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在多重宇宙裡遇見同一個核心:盛浩偉讀「文學之秋」企劃

在多重宇宙裡遇見同一個核心:盛浩偉讀「文學之秋」企劃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活動快訊 2022-11-17 盛浩偉

 

 

由CCC創作集所推出的「文學之秋」新感覺短篇漫畫企劃,推出7篇風格迥異的短篇漫畫×7篇文本,讓漫畫遇上文學,探索形式與靈感的邊界——!

✸catman〈日落套房〉
✸Doz Lin〈Days〉
✸Gami〈採集〉
✸Pam Pam Liu〈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衰〉
✸愚星〈軌道分岔的旅行〉
✸羅荷〈雪女〉
✸森森〈罐頭工廠〉

文學的核心

文學是什麼?

這已經是個散發濃濃老舊臭味的問題了。但說實話,身為文學創作者,在寫下作品的時候,腦海裡還是會不斷響起這樣疑惑的聲音。尤其,最近愈來愈常見文學的「改編」,改編成戲劇、改編成電影、改編成漫畫等等,每次看到這些作品時,我都不禁思考著:文學的核心是什麼呢?是故事與情節嗎?還是人物?確實,這些是最顯而易見的部分,可都不是文學所獨有的,也有可能是反向的,從戲劇、電影、漫畫等催生出文學作品。然而,有沒有什麼是專屬於文學所獨有的?

如果非得要給出一個答案,那麼我會說是「顯示與遮蔽」吧——不只是顯示,也不只是遮蔽,而是顯示的同時也遮蔽著。文學就是如此不穩定之物。只因為文學主要是由文字構成,而文字比起圖像與畫面的重現,倒更接近於一種抽象的召喚,召喚著儲存於觀者內在的世界。那不完全是外在世界的客觀現實,而是融合了記憶、情感、想像的主觀現實。說得更清楚一些,比如,當我們在小說或詩裡讀到「海」,眼前或許會浮現海,卻不會是同一片海。同理,街道也是,城鎮也是,人物也是,情感也是,每位讀者都被喚起了既相同又不同的東西。

相反地,戲劇、電影、漫畫,讓觀眾確切看到一片特定的海,特定的街道、城鎮、人物,呈現更多具體的現實細節;但文字在每位讀者的心中,只召喚出同樣的輪廓——這是它所顯示的——卻又允許我們填入不同的色彩、紋路、光影——這則是它所遮蔽的,因為我們永遠無法完全以他人之眼來觀看。作品遂在每個讀者個詮釋下成為一個又一個版本的多重宇宙,不斷向外繁衍增生,甚至到最後可能變為完全不同於原本的樣貌……

無止境的歧異聽來令人沮喪,彷彿只會愈走愈遠,沒有互通的可能,但依舊有些時候,這些看似分散的多重宇宙卻會在無窮的蜿蜒、漫繞、踽踽獨行之後,於偶然的瞬間裡產生交集。就像是不斷調整著波段,忽然就有了短暫的共鳴;也許是共鳴於事件、感受、想法、情緒,但總之,是忽然在這個已不同於原初的文學世界裡頭,找到了一個專屬於自己的位置:好像,那寫的就是我。這種複雜、難以簡單解釋卻又神奇的感受,正是我經常在文學作品當中、只有在文學作品當中,所體會到的。

神似造就的多重宇宙

也因此,在閱讀這次「文學之秋」企劃時,我非常驚喜。

這些短漫畫作品取材自文學,有國外的、臺灣的、純文學的、類型的,甚至也有來自詩作的,但卻都不是一般常見的「改編」,並不拘泥於原作的故事情節、人物等等,而是一種遙遙的致敬,最後各自脫胎出了不同的精彩風貌。有點像是在「形似」與「神似」之間採取了後者——當然,如果是採取前者,那麼在現今的法律和風氣之下,就會碰上著作權與授權相關的問題了。但出乎意料的是,「神似」的策略,似乎意外地有效。

一開始收到這些作品時,我先不管原著是什麼,只以漫畫為主進行第一次閱讀。有趣的是,閱讀過程中,好幾次想著:這部分的呈現,跟某某文學作品好像呀。而等到看完漫畫再揭曉答案時,竟然也命中了七八成。這也彷彿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個珍貴的、偶然交會的瞬間——而且是好幾重的交會。第一重,是漫畫家對原著的詮釋;第二重,是漫畫家從原著衍伸而得的作品;第三重,是我對原著的詮釋;第四重,則是我對漫畫家作品的詮釋——也許還有更多層次也說不定,但無論如何,這些不同的多元宇宙,竟能巧合地在某個點上疊合。

我不禁聯想到,過往在閱讀或觀看改編自文學的作品時,反倒經常感到失望與落差:覺得人物或場景不該是這樣、情節的呈現不該是那樣,等等之類。但那些講求「形似」的改編,絕大多數應該是對作品整體做了各種紮紮實實的考證,甚至可能與原作者來回確認過數次,並不馬虎。然而,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才將那專屬於文學的核心,那個「顯示與遮蔽」的特性,化約縮減成了「顯示」;只在乎作品裡的可見,卻忽略文學讀者的感受總是由可見與不可見一同形塑而成的。

而「神似」則正好相反,取其片面與不可見的部分,卻因此能夠捕捉到原著的精神。

大於單一自我的思索

除了「神似」之外,「文學之秋」的這七篇作品也都與原著的主題有所呼應。我想從這個角度,大致將作品分成兩組。

先來談談愚星〈軌道分岔的旅行〉。漫畫裡,繁複的分鏡,跳躍的對話框,斷裂的文字,彷彿在這些破碎的畫面之下,還潛藏著一個甚至數個巨大的故事,讀者卻沒有辦法將其看清,卻能有強烈感受與情緒起伏。這篇漫畫靈感來自阿根廷作家波赫士的短篇小說〈小徑分岔的花園〉,小說的故事難以一言以蔽之,但裡頭最迷人的概念,是他虛構了一本彷彿迷宮、能夠同時涵括所有因果鍊可能性的小說。我想,〈軌道分岔的旅行〉就是試圖呈現這一點,才將所有可能的故事線並置在畫面上,彼此發展、交錯,最終匯聚於一點,卻又隨即擦身而過——這種歧異與短暫交會,不也正是文學的核心?我想,這是最能與此次企劃呼應共振的一篇作品了。

愚星〈軌道分岔的旅行〉彷彿在破碎的畫面之下,還潛藏著一個甚至數個巨大的故事。

森森〈罐頭工廠〉則向貝克特著名劇作《等待果陀》致敬,漫畫故事以首尾相連的結構,將原著那種漫長而無意義的重複、徒勞表現得淋漓盡致,呈現出人類存在處境的荒謬。但不同的是,漫畫裡相當於果陀的角色是廠長,對比於作業員,這就帶出了階級之分;而工廠的設定也讓人從原著的存在主義,聯想到當代人們無從逃脫的資本主義。而Gami〈採集〉則擷取、轉化了原著《記憶傳授人》的科幻設定,故事的前半有懸疑伏筆,結尾則精彩地翻轉,讓孩童的天真與血腥殘酷形成強烈張力,像是一記重拳,打醒了對於潔淨、整齊劃一烏托邦的幻想,也捕捉到了原著反烏托邦的精神。

森森〈罐頭工廠〉將原著那種漫長而無意義的重複、徒勞表現得淋漓盡致。

Gami〈採集〉的開場即發生了一起殘忍的搶劫殺人案,在這座號稱沒有危險和犯罪概念的城市裡,別樣地不尋常。

私我的經驗感受

前述三篇,主題都觸碰到了抽象的或是廣大的社會體制面,想要企及更具普遍性的層次,可以說是大於單一自我的思索。而另外四篇,則更聚焦於私我的經驗感受。

比如Doz Lin〈DAYS〉,描述了一對不那麼相同的戀人漸行漸遠,沒有太大的衝突與跌宕,單純就是兩人的思維、重視的事物不同,有一種平靜而寫實的惆悵。特別的是,這篇漫畫靈感來自黃柏軒詩作〈開始〉的詩句而非小說故事,足見作者在詩中感受到的情感能量。而catman〈日落套房〉同樣也描寫了情人的遠去,並更著重於描繪分手後的內在感受。其化用的是《小王子》,講述看夕陽的悲傷,而原文那帶有點奇幻與童趣的性質,則替漫畫那寫實的故事情境妝點了不同的氛圍。這兩篇一起看,不免被勾起許多戀愛的回憶。

Doz Lin〈DAYS〉筆下的戀人,有一種平靜而寫實的惆悵。

catman〈日落套房〉同樣也描寫了情人的遠去,並更著重於描繪分手後的內在感受。

羅荷〈雪女〉與Pam Pam Liu〈生命不可承受之衰〉雖然也都是關於個人身邊的故事,卻都帶有濃厚的超自然色彩。〈雪女〉講述一段童年時期的神祕經歷,在長大後留下一抹不可解的記憶刻痕,這與原著村上春樹〈冰男〉那種超現實的故事與淡然的敘事口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生命不可承受之衰〉,則是企劃中唯一一篇以幽默感取勝的作品,在短短的篇幅裡講述了曲折又令人發噱的荒誕故事。篇名乍看讓人以為是向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致敬,其實故事是啟發自成英姝的短篇小說集《公主徹夜未眠》;不過無獨有偶,「公主徹夜未眠」這個名字,其實也是取自普契尼歌劇《杜蘭朵》當中的曲目。這種著作與著作的層層轉引,也體現了「文本」(text)一詞的原意。

羅荷〈雪女〉講述一段童年時期的神祕經歷,在長大後留下一抹不可解的記憶刻痕。

Pam Pam Liu〈生命不可承受之衰〉在短短的篇幅裡講述了曲折又令人發噱的荒誕故事。

文本的原義就是「織品」。想像一下,小說,詩句,漫畫,其中的紋理就如同絲線般,編成一片又一片織品。讀者順著線頭往下,將會連到另一片織品,而那條線頭、更遠的那條線頭,以及其餘難以計數的線頭,也是如此。文本與文本之間,看似獨立,卻又隱然彼此相連。而閱讀此次「文學之秋」企劃,就像是穿梭於織品與織品的多重宇宙之間,卻又始終能遇見同一個核心:在遮蔽的同時,也顯示著。

 

作者 / 盛浩偉
盛浩偉,作家,興趣廣泛,關注文學、漫畫、電影等。著有散文集《名為我之物》等。
#新感覺推薦#文學之秋#圖像小說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漫畫書以外,陪伴我們長大的漫畫周邊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追漫台三週年☆神留言回顧

相關作品

雪女

15歲的冬天,我遇見了雪女。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衰

那些人生中會遇到的衰事

日落套房

和她分手之後 ,我離開了那座總是在下雨的城市。

DAYS

全然由自己造就的世界,卻沒有一丁點別人的聲音

採集

沒有危險和犯罪概念的城市裡,發生了一起殘忍的搶劫殺人案

軌道分岔的旅行

素不相識的男與女於火車上的對話紀錄。

罐頭工廠

你知道怎麼離開這裡嗎? ⋯不知道。 不然就再試一次吧。

相關文章

新感覺推薦

新感覺推薦:高妍〈小心水深〉

新感覺推薦

新感覺推薦:Arwen〈Swimming Pool〉

新感覺推薦

新感覺推薦:Gami〈說不的人〉

新感覺推薦

新感覺推薦:A ee mi〈試衣間〉

新感覺推薦

新感覺推薦:Adoor Yeh〈這裡從未現代過〉

活動快訊

畫格裡孕育的必然性:盛浩偉閱讀「影格之秋」小感

2023台漫大回顧

2023年台漫推薦:實體露出機會越來越多的獨立漫畫

活動快訊

《漫畫裡的臺北少年人 臺北漫畫城市特展 》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gillianwallis749 2023-10-29

此留言已被刪除

回覆 00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Mintia 2022-11-18

文章竟然不能按愛心啊?

回覆 11查看回覆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