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更新,即刻通知!
下載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漫畫
  • 文章
  • 排行榜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CCC公告
  • 登入/註冊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熱門標籤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登入註冊
首頁
chevron_right
文章
chevron_right
來過福爾摩沙的福爾摩斯:不只被台味二創,還入侵中學課本?

來過福爾摩沙的福爾摩斯:不只被台味二創,還入侵中學課本?

分享作品

複製連結

Line

Facebook

日治臺灣偵探檔案室 2021-02-25 路那

插畫繪製©山米Sammixyz

近日網飛上映的《天才少女福爾摩斯》,不僅再度掀起了一波「福爾摩斯」熱潮,同時也引發了版權持有者與電影製作方對於福爾摩斯個性揣摩的糾紛──柯南.道爾遺產公司認為這部電影中的福爾摩斯「太過友善」,因而一狀告上法院。

其實,這是在現代這個環境下才會出現的「犯罪」。為何如此說呢?因為早在柯南.道爾於1887年創造出大偵探福爾摩斯之後,就出現了眾多的模仿者。在不怎麼有智財權概念的當時,幾乎每個國家都出現了意欲模仿柯南.道爾,或者直接以福爾摩斯為主角寫作的同人小說──從福爾摩斯國籍所在的英國,到他三不五時前往的歐洲、應該有去過的美洲,又或是可能有來過的亞洲……臺灣當然也不例外。

 

福爾摩斯遊臺灣

在上一篇〈日治時期的臺灣,偵探小說正流行?〉一文中,我曾提到看似嚴肅的林獻堂,在認為偵探小說「無甚價值」之餘,卻也對《四簽名》一書念念不忘。像他這樣的讀者可能不多,但也肯定並非絕無僅有。

筆名為「餘生」的作家,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在1923年的《臺南新報》上,連載了小說〈智鬪〉。這篇有著相當福爾摩斯式開場的小說,描述人在家中坐的福爾摩斯與華生,收到一封由嘉義人林茂捎來的信件。彼時,福爾摩斯正「手葉卷煙力吸。投身安樂椅中。仰視煙霧飛散狀。意其中有佳景在然。」而我們的華生大人呢?他「倚於爐傍。注視福之舉動。亦若觀劇者。」

餘生可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作家,但他絕對把握住了福華兩人關係的精華點──看看「注視福之舉動。亦若觀劇者。」多萌啊!

 

福爾摩斯很高興能繼續與華生搭檔辦案,出自福爾摩斯短篇〈證券交易所的職員〉。大英圖書館典藏。

 

接著,看煩了福爾摩斯抽菸的華生,本想揪他出門玩(「天氣甚佳,盍往野遊乎。」)然而這個出遊大計,卻毀在林茂與亞森.羅蘋前後腳送來的信件裡。

林茂寄來的是求救信。這位嘉義富豪被大盜偷怕了,因而認為「竊思非先生莫治敢祈撥」,邀請他前往臺灣「駕一遊以治之」。面對這個邀約,一向性格古怪的福爾摩斯因「久聞臺灣雖為小島。而民富地弱。新文明之國。每欲往遊以曠眼界」,因此決定答應。是一個辦案兼旅遊,摸蛤仔兼洗褲的概念。

亞森.羅蘋的信件則是赤裸裸的挑釁。惹得福爾摩斯「力打其傍之棹」拍桌震怒,被激得更是要來臺灣一趟。

就這樣,福華兩人搭上輪船,來到「市街皆華美之大廈」的嘉義,到了其中「最堂皇」的建物,開始了鬥法之旅。

 

餘生發表的小說〈智鬥〉中,亞森羅蘋給福爾摩斯的挑戰書。臺南新報,大正12年9月26日,五版(1923)。

 

這場鬥法之旅是誰贏了呢?很可惜的,我們不得而知。因為就在連載開始之後大約2星期,一個署名為「福魂」的讀者,公開挑戰餘生講述的故事。福魂說,他與福爾摩斯「雖不甚熟」,但經過「予友O君屢次介紹。亦略知其一二」。接著表示,按餘生的說法,福爾摩斯與華生在6日內就從英國抵達嘉義是不可能的,除非兩人會能鑽過地心的遁甲術。而即使放寬了說,兩人真能在6日內由英國抵臺好了,林茂的信也絕不可能在時限之內就讓福爾摩斯讀到。

「敢請餘生先生。登報惠覆。使開第塾為感」福魂在詰問的文章裡這樣寫道。隔著報紙(與幾個世代)都能感受到迎面而來那股撲鼻的嗆聲味。

餘生沒有回覆,而〈智鬪〉也就此銷聲匿跡,再也沒有出現在《臺南新報》的版面上。這起宛若現實版福爾摩斯與亞森羅蘋的「智鬪」,顯然以挑戰者得勝收場。

儘管謙稱與福爾摩斯不熟,但福魂顯然是戰鬥力滿點的臺灣第一代福迷。他對福爾摩斯的偏好,當來自於柯南.道爾精心打造的邏輯之壁。也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之壁上,本土小說家的狂想不由得敗下陣來。

話說回來,假使福魂再有耐性些,他或許會得到更多的吐槽資料也說不定──據學者的考證,〈智鬪〉這篇小說,不僅「借用」了福爾摩斯的形象,更「借用」了莫里斯.盧布朗(Maurice Leblanc)《怪盜與名偵探》(Arsène Lupin contre Herlock Sholmès)中〈猶太古燈〉一篇的故事架構。由於翻譯時,譯者須考量到受眾的接受度,因此除原汁原味的翻譯過來之外,也有不少採用翻譯兼改寫的「譯寫」方式處理。餘生的〈智鬪〉即是如此。然而,〈猶太古燈〉是一篇很特別的小說:它所使用的詭計,與法國文化息息相關,可說是相當難以改造的一篇──特地挑選了本篇作為譯寫底稿的餘生,應該不太可能沒想過後續的處理方式,他原本的腹稿是什麼呢?如今已不得而知。

 

課本裡的福爾摩斯


福爾摩斯探案為什麼如此深入人心呢?除了本身故事情節精采動人且不乏優秀翻譯之外,「教育」或許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的,福爾摩斯與華生不僅出現在《臺南新報》或書局的販售目錄而已,他們還曾經登上過教科書,為全臺灣的學生所熟識。

讓我們再次翻開《灌園先生日記》吧。1935年4月8日,林獻堂在日記裡寫道:「九時在圖書室教瑞珠、惠娥、玉樓、阿甘、春眉、阿換、寶雲、玉秀、阿雪、月娥讀高級漢文讀本〈福爾摩斯〉一課。」

 

嘉義蘭記出版的《中學程度高級漢文讀本》,收錄了〈福爾摩斯〉這一課。

 

這個《高級漢文讀本》,正是由臺灣第一家現代書局、位於嘉義的「蘭記」所出版的《中學程度高級漢文讀本》。編者黃松軒,正是蘭記創始者黃茂盛。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使得新文化思潮席捲中國。仍有眾多漢文使用者的臺灣人,自難置身於這樣的浪潮之外。

與此同時,臺灣的漢文教育在官方頗受打壓,在私塾則顯得古板守舊。當時許多知識份子認為應該引入上海商務、世界或開明等幾家知名出版社所編纂的新教科書,當可以解決既有教材不敷使用的問題。循著此一思路,黃茂盛在1927年時從上海商務書局進口了一批教科書。沒想到這批書竟然被海關沒收了──因為裡面講了太多中國人物、地理與事件,不利於「日本國策」。

黃茂盛想了想,那麼不如自己按照商務書局的方法,自編一套漢文教科書吧!1928年,《初學必須漢文讀本》出版了。這一出版,立刻轟動市場,被搶購一空。由於市場反應甚佳,因此黃茂盛在1930年又推出了《中學程度高級漢文讀本》──那即是林獻堂所要講解的文本了。

那麼,在《高級漢文讀本》裡出現的,是哪個故事呢?

很巧,剛好是上一篇中我們曾提及林獻堂最喜歡的《佛國寶》(今譯《四簽名》)。由於《四簽名》係長篇小說,《讀本》不可能全數收錄,因此它是用摘錄的方式,摘了《四簽名》最開始的段落,即福爾摩斯接受華生的挑戰,講出他早上去郵局打電報,以及華生最近新得的舊錶來歷。黃茂盛省去了原著裡福爾摩斯濫用古柯鹼的章節,逕以「華生與福爾摩斯同居。兩人甚相得。」開始敘述。不覺得很想稱讚黃茂盛完全抓到了重點嗎?

 

黃茂盛所摘錄的《福爾摩斯》〈四簽名〉內文。

 

這套總共8冊的漢文讀本,不只在日治時期的私塾裡大受歡迎,它在戰後初期缺乏教科書的年代,同樣地成了人手一冊的暢銷書。1945年日本戰敗後,臺灣人對接續而來的國民政府抱持著超高的好感度,大街小巷也紛紛響起了學習北京話/華語/國語的呼聲。

彼時,華語補習班層出不窮,廣播電臺也紛紛開闢華語教學節目。然而另一方面,由於出版社、印刷廠雲集的上海一度成為淪陷區,在復員未及的情況下,不只臺灣,整個中華民國都狂缺教材。因此,當1946年的學期即將開始時,許多臺灣學校便決定以蘭記出版的《初級漢文課本》充當小說國文課本,而《高級漢文讀本》則充當中學國文課本。加上已經離開學校,但亟思自學的一般民眾,一時之間,洛陽紙貴,於是各種翻印盜印層出不窮。

福爾摩斯與華生的故事,就這樣隨著課本,又在隔洋千萬里的小島一代人的心中留下了痕跡。這恐怕也是當初創出他倆的柯南.道爾爵士始料未及的吧!

 

©山米Sammixyz


參考資料

《臺南新報》
黃茂盛編,《中學程度高級漢文讀本》,嘉義:蘭記書局,1930年。
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中研院臺史所臺灣日記資料庫
呂淳鈺,〈日治時期臺灣偵探敘事的發生與形成:一個通俗文學新文類的考察〉,政大中文所碩論,2004年。
蔡盛琦,〈戰後初期學國語熱潮與國語讀本〉,《國家圖書館館刊》,臺北:國家圖書館,2011年12月,60-68頁。
丁希如,《日據時期臺灣嘉義蘭記書局研究》,臺北:元華文創,2017年。
路那,〈【福爾摩斯的退休生活】瘋臺灣(一)〉,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https://ohsir.tw/443/,2020.10.12引用
路那,〈【福爾摩斯的退休生活】瘋臺灣(二)〉,重大歷史懸疑案件調查辦公室,https://ohsir.tw/446/,2020.10.12引用

 

作者/路那

臺大臺文所博士候選人、臺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熱愛謎團但拙於推理,最大的幸福是躲在故事裡,希望終生不會失去閱讀的熱情。
合著有《圖解台灣史》、《現代日本的形成》、《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等。

插畫/山米Sammixyz

一直用創作療癒自己,近幾年逐漸嘗試展現與表達,心存感激欣賞的各位!
繪製經歷有小說封面、桌遊、主視覺插畫。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ammixyz/

日治臺灣偵探檔案室 專題

日治時期的臺灣,偵探小說正流行?

✔ 來過福爾摩沙的福爾摩斯:不只被台味二創,還入侵中學課本?

臺灣文學史上首篇推理小說,就寫得超棒:艋舺謀殺事件

愛開坑又常斷尾的作家李逸濤,與首部臺人偵探小說〈恨海〉

臺灣偵探小說的多樣化嘗試:隱匿謀殺的異色之作〈蕃人之傑〉

作者 / 路那
臺大臺文所博士、臺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熱愛謎團但拙於推理,最大的幸福是躲在故事裡,希望終生不會失去閱讀的熱情。 合著有《圖解台灣史》、《現代日本的形成》、《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等。
上一篇文章
上一篇文章
日治時期的臺灣,偵探小說正流行?
下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臺灣文學史上首篇推理小說,就寫得超棒:艋舺謀殺事件

相關文章

日治臺灣偵探檔案室

日治時期的臺灣,偵探小說正流行?

日治臺灣偵探檔案室

臺灣文學史上首篇推理小說,就寫得超棒:艋舺謀殺事件

日治臺灣偵探檔案室

愛開坑又常斷尾的作家李逸濤,與首部臺人偵探小說〈恨海〉

日治臺灣偵探檔案室

臺灣偵探小說的多樣化嘗試:隱匿謀殺的異色之作〈蕃人之傑〉

日治臺灣偵探檔案室

〈銀塊案〉、〈人肉香腸〉與失蹤的阿嘉莎.克莉絲蒂: 台灣和世界推理小說史隱而未顯的聯繫

日治臺灣偵探檔案室

非虛構犯罪小說:日治時期台灣偵探實錄

日治臺灣偵探檔案室

繁複多變的日治時期臺灣推理

留言評論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最新熱門
gillianwallis749 2023-10-29

此留言已被刪除

回覆 00
標示為劇透

0 / 250

發表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下載CCC App 300部以上台灣原創作品即時看,喜愛作品加收藏,通知不漏追!

關於我們
  • 認識CCC
  • 新手上路
  • 商務合作
  • CCC公告
CCC會員
  • 加入會員
  • 會員專區
  • 客服中心
  • 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社群影音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漫畫
  • 漫畫列表
  • 品牌專區
  • 國際合製
  • 排行榜
文章
  • 專題
  • 專欄
  • 特別報導
  • 活動快訊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版權所有・禁止複製轉載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