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notification when there is an update!
Download 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Comics
  • Articles
  • Rankings
  • By Publisher
  • 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
  • CCC Announcement
  • Log in/Register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Trending Tags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Log inRegister
Home
chevron_right
Articles
chevron_right
從《沉默的艦隊》到《空母伊吹》 ──軍事漫畫大師川口開治專訪

從《沉默的艦隊》到《空母伊吹》 ──軍事漫畫大師川口開治專訪

Share

Copy Link

Line

Facebook

瞄準!軍事漫 2023-05-09 張詠翔

日本軍事漫畫大師川口開治三十年來創作了《沉默的艦隊》、《次元艦隊》、《空母伊吹》等作品,以當代戰爭與太平洋戰爭為主題,探討理念的衝撞與戰爭的終結,在臺灣十分受到軍事迷的注目。此次CCC編輯部特別約訪到川口老師,向老師請教關於軍事漫畫的創作方針,以及如何進行取材與發想。

   

川口開治老師創作過許多膾炙人口的軍事漫畫,成為不少中青世代認識自衛隊的入門讀物。

 

一、    在《沉默的艦隊》推出之前,老師曾經繪製過各類多樣性主題的漫畫,而《沉默的艦隊》可說是將老師的形象塑造成軍事漫畫家(至少就海外讀者的印象而言)的驚世之作,請問當初是什麼契機讓老師投入軍事主題,且還是以取材難度較高的潛艦作為主軸進行創作?

川口:在我出道成為漫畫家後,曾畫過關於麻將、賭博、黑社會等題材的故事。1988年推出《沉默的艦隊》之前,我正在《Morning雜誌》上連載以演藝圈為主題的作品。當連載即將結束,正構思下一部漫畫要畫些什麼時,便與編輯聊到有關潛艦的話題,想說這樣的主題畫起來應該會很有趣。

我以前就很喜歡潛艦題材的作品,包括描寫同盟國驅逐艦與德國U艇對戰的美國電影《海底喋血戰》(The Enemy Below,1957年)、德國的U艇電影《從海底出擊》(Das Boot,1981年)等,尤其是後者,將潛艦作戰的辛勞描繪得淋漓盡致。看了這部電影後,就覺得潛艦的戰鬥相當吸引人,雙方艦長一對一的鬥智,如果畫成漫畫應該會很有張力。當我完成構思,並與編輯討論後,便決定以潛艦作為下一部作品的主題。
然而,正準備開始連載時,1988年7月卻發生了海上自衛隊的灘潮號潛艦撞沉海釣船的海難事故,使得大眾的目光都聚焦到海自與潛艦的話題。漫畫連載因此暫時保留,等過了兩個月事情稍告一段落之後,才正式開始連載《沉默的艦隊》,以免太過刺激社會。

我開始畫了之後才發現,在《沉默的艦隊》之前,還幾乎沒有以自衛隊作為主題的漫畫呢。

 

川口開治老師大方地分享最新連載作品《空母伊吹GREAT GAME》的原稿繪製過程。

 

二、    即便是在資訊流通較為發達的今日,有關潛艦操作的各種細節多半仍屬機密,《沉默的艦隊》連載時也不像現在有「海上自衛隊吳史料館(鐵鯨魚館)」那樣可以參考潛艦實物的設施,請問當時老師主要是參考哪些媒材,建構出足以引人入勝的戰鬥情境?

川口:當時主要是參考市售資料,包括軍事雜誌、小說、電影、戰時紀錄片等,其實已經足夠充裕,至於剩下的就只能靠想像力了。在《沉默的艦隊》情節中,曾出現「大和號」潛艦取90度仰角在海中呈現直立狀態的場景。我曾在訪問前海自潛艦艦長時,提過潛艦到底有沒有辦法做出這種動作。他沉默了一會兒,說潛艦在設計上並沒有考量到要做出這種動作,因此自己也沒試過,對於沒有實際體驗的假設性問題,沒辦法提供具體回答,因此我就只好發揮想像力來畫了。

 

《沉默的艦隊》中,「大和號」潛艦作出在海中90度直立的動作,非常有故事張力,但也讓不少軍事迷議論紛紛。
翻攝自《沉默的艦隊》第七集。© Kaiji Kawaguchi / KODANSHA

 

三、繼《沉默的艦隊》之後,《次元艦隊》轉而挑戰最新型護衛艦穿越時空到太平洋戰場的故事。太平洋戰爭不僅參考資料豐富,研究者也很多,對創作而言是否更具挑戰性?創作團隊中有像柳一曹那樣號稱太平洋戰爭活字典的人物存在嗎?

川口:我出生於戰爭結束後不久的1948年,父執輩的青春時代正好經歷了戰爭時期,但很多大人都對戰時的事情多有避諱,不太多說。自己與朋友的父母輩在戰時應該都有各種不同的經歷與體驗,但我是在懂事之後,才自己查閱資料,得知戰爭期間發生的許多事情,也因此開始對戰史產生興趣,造就想畫《次元艦隊》的遠因。

開始連載《次元艦隊》的時候,我已經快50歲了,當時很多20幾歲的年輕讀者大多已不太了解戰爭時代的事情,我想把他們的眼光直接放進戰爭時代,看看會激盪出怎樣的火花,因此便以最新型神盾艦穿越至太平洋戰爭的假想戰記形式來構思作品。讓現代化的神盾艦直接出現在戰艦「大和號」面前,看年輕一輩的自衛隊員們如何面對這樣的衝擊,這對軍事迷來說應該是很有魅力的題材。

《次元艦隊》的經典開場,現代神盾艦穿越到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雲霧中迎面而來的戰艦大和相當有震撼力。
翻攝自《次元艦隊》第一集。© Kaiji Kawaguchi / KODANSHA

自衛隊跟舊日本軍不一樣,與美軍是同盟關係,但帝國海軍在戰爭時期則是與美軍為敵,夾在兩者之間,總會有不得不戰的時候,對於創作劇情來說是相當有趣的。遭遇各種狀況時,該如何克服、如何解決,碰到必須應戰、必須自我防衛,與自我認同發生衝突時該如何處置,都是構成劇情有趣的要素。這跟《沉默的艦隊》潛艦對決不一樣,水面艦之間的戰鬥也能形成不同的張力。

至於穿越的時間點之所以會挑選中途島海戰,是因為中途島海戰令人印象最為深刻。這場戰役之所以會打輸,是導因於日本人、日本海軍所具有的各種要素加總起來形成弱點,最後造成無可避免的結果。就編劇來說,如何在陷入劣勢之後挽回局面,故事會比較有發展性,挑在這個時間點出現一艘神盾艦,便能演繹出很多具可看性的情節。

太平洋戰爭的資料相當豐富,且製作團隊中還真的有位像柳一曹那樣的軍宅活字典,負責監修各種設定,並在史實考證上提供許多建議,這個角色包括外型,都是參考他創作出來的。

 

四、到了《空母伊吹》,不僅劇情設定更貼近寫實情況,各種影像等資料取得來源也變得越來越豐富,讀者對於作畫細膩度的要求也越變越大,請問老師的團隊中有專門的助手在負責這方面的輔助嗎?

川口:在創作《空母伊吹》之前,我曾畫過一部描述幕末時期戊辰戰爭的作品《兵馬之旗》,當時是跟我的小學同學惠谷治合作,一起討論軍事劇情。惠谷君就讀早稻田大學時是探險社的社長,去過很多地方探險,畢業後則經歷許多戰地採訪,是個資深的軍事記者。同學會時我常與他聊,後來要在《Big comic》雜誌上連載《兵馬之旗》時,他表示有興趣參與,我們便在這部作品上一起合力創作。

《兵馬之旗》完結後,我們仍想繼續合作,這次便挑上惠谷君擅長的自衛隊題材,催生了《空母伊吹》。記得當時是一邊喝酒,一邊聊天,便漸漸形成這個主題。至於現實中自衛隊要把直升機護衛艦改成實質上的航空母艦,已經是故事成形之後的事情了,當消息傳出之後,我們也都嚇了一跳。

至於作畫方面,《次元艦隊》的時候助手最多,有8人在幫忙畫。現在則因工作減量,只有3名助手,不過他們都是軍武宅,各種細節都會查清楚資料之後才畫,因此可以安心交給他們。現在這個時代資料取得容易,卻反而加大作畫難度,就連要畫個海岸線地形,都得上網比對衛星地圖以及實景照片,才不會被挑毛病。我在打草稿時著重的是畫面的視覺魄力,但助手們總會依據實際資料提出修正建議。

團隊中最資深的助手已經跟我40幾年了,從《沉默的艦隊》之前就一直合作。他對武器特別了解。要畫新武器的時候,馬上就會去買模型,看著模型照著畫。當我畫完分鏡草稿後,會與編輯和助手討論,對於作品中常出現的軍用術語、口令等,編輯都會給予修正建議。修正稿完成後,我會為人物上墨線,其他武器之類的精描則是交給助手們負責。


 

川口老師的工作室中,充滿了許多參考用書。


五、《次元艦隊》中的「未來號」神盾艦在構型設計是以當時的「金剛型」作改良,加上了直升機庫,而連載開始過後幾年便出現了構造類似的「愛宕型」。至於「出雲型」直升機護衛艦決定要改裝成為可供F-35B戰機起降運用的實質航空母艦,也是在《空母伊吹》推出之後的事情,請問老師對於作品中出現的武器達成某種程度上的預言,有什麼想法?

川口:創作時會做一些預想,尤其惠谷君對這方面很了解,能就目前軍事情勢進行預判,並推估自衛隊將來應該會需要何種武器。但這也頂多是靠想像將之設計成型,因此會與實際情況不同。像《空母伊吹》中  「伊吹號」的飛行甲板滑跳台也是想像中的設計,沒想到現實會是那樣改造  (註)。

註:由於出雲型的飛行甲板長度已足夠F-35B執行短場起飛,因此現實中的改造法是在飛行甲板加上耐熱塗層(「出雲號」已完成此階段改造且驗證F-35B起降),並將艦艏整個切斷替換,將飛行甲板前端平面形狀由梯形修改成四方形,以擴大可用面積。(「加賀號」正在執行此項改造)並未如漫畫般加裝滑跳台。

現實中「出雲號」完成可供F-35B起降的第一階段改造後之樣貌。(圖:海上自衛隊)
 

上圖:《空母伊吹》中「伊吹號」的飛行甲板滑跳台。翻攝自《空母伊吹》第一集。
 下圖:伊吹號的模型。「1/700 DDV192空母いぶき」(株式會社TAMIYA製)

之前《沉默的艦隊》與《次元艦隊》的空想要素比較多,創作性也比較強,藉此吸引讀者。《沉默的艦隊》是核動力潛艦「大和號」自稱獨立國家,單挑世界,要去參加聯合國大會,任誰也擋不住。《次元艦隊》則是直接穿越時空回到過去,靠想像來創作。兩者雖與自衛隊有關,但都脫離自衛隊掌控,不依自衛隊命令系統指揮,比較能夠自由發揮。到了《空母伊吹》,則是回歸自衛隊指揮系統,較追求真實性。想呈現給讀者看的,是如果真的碰到這種狀況,自衛隊該將如何對應。雖然比較不那麼天馬行空,但也會帶來不同的緊張感,造就不同的故事性。這三部作品的要素差異便在於此,主要是追求各自可以發揮的趣味性。

 

六、《沉默的艦隊》與《次元艦隊》、《空母伊吹》雖然是以不同時空背景描繪故事,但都是藉由軍事行動為發端,展開政治交涉的局面。克勞賽維茨在《戰爭論》中提到「戰爭只不過是政治以其他手段的延伸」,老師在這三部作品中對於戰爭場景描寫與政治角力的構思是如何分配比重?

川口:老實說,別說是經歷太平洋戰爭了,我也沒當過自衛隊員,因此對於現場人員的實際體驗所知有限。最近有部小說《小隊》,是由砂川文次先生創作,描寫俄羅斯進攻北海道時前線自衛隊員的故事。由於作者曾經加入自衛隊,因此知道很多實際上的細節,比較容易對第一線戰鬥情境進行真實描寫。但是對我來說,要像這樣描繪寫實戰鬥則不容易,因此必須在政治折衝上多下點力,以營造真實感。

就戰爭題材而言,故事不止發生在最前線,政治方面的角力也相當重要。如果沒有搭配政治上的折衝,整體情節看起來就會很假,因此會針對政治交涉加以發揮,讓讀者能夠感受到真實性。如果只畫戰場的話,就會怎麼樣也畫不透徹。

 

川口老師與我們分享軍事作畫助手在草稿階段提供的修正意見。原本老師是讓飛彈從正面飛來,但助手卻說追熱飛彈對準的應該會是戰機尾部噴嘴的熱源,因此希望能夠修正角度與軌跡。老師表示在作畫時常會有像這樣的討論。

 

川口老師大方公開珍貴的連載完稿,描繪的是「伊吹號」F-35B艦載機放出火焰彈閃避追熱飛彈攻擊的驚險場景。

川口老師最新連載作品《空母伊吹GREAT GAME》的分鏡草稿,使用的是印有老師名字的專用稿紙。

 

七、老師在作品中有特別強調「媒體記者」的存在,他們肩負在現場人員與普羅大眾之間的穿針引線功能,往往能透過讓大眾「知情」的方式掀起輿論,進而改變局勢走向。老師是否認為漫畫創作也是扮演一種媒體的角色,透過引起讀者興趣的方式,讓大眾多去思考時局議題呢?

川口:在《空母伊吹》有特別創造一個新聞記者角色,對於現代戰爭來說,要如何處理資訊的確是個重要的問題。媒體作為自衛隊、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橋樑,對於民眾不知道的資訊,必須善盡傳達責任,而且是傳達真實消息。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有所謂的「大本營發表」,在軍事體制下,為了促進國民一致團結,必須由軍部對媒體進行管控。但像大本營那樣胡亂發表吹噓戰果,終究會對國民產生影響,因此媒體扮演的角色真的相當重要,必須保持中立性,站在民眾這邊,不能變成國家機器的政宣傳聲筒。我在作品中追求的便是這種理想媒體。

我的大學時代剛好碰到越戰,當時是首次能夠透過電視轉播看到戰爭實景,家家戶戶都可以在客廳觀看電視播報戰況,當時已經覺得相當厲害了。到了現代,例如最近的烏俄戰爭,大家都用智慧型手機關注,且還不是電視台到實地採訪,而是個人自拍影片迅速流傳。這種情形會對戰況造成何種影響,目前還不知道,但這已經與當時我們透過電視看越戰轉播不一樣了,假訊息很容易就會被戳破。我在新作品的連載中,也會盡量把這樣的要素汲取進來。

 

現代社會資訊傳播的即時性也在《空母伊吹》中被表現出來。翻攝自《空母伊吹》第二集。

關於《空母伊吹》的創作,當時中日在尖閣諸島方面的摩擦日益升溫,新聞也報得很大,引起眾多日本人關心。中國正在崛起,市面上也出現不少關於分析時局的書籍。當美中開始視對方為對手,日本便被夾在中間,承受不小壓力。美國與中國還隔著一個太平洋,但日本與中國卻是近鄰,因此會感受到更大的壓力。日本有不少人對此議題抱持關心,因此創作這樣的題材也算是順水推舟。

就日本兩千年的歷史來看,大幅受到歐美影響,僅是明治維新之後的事情,在此之前都是受中國影響。比起歐美的影響力,日本人在根柢深處,其實還是受到中國影響比較大。因此在這個中國崛起的時代,也是讓日本人能更進一步認識中國的契機。

 

八、相較於《沉默的艦隊》幾乎沒有女性要角出現,《次元艦隊》開始出現女性艦員,《空母伊吹》則有女性艦長,《太陽默示錄》與《空母伊吹GREAT GAME》更是讓臺灣與日本出現了女性政治領袖。對於女性在領導階層的描寫,老師有特別下了些什麼功夫嗎?

川口:登場角色全部都是男性未免顯得太過單調,我覺得若在眾多男人當中放入女性觀點與特性將會很有趣。《空母伊吹GREAT GAME》是由女性擔任日本總理大臣,就我長年觀察,男性通常會為同性留點餘地,不會逼死彼此,但若是女性,對男性就不會如此包庇,而會以更嚴厲的態度來對待,我在描繪女性領導人時,追求的就是這種嚴厲態度。男性領導人有時會擺爛,讓事態走向毀滅,但女性就不會這樣,會像護著小孩那樣發揮保護到底的決心。今後的地球會因氣候變動而陷入危機,坐視不管將會相當危險,而今世界已有許多女性領導人,像這種必須去保護某種東西的時候,我覺得女性的嚴厲感就會展現能量。

汎用護衛艦DD154「天霧號」的艦長海老名洋子,展現女性的領導特質。翻攝自《空母伊吹》第八集。

 

採訪協力:吳塵罡
 

Author / 張詠翔
1982年生,新竹人。產品設計專長,旅居日本從事人偶相關手工業,另執行軍事雜誌攝影、撰稿工作。翻譯軍事、模型領域日文書籍五十餘冊。
#軍事
Previous Article
Previous Article
筆鋒與干戈的交會:軍事漫史話
This is already the latest article
This is already the latest article
從《沉默的艦隊》到《空母伊吹》 ──軍事漫畫大師川口開治專訪

Related Articles

瞄準!軍事漫

大男孩的沙場狂想

瞄準!軍事漫

達人推薦必看軍事漫!

瞄準!軍事漫

緬懷許嘉祥:軍事漫畫專業譯者

瞄準!軍事漫

要萌先要硬!A士與ZECO萌軍事對談

瞄準!軍事漫

注視戰爭的巨匠:小林源文

瞄準!軍事漫

穿上軍服的漫畫家:梁紹先

瞄準!軍事漫

真.莒光日誌:軍旅漫畫臺灣味!

瞄準!軍事漫

筆鋒與干戈的交會:軍事漫史話

Comment

標示為劇透

0 / 250

Post
LatestHot
c09877ef73 2025-03-03

此留言已被刪除

Reply 00
標示為劇透

0 / 250

Post
gillianwallis749 2023-10-29

此留言已被刪除

Reply 00
標示為劇透

0 / 250

Post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All Rights Reserved. Materials of this site may not be copied or distributed in any way.

Download the app now and enjoy reading!

About us
  • About CCC
  • Guides
  • Business Collaboration
  • CCC Announcement
CCC member
  • Join membership
  • My Account
  • Customer Service
  • Terms of Use
  • Privacy Policy
Social media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Comics
  • Comic List
  • By Publisher
  • 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
  • Rankings
Articles
  • Topic
  • Column
  • Special Coverage
  • Events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All Rights Reserved. Materials of this site may not be copied or distributed in any way.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