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notification when there is an update!
Download App
  • English
  • 繁體中文
  • 泰文
  • Comics
  • Articles
  • Rankings
  • By Publisher
  • 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
  • CCC Announcement
  • Log in/Register
  • 防劇透
  • 深色模式
  • English
  • 繁體中文
    Trending Tags
  • # 國慶光雕漫畫
  • # 愛情
  • # BL
  • # 食物擬人
  • # 劇情
Log inRegister
Home
chevron_right
Articles
chevron_right
交流的場域:歐洲漫畫節與迷群的多元互動

交流的場域:歐洲漫畫節與迷群的多元互動

Share

Copy Link

Line

Facebook

漫畫表現面面談 2021-03-11 吳平稑

 

歐洲漫畫節的發展可說是特別早且獨樹一格。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代,1961年位在比利時弗拉芒語區的克諾克海斯特市,就於每年夏天開始舉辦以單幅諷刺漫畫為主題的國際漫畫節(Internationaal Cartoonfestival Knokke-Heist)(註1)直到今日,歷時悠久;另外,義大利盧卡漫畫電玩展(Lucca Comics & Games)也於1965年開始籌辦,近二十年發展成美式博覽會模式,以進場人次來說,為全世界僅次日本Comiket後第二大的漫畫活動;接著還有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la Bande dessinée),前身可上溯至1969年在當地舉辦的漫畫週活動,並逐漸發展成為期四天的節慶,以展覽、見面簽售會、座談的形式舉辦,近年更屢次為國際帶來漫畫大事件(註2)。

在這些重要的節慶背後,似乎每個世代都有著漫畫讀者以「漫畫迷」(bédéphile)的姿態,推動著漫畫媒介的發展。根據法國歷史學者 Julie Demange 對漫畫迷的描述, 這些人「不只是買漫畫書、雜誌、甚至是周邊商品的消費者;他們還透過論述與實作,參與詮釋及評價漫畫作品的活動。」也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義大利盧卡漫畫電玩展最初的原型,是以「漫畫國際沙龍」(Salone Internazionale dei Comics)為名,在義大利西北方的博爾迪蓋拉市舉辦,由大學教授及學者Romano Calisi、Umberto Eco 和 Claudio Bertieri 發起,安排相關見面會以促進漫畫研究的發展,帶有濃厚的學術討論氣息。

而這種研討見面會的性質,也為安古蘭漫畫節效仿。在1974年,曾參與創辦盧卡漫畫節的 Claude Moliterni(註3),將籌辦經驗分享給安古蘭的Francis Groux,並集合有官方資源的漫畫迷 Jean Mardikian,三人建立了安古蘭漫畫節,首屆便邀請在1970年代知名的義大利漫畫家Hugo Pratt為他們繪製海報,並找來了Peyo、Moebius、André Franquin、Claire Bretécher 等人氣作者現身,第一屆就迎接了一萬人次參觀,往後也以協會的模式組織漫畫節,舉辦頒獎、展覽、討論會、辯論與無數的簽售會,這些都成了今日該漫畫節的固定形式(註4)。

 

安古蘭國際漫畫節2012年海報,由Art Spiegelman繪製,呈現漫畫節的多元性。© Art Spiegelman

以上前兩大歐洲漫畫展雖然在今日看來極為成功,但也並非沒有遭遇困難,尤其是盧卡漫畫國際沙龍,在1980年代因財政困難改成兩年舉辦一次,在數次轉型之後,逐步發展成今日的「漫畫電玩展」,並吸引龐大的參觀人次;另一方面,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在1970年代末也遭遇財政窘境,但幸好官方政策仍持續支持,因而能持續下去,爾後,雖經營模式多有被詬病之處(如過度以法語作者為中心、獎項多男性候選人等),但也逐步調整成今日多元的模樣。

然而,歐洲的漫畫節文化也並非僅由這兩個主要活動支撐,自1980年代起,法國的其他城市便不斷有新的漫畫節出現,像是在土魯斯(註5)、聖馬洛、里昂、科洛米耶等城市,總計也有為數三十個相關活動。其他歐洲國家在這三十年間也相繼推出不同的漫畫節,瑞士的琉森與洛桑漫畫節、芬蘭的赫爾辛基漫畫節、德國的愛爾朗根漫畫節、比利時布魯塞爾漫畫節、英國的東倫敦漫畫藝術節等等,在在顯示了漫畫發展在歐洲有越來越隆盛的情景。

  

Formula bula 漫畫節2019年第七屆海報,以分格設計傳達漫畫的意象。右為2020年海報,皆由漫畫節自2011年合作的Cizo設計。© Cizo

而這些漫畫節除了希望能為城市帶來觀光效益外,為了做出市場區隔也各自發展出不同的特色。像是在土魯斯附近的小城科洛米耶,便以小型獨立出版社為主題,每年選出幾個重點出版社籌辦社內作品展覽,並集合其他漫畫出版社擺攤販售,佐以座談、親子互動活動,以彰顯非商業型態的漫畫表現價值。而在巴黎的漫畫活動更是多樣,其中 Fomula Bula 漫畫節以自由創新聞名,活動時常混合藝術、哲學、科學,並邀請重點出版社舉辦「遊河簽名會」(Dédicroisière),讓讀者在船上與作者交流;而在義大利波隆納,每年11月份也有 BilBOlbul 國際漫畫節,以擴增新讀者、推廣漫畫為軸心,在漫畫節期間舉辦針對青少年的工作坊、展覽等,目的與其他節慶不太一樣。

這些活動不只提升了漫畫在文化領域的地位,也給予創作者、編輯、一般讀者或漫畫迷一個直接對等交流的管道。這個交流除了是面對面的談天、讀者向作者要求簽繪的機會,它也可以是一個將想法曝光給更多讀者、同好的時機,不少漫畫迷趁著這個時候,以「Fanzine」的形式交換自己對特定類型作品的想法,或是擺攤販售自己的漫畫創意,願能遇見伯樂;而這個形式奠基在喜愛特定事物的心情上,是以作為「粉絲」(fanatic)的姿態而發行的「雜誌」(magazine),與日文的「同人誌」有類似的定義與脈絡(註6)。


《Giff-Wiff》為法國第一個以科幻漫畫為主題的季刊Fanzine,創立於1962年,此為第一期書影。圖片來自collection bibliothèque de la Cité。

 

事實上,「Fanzine」的發展也跟漫畫迷的熟成同步展開,自1960年代開始便有「圖像表現文學研究中心」(Centre d'études des littératures d'expression graphique),發行了第一個以科幻漫畫為主題的評論型「Fanzine」《Giff-Wiff》;1970年代後隨著漫畫節的蓬勃,「Fanzine」也就有更多的露面場合,多半以評論為主要的發表形式,也於此培養了一批具有漫畫分析能力的讀者(註7)。而我們現在看到以創作為主的「Fanzine」,則是在1990年代前後由一些小型的獨立出版人發起,因讀者可在網路上直接發表評論與訪談,評論型小誌數量便降低,反而是實驗性漫畫的創作欲求豐富了「Fanzine」的樣式,在站穩了發行量後逐步進入正式的出版市場,成為另一個指標(如 L’Association 出版社、Le Dernier Cri 出版社等)。

也就是說,漫畫環境並非僅是由上至下的單向演變,而是一個多元互動演進的過程。漫畫節除了對應到漫畫迷與創作者互動的期待,在無形之中也消除了讀者與作者的身分界線,讀者因「Fanzine」的實踐也成為了作者,也逐漸被商業出版社吸收(或自行設立出版社),擴大能見度。而體認到「Fanzine」字詞意義上的侷限,也延伸出其他表述如「Graphzine」(圖像誌)、「Zine」(小誌)等概念,並創立專門接受此種形式的節慶。即使這類型的節慶並非專注在漫畫媒介上,但仍有不少漫畫創作在攤位上嶄露頭角,像是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市舉辦的Grafixx圖像藝術節,邀請各方圖像創作者參展、特別陳設獨立漫畫販售區,令讀者見到多樣化的歐漫表現。

 

2019年安特衛普Graphixx漫畫節展覽,展出Botanike Komics的創作素材。照片由筆者提供。
    

歐洲的讀者透過各種漫畫節與「Fanzine」的發展,為漫畫文化創造了平等交流的場域,也不斷重新定義漫畫表現的邊界,使得人人都可以在此親近漫畫、創造漫畫、聊聊漫畫、購買漫畫,而更重要的是,這些讀者、作者的熱情交流,也成為了漫畫生生不息的核心,豐富了漫畫創作的風景,讓圖像趣味一代代地持續流傳下去。

 

 

註解

註1:因為歐洲諷刺漫畫(caricature)與連環漫畫(bande dessinée)發展雖有交集,但較常被視為兩種不同的表現類型,不過因為亞洲語境對兩者皆稱「漫畫」,本文也將該節慶列入漫畫節發展中,但是否與連環漫畫中的迷群文化有關連,仍有討論的空間。
註2:比如自1990年代起,邀請了美國地下漫畫作者 Robert Crumb、美國漫畫家 Art Spiegelman、大友克洋等諸多國際漫畫大家,2019年也為松本大洋、Frank Miller製造有趣的會面,2020年也有Charles Burns 與柘植義春同場看展,這些軼聞無論是對讀者或是漫畫家本人,都是彌足珍貴的相遇。
註3:值得一提的是,Claude Moliterni 其實是早期漫畫研究團體「圖畫文學研習公社」(Société civile d'étude et de recherche des littératures dessinées (Socerlid))的一員,本身也有編輯、漫畫編劇的身分,而該團體是為了與法國第一個漫畫研究組織「圖像表現文學研究中心」(Centre d'études des littératures d'expression graphique)競爭而設立。
註4:早在1969年,Francis Groux 在安古蘭就舉辦為期一週的漫畫活動,1972年更籌備展覽「10 millions d’image」(千萬圖像),邀請漫畫迷共襄盛舉。這些零星的活動雖不以漫畫節為名,但已可看見漫畫迷的活躍程度,逐漸孕生漫畫節的基礎。
註5:土魯斯的漫畫節事實上比安古蘭還早設立「漫畫國際沙龍」(1973年),原本有機會與安古蘭競爭,但後續發展機緣不佳,地位則為安古蘭所取代。
註6:從日本傳來的同人誌一詞,原意也是指一群同好為自己的興趣而發行的刊物,從明治時代開始發起於文學領域,在漫畫興盛後也逐漸發展成同好的二次創作或原創刊物。
註7:像是以《Système de la bande dessinée》(漫畫體系)聞名的 Thierry Groensteen,以及撰寫《Principes des littératures dessinées》(圖畫文學的原則)的 Harry Morgan,都是從出版評論型Fanzine練就批判的能力。

 

 

參考資料

●    Internationaal Cartoonfestival Knokke-Heist - Home
●    festival
●    Angoulême : le festival de la bande dessinée | Histoire et analyse d'images et oeuvres
●    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la Bande Dessinée d'Angoulême
●    Formula Bula 8-Festival de Bande dessinée & plus si affinités-Paris 2020
●    BBB20
●    fanzine
●    Watch Undergronde Online | Vimeo On Demand on Vimeo(歐洲Fanzine文化紀錄片)
●    Grafixx
 

 

作者/吳平稑

於安古蘭苦修漫畫閱讀與創作,並遠到布魯塞爾學漫畫出版,還曾在法國另類日漫社黑蜥蜴打轉;總之,腦袋被漫畫卡住數十年,還會一直被卡,目前繭居歐洲心放亞洲。
漫漫經營IG:cases.clubd,歡迎來交流。

Author / 吳平稑
於安古蘭苦修漫畫閱讀與創作,並遠到布魯塞爾學漫畫出版,還曾在法國另類日漫社黑蜥蜴打轉;總之,腦袋被漫畫卡住數十年,還會一直被卡,目前繭居歐洲心放亞洲。 漫漫經營IG:cases.clubd,歡迎來交流。
Previous Article
Previous Article
漫畫發展的活路?歐洲多樣化出版環境初探
Next Article
Next Article
實驗與創新:談歐美漫畫中的非敘事發展

Related Articles

漫畫表現面面談

又一個十年(上):2010年代臺灣與漫畫的自我追尋期

漫畫表現面面談

又一個十年(下):2010年代漫畫的視覺爆炸

漫畫表現面面談

真實感成為圖像的選擇:漫畫寫實傾向在臺灣

漫畫表現面面談

當漫畫風格變為整體:獨立表現的可能性?

漫畫表現面面談

不變的「新」:漫畫浪潮的再思考

漫畫表現面面談

產業化的困局?談表現的格式化

漫畫表現面面談

漫畫發展的活路?歐洲多樣化出版環境初探

漫畫表現面面談

實驗與創新:談歐美漫畫中的非敘事發展

Comment

標示為劇透

0 / 250

Post
LatestHot

There are no comments yet

CCC追漫台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All Rights Reserved. Materials of this site may not be copied or distributed in any way.

Download the app now and enjoy reading!

About us
  • About CCC
  • Guides
  • Business Collaboration
  • CCC Announcement
CCC member
  • Join membership
  • My Account
  • Customer Service
  • Terms of Use
  • Privacy Policy
Social media
  • Facebook
  • Instagram
  • Plurk
  • Youtube
  • Spotify
Comics
  • Comic List
  • By Publisher
  • 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
  • Rankings
Articles
  • Topic
  • Column
  • Special Coverage
  • Events

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追漫台

All Rights Reserved. Materials of this site may not be copied or distributed in any way.

vConsole
LogSystemNetworkElementStorage
AllLogInfoWarnErrorAllLogInfoWarnErrorCookies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 No Prompted
    Name
    Method
    Status
    Time
    Empty
    Key
    Value
    Empty
    ClearTopBottomClearTopBottomClearExpandCollapseAddRefreshClear Hide