveloux/Édith Zha |
SNCF偵探漫畫獎 | NO DIRECTION | Emmanuel Moynot |
另類漫畫雜誌獎 | KOMIKAZE #18 | Ivana Armanini |
青少年票選獎 | 《雪之虎4》 | 東村明子 |
法國公視觀眾票選獎 | SAISON DES ROSES | Chloé Wary |
年度大獎 | 艾曼紐・吉貝(Emmanuel Guibert) | |
漫畫編劇獎 | Fabien Velhmann/Gwen de Bonneval |
作者/陳怡靜
寫字的人、看漫畫的人。新聞工作十多年,曾任鏡週刊人物組、中國時報調查採訪室、自由時報、蘋果日報等媒體記者。目前為獨立撰稿人,關注漫畫環境與臺灣新銳創作者。
本文原刊載於2020年3月25日出版之《CCC創作集23號:夢想清單:聖地巡禮》。
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特集 專題
✔ 2020年安古蘭漫畫節特別報導
尚無任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