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守娘》漫話幕後:女性與百年臺灣傳說習俗

《守娘》漫話幕後:女性與百年臺灣傳說習俗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漫話幕後 2021-01-11

《守娘》細膩描繪了清代臺灣女性的悲歡和夢想,也透過主角潔娘身邊的各種女性,注視百年前傳統禮教習俗對女性的禁錮。令人屏息的美麗畫面中,又隱藏著哪些真實的傳統信仰習俗呢?

 

椅仔姑,椅仔姐,請汝姑姑來坐椅

傳說有位年僅3歲的女孩,父母雙亡,由兄嫂撫養。從前煮飯的竈以米糠為燃料,為了不使火熄滅,必須不斷補充燃料,於是嫂嫂命令女孩整天坐在竹椅上生火,晚上只准她睡在竈上,更常讓女孩餓著肚子。某天早上,嫂嫂起床後發現女孩坐在竹椅上,已全身冰冷。嫂嫂便將女孩的屍體丟到豬圈掩埋。

上述即是椅仔姑的傳說,因此也衍生出少女遊玩的占卜儀式,多在正月15、3月3日、及8月15夜晚進行:準備一把小竹椅,將飯匙畫上人的眼、鼻、口,簪以紅花綁在椅上,象徵椅仔姑的臉;前覆空水桶,上置胭脂、水粉、香花、水果、剪刀、尺等物。由兩名女子分提竹椅四腳,同聲輕唱歌謠。感到椅子變重時,便是椅仔姑降臨,此時問事,椅仔姑會敲擊水桶回答。但不可說到「嫂」字,否則椅仔姑就會離去,也傳說因為已嫁婦女會聯想到嫂嫂,在場若有人不是處女,椅仔姑就不會來。

 

《守娘》第2話中,潔娘等人以椅仔姑占卜的場景。

 

 

丫頭有奶,乳哺四雇

「使女曰丫鬟,閩人曰丫頭;乳姆曰奶娘,閩人曰奶媽。臺灣別有奶丫頭。」

在清代臺灣,有一種被福建閩人稱為奶丫頭的婢女,雖未婚嫁卻有乳汁分泌,以此招徠買主。由於當時奴婢被買下後,若主人無意為之婚配,則終身為婢不嫁,奶丫頭則靠與男性私通生下私生子,兼任婢女與奶媽二職,主人不會加以管束,也因此她們不屬於單純的奴婢或奶娘,賣身金額也較高。

 

未婚少女前額梳「鉸剪眉」瀏海(左),已婚婦女鬢髮不垂於額前(右),石榴(中)的髮型也暗示了她並未婚嫁的身分。

 

奶丫頭生下的私生子若為男嬰,通常會由私通對象帶回養育或請主人收為奴僕,女嬰則往往致之死亡。她們未嫁懷孕、理所當然的私通行為,也受到「淫奔熾而羞足心喪,人道類於禽獸」等道德批判。

《守娘》中的石榴即是一位奶丫頭(乳嫺),負責照顧潔娘兄嫂的女兒荔枝,樸實憨厚的她,也秉持著以男性為尊的傳統觀念。石榴偷走潔娘房間的符書,試圖自己畫轉女為男符,期盼若是生下男嬰,孩子至少有機會平安長大。迷信的舉動之下,是否也寄託了石榴未能好好養育無緣孩子的愧疚心情呢?

 

《守娘》第2話中,潔娘看見從石榴背後伸出的小手,是誰呢?

 

女為陰,男為陽
女多災,男多祥

無論潔娘的大嫂,或是地位低賤的石榴,都希望藉偏方產下男嬰。傳統婚俗中,從嫁妝到吉祥話,都透露對新婦生男的期許。胎兒出生前,民間流傳著「栽花換斗」、「轉女為男符」等轉女為男的偏方;若生出女嬰,還可透過「換肚」等方式寄望下一胎。

不被期盼的女嬰,幸運如小荔枝被父母接納,卻有更多不幸者無緣成長。《安平縣雜記》就記載:「臺南鄉婦常有溺女事.一生女孩,翁姑不喜,氣迫於心,而溺女於水。」由於厚聘須回以華奢妝奩的社會風俗,造成平民負擔,因而不喜生女。除了溺女,也造成大量男性無妻,而錮婢不嫁、童養媳買賣等陋習也悄悄抬頭。

也有不忍坐視的鄉紳,公捐「一文緣」金,置買田產房屋,於郡城設立育嬰堂。凡鄉婦生女不養,准投堂送入。艋舺、擺接堡(今板橋一帶)、彰化、嘉義、臺南、澎湖等地皆有這類官民共捐的育嬰堂。

 

《守娘》第3話中,石榴試圖畫符讓自己生出男丁。

 

著重生男的傳統偏方

出嫁

連生貴子:嫁妝中準備一盆蓮蕉花(音近男性生殖器)、一盆石榴或桂花。

 

有孕

栽花換斗:臨水夫人信仰認為其掌管象徵新生命誕生的「百花橋」,橋上「花叢」代表婦女子宮,花朵則代表嬰兒,白花為男,紅花為女。進行儀式前須準備包括蓮蕉花在內的祭品,在紅頭法師主持下通過百花橋、換花叢,剪下代表男孩的白花,儀式結束將白花與蓮蕉花一併帶回家收好。據說就能將胎兒由女轉男。

轉女為男符:有一說法是妊娠三月時服下此符,可轉換胎兒性別。

轉女為男咒:懷胎三月時,令孕婦沐浴,衣冠端莊整肅。夜靜時繞井三周,目視水中倒影,慎勿回顧,並念咒曰:「女為陰,男為陽。女多災,男多祥。」咒畢須封井三日。

 

傳統符咒「換陰成陽生貴子符」與「保胎及轉女為男符」。

 

產後

換肚:是一種以形補形的民間偏方,若生女嬰,產後10天內由娘家人為產婦「換肚」:

Step1 將豬肚裝入糯米,加入四神熬煮後放在新茶壺中。

Step2 用紅線穿過六枚一厘米銅錢,兩端結上龍眼繫在壺口。

Step3 由娘家送至女兒夫家,放在床中央,拜過床母後娘家人默默離去。

Step4 女兒吃完豬肚後,將壺放在床下。

Step5 下次生產前,拿出來慶祝生產,許多人相信可更換產婦肚子,生出男嬰。

 

《守娘》第2話。

 

呂祖廟燒金,糕仔昧記提來

提到呂祖廟,眾人為何露出詭異表情?位於臺南東安坊的呂祖廟,祀奉道教純陽子呂洞賓,連橫曾於《雅言》記載:「前時有尼居之,不守清規,冶遊子弟出入其間;眾多訾議,遂有『呂祖廟燒金,糕仔昧記提來』之諺。」

《三六九小報》的〈呂廟燒金〉則敘述屠夫看上丈夫外地就任,獨守空閨的少婦,託呂祖廟道姑牽線,勸少婦參拜散心,屠夫則趁勢誘陷得逞。此後兩人於呂祖廟幽會,每次出門,少婦皆告訴年幼女兒「阿娘呂祖廟燒金去」。此後這段姦情東窗事發,而「呂祖廟燒金,糕仔昧記提來」的俗語也廣為流傳。俗諺中也有「摜籃假燒金」的版本,皆指表裡不一的行為。

在連橫的記載中,呂祖廟後來改為引心書院,移至柱仔行街,光緒年間更為蓬壺書院。原址頹圮的引心書院,仕紳又呈請改易呂祖祠。如今呂祖廟已經消失,僅剩曲折民宅暗巷之中一座小祠。

 

《守娘》第4話。

 

少小為奴今老大,星星霜鬢尚盤鴉

渴望出嫁的阿蓮,有了心上人,為何不請求主人將自己許配給對方呢?

臺灣現存2000多枚碑誌中,僅23件為女性之事,其中除一件特例,皆可分為節孝烈女與禁錮婢女二類,雖然後者只佔4枚,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

由於乾隆年間廢止攜眷渡臺令,早年失衡的男女比例逐漸回復,而貧富差距及「婚娶不論財,夷虜之道」的厚聘風俗,導致女性生存困難,除溺女嬰外,也有不少貧寒人家將女兒售為養女、媳婦仔(童養媳)、查某嫺(婢女)以換取金錢與生存。許多養女長大後被轉賣他人,或操賤業養家,而購買媳婦仔,也較將來厚聘娶婦划算,造就人口買賣風氣極盛。

日治時期鈴木清一郎曾調查,主人對婢女有絕對權力,可使其服任何勞役、可任意懲罰、買賣或典押、有權決定其婚嫁、將所生子女收為己有等。在閩、臺一帶,不少人不讓家中婢女婚配,終身禁錮在家勞役,延伸出姦拐等問題。道光、光緒年間所立的禁錮婢碑誌,則規定若有錮婢不嫁者,原生家庭可赴官申訴並領回婚配,主人則受懲罰。

 

《守娘》第4話。

 

然而,若婢女孤身一人,恐怕無人為她作主。直到日治時期,佐倉孫三《臺風雜記》仍有記錄:「臺地民間之婢女,年迄3、40,有猶未嫁者;甚則終身禁錮,髮白齒落,尚被轉售,一生以婢終者亦有焉。」

 

……嗣後臺屬凡紳衿庶民之家,如有婢女年至二十三歲,即為擇配,至遲亦不得過二十五歲;倘過二十五歲不為擇配者,許該婢及婢之父母、兄弟、親屬人等赴官呈訴,即准其領回擇配,不追身價;仍治家長以杖八十之罪。……
──《錮婢積習示禁碑記》,道光二十年(1840),臺南

 

……有婢之家:凡使女至二十歲以上者,如本有婿,或無婿而有娘家可主者,該家主收回原交身價、退回字據,將該女交其父母領回婚配,不得久留使用。……自示之後,如有年大婢女,趕緊即行婚配,不得仍蹈故轍;倘敢錮婢不嫁,一經察出,無論何項人等,定即從嚴懲辦,決不姑寬!……
──《嚴禁錮婢不嫁碑記》,光緒十五年六月(1889),臺南

 

 

清代女鬼傳說之一:林投姐

觀看拐賣婦女的賊伙行刑時,她落寞地轉身離去,路旁戲臺正搬演著某個女鬼復仇的故事。令她感嘆:女人做不到的事,換成冤魂厲鬼才能實現。清代臺灣某個女子,嫁給來自福建

泉州的商人,並拿出大量錢財幫助丈夫經商。不料她的丈夫在唐山已有家室,帶著錢財渡海後音訊全無。她苦守多年才發覺被騙,死後化為怨靈出現在林投樹下,有時也會用紙錢向攤販買肉粽,被稱為林投姐。

上述林投姐故事來自1924年《臺灣風俗誌》中的記載,而30年代《臺灣民間文學集》記錄的〈林投姐〉一文,則增加林投姐吊死後,有人讓她的鬼魂藏在傘中,渡海前往丈夫在唐山的家鄉,殺死丈夫一家報仇雪恨的情節。日治時期歌仔冊《新歌林投姉》則首度將林投姐傳說編入歌仔戲,點明故事背景在清朝光緒年間,也增加林投姐名為李招娘的資訊,此後陳清雲、陳美珠等說唱藝人也皆有林投姐主題的唱片傳世。

清代移民大量渡臺,棄妻再娶的情況並不少見,民間傳說《周成過臺灣》也具有類似梗概,而女子死後,亡魂復仇的文本,在臺灣女鬼的傳說中也無獨有偶。若李招娘實際存在於清代,她的故事在街頭巷尾被傳誦時,又會引起多少女性的共鳴呢?

 

《守娘》第5話中,在路旁戲臺演出的〈林投姐〉。

 

參考書目

片岡巖。臺灣風俗誌。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大正13[1924]
王國璠(1968):《臺北市歲時紀》,頁23。
池田敏雄(1941):〈椅仔姑に就いて〉,《民俗臺灣》,頁36-38。
鈴木清一郎(1924):《臺灣舊慣  冠婚葬祭與年中行事》,頁301。
佚名(1959)。安平縣雜記。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5-16。
昊明大師(1999)。金匱符咒:科技時代另類思考。217-218。
陳盛韶(1991)。問俗錄:福建、台灣的民俗與社會。161-162。
鐘珮煖(2008)。傳統孕產民俗及文學作品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01-103。
耿慧玲(2008)。禁錮婢女碑與清代臺灣婦女地位研究。《朝陽學報》第13期。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http://tcss.ith.sinica.edu.tw/
鍊仙(1930)。史遺──呂廟燒金。臺南市:三六九小報社。
連橫(1963)。雅言。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謝金鑾(1962)。續修臺灣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黃淑卿(2006)。林投姐故事研究。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畫家/小峱峱

只是一個小孬孬。
平時畫畫漫畫塗塗鴉,參與遊戲和小說插畫工作。
FB專頁:「Nownow Senpai」。


本文原刊載於2018年12月26日出版之《CCC創作集10號:這本漫畫有夠臺!2018大回顧》、2019年2月12日出版之《CCC創作集11號:擬人勢力來襲》、2019年4月24日出版之《CCC創作集13號:條漫新宇宙》、2019年5月29日出版之《CCC創作集14號:想像異文化》、2019年7月31日出版之《CCC創作集16號:次文化時尚》

漫話幕後[2] 專題

《這裡從未現代過》漫話幕後:失落的土地──談原住民傳統領域

《百花百色》漫話幕後: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花──臨水夫人信仰

✔ 《守娘》漫話幕後:女性與百年臺灣傳說習俗

《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漫話幕後:小梅屋的料理時間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百花百色》漫話幕後: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花──臨水夫人信仰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漫話幕後:小梅屋的料理時間

相關作品

守娘

百餘年前臺灣女性的悲歡與夢想──揉合府城三大奇案,最強女鬼顯靈濟世。

相關文章

漫話幕後

《不可知論偵探》漫話幕後:不可知論與人犧傳說

漫話幕後

《採集人的野帳》漫話幕後:後臺灣植物大命名時代二三事

漫話幕後

《這裡從未現代過》漫話幕後:失落的土地──談原住民傳統領域

漫話幕後

《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漫話幕後:大正臺灣料理文化與娛樂饗宴(上)

漫話幕後

《送葬協奏曲》漫話幕後:曲終人散──送葬身後事報告

漫話幕後

《良漁良魚》漫話幕後(下):間諜漁民潛入現場!

漫話幕後

《微醺島之味》漫話幕後:臺灣地酒跑透透!(上)

漫話幕後

《微醺島之味》漫話幕後:真實場景大揭密!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明津紗 2021-03-06

剛剛才看到一篇媳婦抱怨婆家一知道懷的是女嬰,態度就迥然不同的文章,接著讀到這篇報導,心情覺得好複雜喔!但願懷抱著嫌棄女兒、寵溺兒子之陋習偏見的人可以愈來愈少,重點不是性別,而是孩子有沒有辦法健康平安的出生成長!

回覆 00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