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紀進入到某個階段,看著身旁親人與寵物的死亡,韋蘺若明開始認真思考生死議題,再加上想挑戰臺灣職人漫畫,於是《送葬協奏曲》誕生了。
故事中,韋蘺若明細緻描繪出臺灣一條龍服務的殯葬業環境,以及漢人社會的喪葬禮俗,但真正觸動她的並非儀式本身,反而是藉菜鳥禮儀師林初生的雙眼,見證每一次平凡卻深刻的生離死別。
實地走訪殯葬業,「上班第一天就處理上吊屍體」
為扎實刻劃職人漫畫,漫畫家事前需要吸收大量背景知識,韋蘺若明不只捧著編輯細心準備的數百頁論文狂嗑,也實際前往業界取材,因緣際會拜訪一間小型葬儀社,聽入行 1 年的新人分享經驗談。
漫畫中初生就職幸福禮儀社的首日,立刻遇到腐爛發臭的遺體,逼得初生當場反胃嘔吐,乍看戲劇性十足的職場震撼教育,其實反映出工作現場的真實樣貌。韋蘺若明說,原以為禮儀師有一段「蜜月期」,會先著手其他行政事務,再慢慢進到前線,未料那名新人剛上任就得處理上吊的死者,令她深感衝擊。
取材實錄漫畫:送葬草稿曲 燦笑禮儀師的告白
至於考察期間,同樣讓韋蘺若明印象深刻的,則是經常現身在臺灣喪葬場合的孝女白琴。古時候交通不便,子女無法及時奔喪,於是雇請孝女白琴在葬禮上帶頭痛哭,至今意義發生轉變,成為撐場面、營造熱鬧氛圍的習俗,看在她眼中格外鋪張、離奇、無意義。
「研究到後來,我覺得喪禮是演給活人看的,對亡者沒有意義,亡者也感受不到。」韋蘺若明提到自己的父母很相信傳統習俗,認為燒金紙一定要燒夠、經要唸夠,「想想可能對活人比較有意義。」
不過,禮儀社老闆仰清也在故事中表示:「有沒有靈魂不重要,喪禮本來就是生者對死者回憶與道別的過程。」進而讓「有意義與否」的質疑,帶來更加彈性思考的空間。
漫畫傳送點:《送葬協奏曲》第4話 家運亨通
描繪死亡卻怕死,反被筆下角色安慰
決定以臺灣殯葬業為題後,韋蘺若明構思故事情節,閱覽大量社會新聞的同時,內心卻也被負面情緒感染,陷入難以自拔的消沉狀態,經常邊讀資料邊落淚,那時她獨自居住,偶爾出現心悸,「深夜就在想自己會不會突然死掉。」
事實上,無論是前作《鬼要去哪裡》或《送葬協奏曲》,都包含韋蘺若明自身不擅長應對的元素。她說自己既怕鬼又怕死,對未知的世界感到恐懼,對悲傷故事的抗性也有限,但畫著畫著,彷彿和內心的自己反覆對話,對死亡的不安逐漸變得平穩。
在漫畫第二回,受化療所苦的小光登場,其故事靈感是她翻出小孩罹患罕見疾病死亡的報導,發現孩子深知自己染病,卻不會終日沉浸在悲傷中,使她驚覺:「小孩子好像有辦法用悲傷以外的角度看待死亡,他們不會總是表現痛苦,還是會坦率感到快樂,好好過生活。」
漫畫傳送點:《送葬協奏曲》第2話 我的寶貝
另一回畫的是情侶相約殉情,其中一方卻苟活下來,情節同樣改編自新聞事件,那時韋蘺若明為故事寫下註解:你連死的勇氣都有了,有什麼路不能走?那麼可怕的事情都能接受,還有什麼難關無法去過?
回首創作途中,還有一段記憶緊牽韋蘺若明的腦海。當她還在構思故事時,得知自己的婆婆不幸罹癌,後來一路畫完作品時,婆婆也過世了,「那時一直覺得,怎麼會那麼剛好?」而仰清爸爸辦後事的場面,其實就是婆婆靈堂的樣子。
儘管下筆過程不免面臨哀傷及沮喪,但她認為自己確實一點一滴跟著故事成長,「最重要的是,讓我真的開始很認真過日子,去感受每一天。」
所有作品都來自對家庭的情感
在《送葬協奏曲》中,無論超渡亡者或撫慰生者,談的都是人與人的關係,並且特別著重於描繪親情的多元面向。例如漫畫第三回,陳爺爺生前拋家棄子,即使逝世後也未撫平對親人帶來的傷害;第四回的王董死亡後,家屬卻紛紛為個人利益爭論。
「其實我的所有作品,基本上全部來自我對家庭的情感。」
韋蘺若明坦然表示,家人是永遠解不開的結,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她長大以後非常能體會的事。親情關係在她筆下,有些雖然獲得和解,但問題沒有真正解決;有些則是停滯原地,表面少一分正面積極,背後卻增添一分接近人心、懷抱遺憾的現實感。
「最深的體會,反而是一切都過去之後。」韋蘺若明慨然說,長大成人後,便能理解父母當初身在其中的不理解,進而有能力協助家人去化解他們生命中的一些難題。
如同故事核心,仍是期盼活下來的人們繼續往前走,個人經驗讓她體悟到,「我們不能因為某些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一輩子難過生氣,還是要往前走。很多時候,和解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換個角度重新理解自己的狀態。」
人生苦短,追求夢想是生者特權
漫畫最後藉仰清之口,留下傳遞給讀者的訊息:無論如何,不要輕言放棄。因為追求夢想,是生者的特權;當談到個人生死觀,韋蘺若明也瀟灑回答:「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啊!」
當聽到身旁朋友抱怨缺少資源和支持,導致計畫窒礙難行時,韋蘺若明認為障礙在前固然是事實,仍別讓困境變成自己不去做的藉口。以漫畫家為例,很多人以漫畫家收入不佳為由放棄,但如果真有熱忱,可以下班或假日畫。真的想做一件事,不會有任何理由,就會想辦法去做。
「搬到死亡面前,很多小事都沒什麼好糾結的。」韋蘺若明笑道。
韋蘺若明工作室風景。
回顧《送葬協奏曲》創作歷程,早在 2017 年展開構思,中間遇到瓶頸,花費約 1 年完成劇本,終於在 2020 年出版,是一段漫漫路程;作品也榮獲第 14 屆日本國際漫畫賞金獎,韋蘺若明成為臺灣首位奪得金獎的漫畫家,而她僅謙虛表示自己仍需繼續精進。
「最開心的是,有幾位葬儀社業者都說,以為漫畫家本人就是做這行的。」韋蘺若明指出,畫職人漫畫最重要便是忠實呈現職業本身,因此獲得圈內人認同讓她相當高興,此外在簽書會時,見到發表心得而激動落淚的讀者,也讓她很珍惜這些回饋。
對過度悲傷毫無抗體的韋蘺若明,藉由畫筆直面自身恐懼,從鬼魂畫到死亡,梳理完對生死的看法,從筆尖引領出自我成長,同時在她心中,《送葬協奏曲》的故事還有後續,雖然不會立刻下筆,不過她未來還想繼續深化世界觀──讓贈予生者與亡者的曲子,繼續演奏下去。
受訪者/韋蘺若明
台灣桃園人,半個泰雅族。 出版《鬼要去哪裡?》全兩冊、《送葬協奏曲》全一冊,網路連載單元漫畫《CATzzz貓社會》,LINE WEBTOON《我的男友是殺人魔》現正連載中。 養三隻貓,興趣是看日劇、料理,喜歡肉桂。 IG:rimuiyumin
作者/曾玉婷
志向是真誠對待生活中的每個枝微末節的文字工作者。從小喜歡看漫畫,卻在年齡漸長後才發覺臺漫的美好和獨特性。
創作透寫台 專題
✔ 追求夢想是生者的特權──韋蘺若明談《送葬協奏曲》
此留言已被刪除
0 / 250
這本真的是目前為止看到最好看的台漫
0 / 250
此留言已被刪除
0 / 250
謝謝作者帶來這麼有深度又感動人心的作品
0 / 250
沒想到作者在webtoon上也有連載,留完言立刻去看ヾ(*’O’*)/
0 /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